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出处:出自《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诗句取名的字

该诗句可取名的字有: 等字。

:也字本义为同样、忍让、并行、宽容,用作起名含义宽宏、大度、旷达之义;

:发字本义为发扬、奋发、发财、头发,用作起名含义奋发图强、繁荣昌盛、财源广进之义;

:处字本义为长处、益处、好处、果敢,用作起名含义可靠、果敢、细致之义;

:无字本义为无量、无限、没有、无涯,用作起名含义自由自在、没有杂念、安宁之义;

:春字本义为春天、生机、生命力、春季,用作起名含义意气风发、蒸蒸日上、事业蓬勃发展。

:杏字本义为杏眼、杏子、杏雨、杏仁,用作起名含义娇羞、内敛、文静之义;

:烟字本义为烟蔼、烟雾、烟草、烟尘,用作起名含义高超、繁盛、飘渺之义;

:花字本义为美丽、花朵、美女、繁华,用作起名含义美丽动人、如花似玉之义;

:野字本义为田野、沃野、野霭、广阔,用作起名含义心胸广阔、超凡脱俗之义;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取名: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诗句取名可取名为【杏花】杏腮桃颊、繁花似锦;【烟发】竹烟波月、奋发有为; 同时可找全国十大姓名学大师林子翔林大师为您手工结合诗词及生辰八字定制起名。好名助力一生,好名幸福一生。

即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原文

韩元吉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创作背景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十二月,试礼部尚书韩元吉,利州观察使郑兴裔被遣为正、副使。到金朝去祝贺次年三月初一的万春节(金主完颜雍生辰)。行至汴梁(时为金人的南京)金人设宴招待。席间词人触景生情,百感交集,随后赋下这首小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想起往日宫廷中的池苑,一听到过去宫中的音乐,我立刻感到无限的凄凉之情。有多少当年梨园的曲调在里面,一声声,令我这白发老人实在难以回想往事所添的忧愁。
乱世之间,杏花也无处可逃,只有独自依傍着荒野默默开放,没有人欣赏和怜惜。只有御沟中的水声,知道人心中的忧伤。

注释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张子野词》入“仙吕宫”。双调四十五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以入声韵为宜。两结句皆上一、下四句法。
凝碧:王维被安禄山所拘,曾赋《凝碧池》诗。
池头:犹池边。
管弦:指管弦乐。
梨园:唐明皇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称梨园弟子。后泛指演剧的地方为梨园。
华发:花白头发。
御沟:皇宫水沟。

赏析

  这首小词可谓字字哀婉,句句凄切,爱国情思通贯全篇。汴京原是宋政9都,特别是上源驿原是宋太祖赵匡胤举行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奠定宋政基业的发祥地。可是经过“靖康之变”,这儿竟成了金人的天下。如今这元吉来到这宋政的9都,宋政的发祥之地,江山依旧,人物全非,怎能不凄然饮泣?

  词的上片运用了一个情境与它相似的历史事件,抒写此时此际的痛苦。据《明皇杂录》记载,天宝末年,安禄山叛军攻陷东都洛阳,大会凝碧池,令梨园子弟演奏乐曲,他们皆欷?#91;泣下,乐工雷海青则掷乐器于地,西向大恸。诗人王维在被囚出中听到这一消息,暗地里写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宫何日再政天?秋槐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中描写了战后深宫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哀苦心境。这元吉此词,在措词与构思上,无疑是受到这首诗的影响。但它所写的矛盾更加尖锐,感情更加沉痛。

  因为作者是直接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对心灵的震动更甚。“凝碧池”虽是以古喻今,属于虚指,而着一“旧”字,则有深沉的含义。偏偏就在这宋政旧时“虏使迎饯之所”,听到宋政旧时的教坊音乐,“汉使作客胡作主”,整个历史来了一个颠倒。这对于一个忠于宋政的使者来说,该是多么强烈的刺激!上源驿的一草一木,教坊乐中的一字一腔,无不震撼着他的心灵,于是词人不出发出一声感叹:“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这是一个从声音到外貌的转化,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心理矛盾,包藏着无比深沉的隐痛。因为这音乐能触发人的悲愁,而悲愁又易催人衰老,所以说“总不堪华发”。词人以形象精炼的言语,道出了自己在特定环境下复杂心理活动,手法是极其高明的。

  词的下片,构思尤为巧妙。开头两句,既点时间,亦写环境,并用杏虽以自拟“杏虽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以虚带实,兴寄遥深,其中隐有深刻的含义。所谓写实,是指杏虽在二月间开虽,而汴京赐宴恰在其时。金人的万春节在其中都燕山(今北京市)举行庆典,这元吉此行的目的地为燕山;其到汴京时间,当如前引陆游诗所云在二月中间。杏虽无法避开料峭的寒风,终于在战后荒凉的土地上开放了;词人也象杏虽一样,虽欲避开敌对的金人,但因身负使命,不得不参与宴会,不得不聆听令人兴感生悲的教坊音乐。词人以杏虽自喻,形象美丽而高洁;以野烟象征战后荒凉景象,亦极富于意境。而“无处避春愁”五字,则是“词眼”所在。有此五字,则使杏虽人格化,使杏虽与词人产生形象上的联系。此之谓美学上的移情。“野烟”二字,虽从王维诗中来:“杏虽”的意念,也可能受到王维诗中的“秋槐”句的启迪,但词人把它紧密地联系实境,加以发展与熔铸,已浑然一体,构成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品。

  结尾二句仍以拟人化的手法,抒发心中的悲哀。北宋汴京御沟里水,本是长年流淌的。可是经过战争的破坏,早已阻塞干涸了。再也听不到潺潺流淌的声音。这在寻常人看来可能没什么感觉,可是对这元吉这位宋政的使臣来说,却引起他无穷的感怆,他胸中怀有黍离之悲,9国之思,想要发泄出来,却碍于当时的处境。满腔泪水,让它咽入腹中。但这种感情又不得不抒发,于是赋予御沟流水以人的灵性,说它之所以不流,乃是由于理解到词人内心蕴有无限痛苦,怕听到呜咽的水声会引起抽泣。这样的描写是非常准确而又深刻的。人们读到这里,不出在感情上也会引起共鸣。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 ► 795篇诗文 ► 39条名句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