江神子·恨别诗词取名

苏轼苏轼 〔宋代〕

天涯1流落2思无3穷!既相逢4,却匆匆。携手佳人5,和6泪折残红7。为问8东风910几许11?春12纵在13,与14谁同15

1.天涯:天涯用作人名喻指举世无双、足智多谋之意。2.流落:流落用作人名喻指妙笔生花、行云流水之意。3.思无:思无用作人名喻指一尘不染、赤子之心、心无旁骛之意。

4.相逢:相逢用作人名喻指长相出众、兴旺发达之意。

5.佳人:佳人用作人名喻指善良谦虚、名满天下、貌美如花之意。

6.:和字含义为平静、协调、相安、温柔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和和美美、聪明豁达之意;

7.:红字含义为成功、激情、红色、吉祥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马到成功、吉祥如意之意;

8.为问:为问用作人名喻指委以重任、彬彬有礼、丰功伟绩之意。

9.东风:东风用作人名喻指一代伟人、宽宏大量之意。

10.:余字含义为遗留、余晖、余音绕梁、富余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福泽绵绵、财源广进之意;

11.:许字含义为许愿、允许、认可、许配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一言九鼎、正人君子之意;

12.:春字含义为春天、生机、生命力、春季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年轻活泼、朝气蓬勃之意;

13.:在字含义为在所不辞、无所不在、青春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抱诚守真、应运而生之意;

14.:与字含义为参与、交往、赠与、盟国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交口称赞、乐善好施之意;

15.:同字含义为认可、统一、赞同、一起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交口称赞、深情厚谊之意;

隋堤1三月2水溶34。背归5鸿,去吴中6。回7首彭89,清10泗与淮1112。欲13寄相14思千1516泪,流不1718,楚江1920。(欲寄21 一作22:寄我)

1.:堤字含义为河堤、堤岸、海堤、底座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坚不可摧、中流砥柱之意;

2.三月:三月用作人名喻指深思熟虑、美轮美奂、永不放弃之意。

3.水溶:水溶用作人名喻指温柔如水、动人心弦之意。

4.:溶字含义为消溶、宽广、汲取、溶解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潜移默化、动人心弦之意;

5.:归字含义为回到、聚拢、依附、并入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幸福如意、婚姻甜蜜之意;

6.吴中:吴中用作人名喻指精益求精、登峰造极之意。

7.:回字含义为答复、环绕、回族、章节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一语中的、精妙绝伦之意;

8.首彭:首彭用作人名喻指成熟稳重、积极向上之意。

9.:城字含义为坚毅、坚固、稳定、刚毅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坚如磐石、坚定不移之意;

10.:清字含义为明白、公正、廉洁、清白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知书达理、洁身自好之意;

11.与淮:与淮用作人名喻指胸怀宽广、乐善好施、与人为善之意。

12.:通字含义为博识、通达、显贵、全部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财运亨通、好运好命之意;

13.:欲字含义为希望、需要、渴望、婉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敏而好学、志存高远之意;

14.寄相:寄相用作人名喻指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前程远大之意。

15.思千:思千用作人名喻指千伶百俐、才思敏捷之意。

16.:点字含义为星点、一点、细小、点滴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小鸟依人、聪明伶俐之意;

17.流不:流不用作人名喻指才思敏捷、妙笔生花之意。

18.:到字含义为成功、周密、周全、达到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面面俱到、策无遗算之意;

19.楚江:楚江用作人名喻指耳聪目明、抱负不凡、光彩夺目之意。

20.:东字含义为东方、股东、向东、主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一代伟人、紫气东来之意;

21.:寄字含义为依靠、依附、寄财、廉洁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刚正不阿、大公无私之意;

22.一作:一作用作人名喻指专心致志、忠贞不渝、善始善终之意。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法,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随后调往湖州任知州。此词即作于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流离天涯,思绪无穷无已。相逢不久,便又匆匆别离。拉着佳人,只能采一枝暮春的杏花,含泪赠别。你问春天还剩多少,即便春意尚在,又能和谁一同欣赏?
  三月的隋堤,春水缓缓。此时鸿雁北归,我却要到飞鸿过冬的湖州。回望旧地,清清浅浅的泗水在城下与淮河交汇。想要让泗水寄去相思的千点泪,怎奈它流不到湖州地。

注释
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
东风:代指春天。
隋堤:指汴河的河堤,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背归鸿:词人南下湖州(今属浙江)而大雁北飞,所以说是“背归鸿”。
彭城:即徐州,汉高祖刘邦的家乡。
楚江:即泗水。

鉴赏

  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为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携手佳人”,借与佳人乍逢又别的感触言离愁。“和泪折残红”,写作者面对落花,睹物伤怀,情思绵绵,辗转不忍离去,同时也是写离徐的时间,启过拍“为问”三句。末三句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尚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离徐州,与谁同春。此三句通过写离徐后的孤单,写对徐州的依恋,且笔触一波三折,婉转抑郁。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继续抒发上片未了之情。过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写词人离徐途中的真景,将浩荡的悲思注入东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背归鸿,去吴中”,亦写途中之景,而意极沉痛。春光明媚,鸿雁北归故居,而词人自己却与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湖州。苏轼是把徐州当成了他的故乡,而自叹不如归鸿。“彭城”即徐州城。“清泗与淮通”暗寓作者不忍离徐,而现实偏偏无情,不得不背鸿而去,故于途中频频回顾,直至去程已远,回顾之中,唯见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看到泗水,触景生情,自然会想到徐州(泗水流经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于沉痛之中交织着怅惘的情绪。徐州既相逢难再,因而词人欲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无奈楚江(指泗水)东流,相思难寄,令词人不禁怅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泪,情真意厚,且想象丰富,造语精警;而楚江东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感情沉痛、怅惘,读之令人肠断。

  此词写别恨,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作者由分别之地彭城,想到去湖州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之“和泪”,想到别后的“寄泪”。这样,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结句“流不到,楚江东”,别泪千点因春水溶溶而愈见浩荡,犹如一声绵长的浩叹,久远地回响在读者的心头。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 ► 3381篇诗文 ► 3457条名句

猜您喜欢

塞上曲送元美

李攀龙李攀龙 〔明代〕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咏鹰

高越 〔五代〕

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
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阳犹照短长亭。何年废寺失题名。
倚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净消尘土礼金经。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