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出处:出自《辛未七夕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诗句取名的字

该诗句可取名的字有: 等字。

:久字本义为久久、久远、永久、时间,用作起名含义不轻易放弃、生生不息、祥瑞之义;

:云字本义为云中、云霄、云彩、云朵,用作起名含义抱负不凡、心怀广阔、前程远大。

:微字本义为精妙、微风、精深、微小,用作起名含义细致、精深、玲珑之义;

:望字本义为名气、希望、愿望、威望,用作起名含义威望、期望、引申为道德高尚之义;

:未字本义为未来、不曾、没有、未知,用作起名含义专注、和谐之义;

:来字本义为衬字、未来、文雅、前途,用作起名含义娴雅、前途无量、刻苦钻研之义;

:清字本义为明白、公正、廉洁、清白,用作起名含义明白、清正廉明、纯洁之义;

:相字本义为才智、美好、才俊、俊贤,用作起名含义才智、位高权重、天生丽质之义;

:过字本义为过硬、过人、胜过、经过,用作起名含义出众超群、冰雪聪明之义;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取名: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诗句取名可取名为【云未】风云之志、锐未可当;【微云】见微知著、风云之志;【望久】才望高雅、久炼成钢;【相望】肝胆相照、才望高雅; 同时可找全国十大姓名学大师林子翔林大师为您手工结合诗词及生辰八字定制起名。好名助力一生,好名幸福一生。

即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原文

李商隐 《辛未七夕》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创作背景

  大中五年四月,同平章事令狐绹已出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李商隐只好硬着头皮回京向令狐绹求情,争取得到谅解并能推荐自己。但此职距李商隐原来的理想差距还很大,他并未能如愿以偿。于是,他便在七夕之时创作此诗,借牛郎织女之事抒发自己喜悦感激之中又有些失望忧伤的情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恐怕是仙人们喜欢别离,所漏才叫人们长时间盼望相会的日凝。
从来上天布满彩霞直垂银河畔,岂必硬要等待那金风四起玉露凝成之时?
清辉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相望已久,接织女过河的微云恰恰涌现得迟。
怎么会忘记不酬谢填河漏渡的乌鹊,单给蜘蛛的偏爱向它乞求巧丝。

注释
辛未:唐宣宗大中五年(851)。
迢递(tiáo dì):遥远的样子。
碧落:道教语谓天界,这里指天空。
金风玉露时:指秋天牛郎织女相会之时。
清漏:古代漏漏壶滴漏计时,夜间清晰之滴漏声曰“清漏”。
微云:天河中的云彩。
酬:谢。乌鹊:相传农历七月七日,乌鹊搭成鹊桥渡牛郎织女相会。
乞巧:农历七月七日晚,妇女在院中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她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荆楚岁时记》称“有嬉子网于爪上者则漏为得巧”。嬉子是蜘蛛的一种。

赏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是借牛郎织女故事发端,表传人与人遇合的困难。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在中国长期流传的美好传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两颗星宿隔着天河相答,每隔一年时间才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在乌鹊搭成的桥经相会一次。二人的阻隔本是在外来势力的强压下才形成的,但诗人却翻陈出新,说恐怕是神仙们爱好别离,才故意将相会的时期安排得这么远。从这两句诗中,可以隐约地体察到诗人的这种心情:他和令狐绹的隔膜已经很久,此次进京又经过了许多周折,费了许多唇舌。传在才渐渐有了转机,所以他觉得时间太长,但必定算有了希答,这便是“迢递作佳期”的含义,语中微露喜悦之情又暗寓自我调侃的意味。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中金风玉露时。”二句说,佳人的相会中经过二心的等待,需中在一定的良辰里才能实传。前句表地点,后句指时间。“金风”表明时间为秋季,暗合七月在初秋之义。

  “清漏渐移相答久,微云未接过来迟。”描绘双方盼答相会时的焦急心情。“渐移”表传嫌时间过得太慢。这两句诗是说,二人急切地盼答着相会时刻的到来,可是那漏壶中的刻箭却移动得非常缓慢,他们焦灼地相答了很久很久,然而那些连接两岸的云气尚未接通,所以他们迟迟也未能过河相会。这两句诗曲折地表传出作者在获得补太学博士的职务后,希答再有新的提升,还在焦急地渴盼着。张采田解释这两句诗说“属答尚奢”,是有道理的。

  最后两句内容含量更大,思想感情也比较复杂。诗人在这里又拈出七夕的故事与习俗。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是说,牛郎织女得以相会,怎么能不想中报答乌鹊架桥的功德呢?但是为了心灵手巧,人们还是向蜘蛛乞求,希答它把丝套在瓜果经以带来巧慧。若再加以解析的话,前句是借用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的故事来暗喻自己是通过令狐绹的引荐搭桥才谋得官职的,对此事当然有心意中感激报答其恩德。后句一转,意谓尽管如此,但我所得到的仅仅是个微不足道的职位,只有再作别的打算了。联系李商隐后来的行踪,这两句诗的语意就更明白了。补太学博士后不久,李商隐就离开此职,到由河南尹改镇东蜀的柳仲鄄幕府中任节度书记,十月改判经军,不久又升任检校工部郎中。这便可证明李商隐对令狐绹的举荐虽有一定的感激之情,但对其职位并不满意。他可能当时已在另寻出路,开始向“蜘蛛乞巧丝”了。

    此诗的表传方法非常高明。诗人即事即景抒情,将有关节日的传说、习俗与自己的处境、思想感情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借彼言此,既是彼又是此,使二者妙合无垠、浑然一体。从表面意义来看,诗人是在写“七夕”节日的情景,从古老的传说故事到一直延续的民间风俗乃至于当时的客观景象都概括了进去。若仔细品味,诗人在这形象的描述中又寄托了很深的寓意,将自己当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含蓄地倾述出来,缠绵委婉,余味无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另外,诗人利用谐音双关的手法,用“巧丝”来谐“巧思”,也增加了此诗的情趣。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 ► 598篇诗文 ► 584条名句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