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是: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出处:出自《题鹤林寺僧舍》
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赏析:此句颇具禅意,描写了诗人心情低沉遂造访寺庙的情景,诗人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该诗句可取名的字有: 半、因、得、日、生、竹、过、逢、闲、院等字。
半:半字本义为,
因:因字本义为原因、遵循、顺应、依靠,用作起名含义机遇、良机之义;
得:得字本义为得到、满足、成功、获得,用作起名含义独立、目标明确、聪明、出类拔萃之义;
日:日字本义为温暖、和善、明朗、温和,用作起名含义慈眉善目、前程似锦、积极阳光之义;
生:生字本义为生长、生机、新鲜、生计,用作起名含义财源广进、蒸蒸日上、兴盛之义;
竹:竹字本义为气节、正直、淡雅、高雅,用作起名含义气节、超凡脱俗、刚正不阿之义;
过:过字本义为过硬、过人、胜过、经过,用作起名含义出众超群、冰雪聪明之义;
逢:逢字本义为兴盛、相逢、广博、盛世,用作起名含义相逢、繁荣昌盛之义;
闲:闲字本义为闲步、闲晏、闲逸、安静,用作起名含义文静、心闲手敏之义;
院:院字本义为庭院、法院、房屋、围墙,用作起名含义大义凛然、正气、刚正不阿之义;
创作背景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峡州司仓参军,后来又被流放南方。在他遭遇流放期间,情绪极其消沉。然而,在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写下此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整日昏昏沉沉恍若梦中,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便强打精神登山赏景。
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注释
强:勉强。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
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赏析
这首诗是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第二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诗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第三句中“因”,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诗人来这里干什么?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逢僧话”之“逢”字告诉读者是无意之中碰到的;“话”,即与老和尚谈禅悟道,聊天,吐露心中的苦闷与不快,探讨人生之喜怒哀乐。作为佛家,对待人生的观念自古多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这样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四句是点睛之笔。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解释,其实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