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

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出处:出自《田家春望

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诗句取名的字

该诗句可取名的字有: 等字。

:一字本义为一心、全部、所有、始终如一,用作起名含义心无旁骛、善始善终、认真之义;

:可字本义为合意、能够、适合、善意,用作起名含义善良、美丽、称心如意;

:己字本义为本人、知己、舍己、先人后己,用作起名含义严于律己、自立自强、乐于助人之义;

:无字本义为无量、无限、没有、无涯,用作起名含义自由自在、没有杂念、安宁之义;

:知字本义为知心、相知、知道、知人善任,用作起名含义有学问、独到见解、聪明、友善之义;

:阳字本义为阳光、太阳、明亮、温暖,用作起名含义阳光、开朗、积极向上之义;

:高字本义为盛大、热烈、响亮、显贵,用作起名含义有名、德高望众、高贵之义;

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取名:

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诗句取名可取名为【无知】胸无城府、材高知深;【知己】材高知深、正己守道;【阳一】朝阳鸣凤、一鸣惊人;【高阳】高山仰止、朝阳鸣凤; 同时可找全国十大姓名学大师林子翔林大师为您手工结合诗词及生辰八字定制起名。好名助力一生,好名幸福一生。

即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原文

高适 《田家春望》

出门何所见,春色满平芜。
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彭兰《高适系年考证》定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漫游至雍丘(高阳故城)时作,李丹认为此说太过拘泥,高适除闲居宋中以耕读垂钓为生以外,还曾于开元二十九年(741)至天宝元年(742)寓居淇上农村,此诗大致作于天宝元年(742)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出门看到了什么?只有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上的满眼春色。
令人感慨的是没有知己相伴,只有我,高阳的嗜酒之徒一个。

注释
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可叹:令人感慨。
高阳一酒徒:《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沛公(刘邦)引兵过陈留,高阳儒生郦食其求见。使者入通,沛公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使者出以告。郦食其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遂延入。终受重用。后以“高阳酒徒”指嗜酒而放荡不羁之人。

赏析

  这首诗的开端两句,一来便直接点题,直截了当,没有丝毫客套。“出门何所见?”蕴含深深的惆怅情感,显得悠长。似乎眼前的景色无法引起他的心思。或许是因为长期怀才不遇,前途堪忧,心中郁闷,所以才有了这种漫不经心之态度。初唐诗人可能会直接描写眼前的景色,并以对偶两句为引子。但对于高适来说,这些虚饰是可舍弃的,因为那不符合他豪迈的情怀。他必定要有所突破,因此次句平淡地写道:“春色满平芜”。虽然四季更迭,春天到来,春风吹过,原野上野草葱茏。然而,他自己却依然一事无成。

  后两句,诗人终于发出不满:“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他引用了一个典故,典故中的郦食其得到刘邦的赏识,而他自己多年的努力却未得回报,如此凄凉。其中“可叹”之意,表达无奈之情,如刀割心。诗人的不甘与悲愤尽显于此,也有几分怨憎与忧愤之意。引用“高阳酒徒”的典故,或许暗含自己的小心思。毕竟姓“高”,再加上与地名相关的故事。这实质上是诗人自我感触的表现,他渴望能遇到自己的“沛公”,以施展抱负。

  这首诗读起来清爽明了,开端以疑问句开篇,显得自然。但更多的是在妙用映衬手法。用“春色满平芜”来凸显诗人困窘的境遇;用前贤得志的典故,衬托诗人对功名的渴望。短短二十字间,将诗人的无奈和失意完美地表现出来。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 ► 254篇诗文 ► 436条名句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