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的意思是: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谁能理解恋人的离别愁绪。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出处:出自《相思令·吴山青》
吴山青 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离别情?赏析:此句反复叹咏,回环往复,用青山的无情,衬托出离人的悲情,抒发了词人与爱人分离时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
该诗句可取名的字有: 吴、山、岸、情、相、知、越、迎、青等字。
吴:吴字本义为吴姓、领会、高水准,用作起名含义追求完美、不断进步、光彩之义;
山:山字本义为山林、高耸、山岚、稳重,用作起名含义踏实、稳重、出众、威严之义;
岸:岸字本义为高大、魁梧、伟岸、雄伟,用作起名含义高大、伟岸、盖世无双之义;
情:情字本义为实情、情况、感情、情感丰富,用作起名含义高尚的品格、重情重义之义;
相:相字本义为才智、美好、才俊、俊贤,用作起名含义才智、位高权重、天生丽质之义;
知:知字本义为知心、相知、知道、知人善任,用作起名含义有学问、独到见解、聪明、友善之义;
越:越字本义为超越、飞越、出众、超凡,用作起名含义出众、才华横溢、超凡出世之义;
迎:迎字本义为迎接、迎春、迎晨、迎接,用作起名含义热情、聪明、主动之义;
青:青字本义为青色、青春、青史、青出于蓝,用作起名含义青春、朝气蓬勃、年轻有为之义;
即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原文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江边 一作:江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谁能理解恋人的离别愁绪。
你泪眼盈盈,我泪眼盈盈,你我相爱却无法相守在一起。江潮过后水面已经恢复平静了,船儿扬帆要远行。
注释
吴山:指钱塘江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吴国。
越山:钱塘江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越国。
罗带一句:古代结婚或定情时以香罗带打成菱形结子,以示同心相怜。南朝《苏小小歌》:“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江边一句:通过潮涨暗示船将启航。
赏析
词以一女子的声口,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吴越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谁知别离情?”歇拍处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怨,借自然的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旨。
“君泪盈,妾泪盈”,过片承前,由写景转入抒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结未成”“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延绵无尽。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词采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咏的艺术效果。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相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林逋沿袭《长相思》调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用清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艺境。
鉴赏
这首小词这首词用复沓语,离情于山水物态之中,流畅可歌而又含思婉转,具有很浓的民歌风味。
此词以一女子的声口,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吴越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谁知别离情?”歇拍处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怨,借自然的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旨。
下阕抒情,以情托景。“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承上片离别,写情人离别难舍难分,无语凝噎,泪眼相视。离别之时总易睹物生情,难以自已,而此处写到离别时的表现是泪水盈眶,却不是哭泣,显示出了双方都是在有意地压抑自己的悲痛,以免给对方造成更大的悲痛和感伤。一方面要承受着分别的痛苦.一方面却要假意宽慰,不要过多牵挂,可见双方相互体贴入微,相爱之深。古代民间男女定情,常用香罗带打成心状结,送给对方作为信物,表示双方同心,永远相爱,但这对男女分手在际却“结未成”,暗喻未能定下终身。末句“江头潮已平”,以景作结,写江潮涨满,船儿正该启航了,景中寄情,蕴藉深厚。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词采用了《诗经》以来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相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而这,乃得力于作者对词调的选择。唐代白居易以来,文人便多用《长相思》调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得其双美。林逋沿袭传统,充分发挥了此调独特的艺术效应,又用清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使这首小令成为唐宋爱情词苑中一朵溢香滴露的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