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诗词取名

佚名佚名 〔先秦〕

  孔子过泰1山侧 ,有2妇人哭于3墓者而4哀,夫子式5而听之6,使子路7问之8,曰:“子之9哭也,壹10似重有11忧者12。”而曰13:“然14。昔者15吾舅死于虎16,吾夫1718死焉,今吾19子又死焉。”夫20子曰21:“何为22不去也?”曰:“无苛政23。”夫子24曰:“小子25识之:苛政猛于26虎也27。”

  出自28《十三29经注疏》本30《礼记31·檀弓下32》。

1.过泰:过泰用作人名喻指卓越不凡、否极泰来之意。2.:有字含义为存在、所属、发生、客气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鼎鼎有名、彬彬有礼之意;3.:于字含义为于今、忠于、善于、超过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行成于思、百里挑一之意;

4.者而:者而用作人名喻指才能兼备、学富五车之意。

5.:式字含义为标准、标兵、优秀、仪式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一代楷模、一丝不苟之意;

6.:之字含义为持之以恒、赤子之心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持之以恒、善良温婉之意;

7.子路:子路用作人名喻指德才兼备、出类拔萃、深谋远虑之意。

8.问之:问之用作人名喻指独具慧眼、敏儿好学之意。

9.子之:子之用作人名喻指持之以恒、善良温婉之意。

10.:壹字含义为统壹、壹体、壹意、专心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专心致志、情有独钟之意;

11.重有:重有用作人名喻指心怀感恩、谨慎小心、彬彬有礼之意。

12.:者字含义为使者、行者、作者、尊者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才能兼备、大智大勇之意;

13.而曰:而曰用作人名喻指百事大吉、能说会道之意。

14.:然字含义为这样、信守、明白、照耀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言而有信、知书达理之意;

15.昔者:昔者用作人名喻指大智大勇、心怀宽广之意。

16.于虎:于虎用作人名喻指百里挑一、威风凌凌、出类拔萃之意。

17.吾夫:吾夫用作人名喻指循循善诱、固若金汤之意。

18.:又字含义为反复、同样、语气、更进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之意;

19.今吾:今吾用作人名喻指马到成功、焕然一新、万象更新之意。

20.:夫字含义为功夫、勇夫、义夫、夫子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大智大勇、循循善诱之意;

21.子曰:子曰用作人名喻指能说会道、德才兼备、出类拔萃之意。

22.何为:何为用作人名喻指品貌非凡、年轻有为之意。

23.:政字含义为政治、民政、家政、匡正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成熟稳重、大展宏图之意;

24.:子字含义为君子、子谅、骄子、儿女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花开富贵、出类拔萃之意;

25.小子:小子用作人名喻指清纯可人、活泼可爱之意。

26.猛于:猛于用作人名喻指百里挑一、势如破竹之意。

27.虎也:虎也用作人名喻指大智大勇、恢宏大度、高瞻远瞩之意。

28.:自字含义为自强、自信、独立、勇敢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自信独立、坚强勇敢之意;

29.十三:十三用作人名喻指永不放弃、万事如意之意。

30.:本字含义为本质、核心、本分、本领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不忘初心、见识高超之意;

31.礼记:礼记用作人名喻指过目成诵、善气迎人之意。

32.:下字含义为退让、攻破、当下、低处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豁达大度、大智若愚之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

注释
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扶着车前的扶手板。以手抚轼,为古人表示尊敬的礼节。
子路:仲由(公元前542年——公元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
壹:真是,实在。
而:乃。
然:是这样的。
舅: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
焉:于此,在此。
去:离开。
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
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识(zhì):同“志”,记住。

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7005篇诗文 ► 6981条名句

猜您喜欢

陟岵

诗经·国风·魏风 〔先秦〕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塞上梅

王建王建 〔唐代〕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
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
日夜风吹满陇头,还随陇水东西流。
此花若近长安路,九衢年少无攀处。

应诏赋得除夜

史青史青 〔唐代〕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