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曲诗词取名
秋江1渺渺2芙蓉3芳4,秋5江女6儿将7断肠。
4.芳:芳字含义为香草、花卉、美好、花香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名扬四海、赏心悦目之意;
5.秋:秋字含义为秋天、秋季、秋收、收获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硕果累累、功成名就之意;
6.江女:江女用作人名喻指抱负不凡、海纳百川之意。
7.儿将:儿将用作人名喻指骁勇善战、风华正茂、大将之风之意。
绛袍春浅1护2云暖3,翠4袖日暮5迎风6凉7。
1.春浅:春浅用作人名喻指积极向上、朝气蓬勃之意。
2.护:护字含义为护卫、守护、爱护、救助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保家卫国、敢于承担之意;
3.云暖:云暖用作人名喻指知书达理、志向高远之意。
4.翠:翠字含义为美丽、翠筠、青绿、鲜明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如花似玉、冰清玉洁之意;
5.日暮:日暮用作人名喻指光辉灿烂、旭日东升之意。
6.迎风:迎风用作人名喻指雷厉风行、一触即发之意。
7.凉:凉字含义为凉爽、清凉、凉亭、谅解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抱诚守真、言而有信之意;
鲤1鱼吹浪江2波白3,霜落4洞5庭飞6木叶7。
1.鲤:鲤字含义为赪鲤、鲤鱼、龙鲤、才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吉祥如意、金榜题名之意;
2.浪江:浪江用作人名喻指出类拔萃、坚定不移之意。
3.波白:波白用作人名喻指齐头并进、冰雪聪明、心若明镜之意。
4.霜落:霜落用作人名喻指高风亮节、举止优雅、不屈不挠之意。
5.洞:洞字含义为透彻、通晓、通达、贯穿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独具慧眼、通情达理之意;
6.庭飞:庭飞用作人名喻指一飞冲天、和和美美、正直不阿之意。
7.木叶:木叶用作人名喻指抱朴含真、温文儒雅、古道热肠之意。
荡1舟何2处3采莲4人5,爱惜6芙7蓉好8颜色9。
1.荡:荡字含义为广阔、荡漭、荡荡、清除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安闲自在、随遇而安之意;
2.舟何:舟何用作人名喻指勇往直前、意志坚定之意。
3.处:处字含义为长处、益处、好处、果敢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当机立断、深思熟虑之意;
4.采莲:采莲用作人名喻指神采飞扬、冰清玉洁之意。
5.人:人字含义为人豪、人和、人杰、人才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名满天下、材德兼备之意;
6.爱惜:爱惜用作人名喻指宅心仁厚、爱如珍宝、抱宝怀珍之意。
7.芙:芙字含义为荷花、美好、芳香、动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国色天香、秀丽端庄之意;
8.蓉好:蓉好用作人名喻指冰清玉洁、敏而好学、精诚团结之意。
9.颜色:颜色用作人名喻指美艳绝伦、慈目善眉、花容月貌之意。
创作背景
萨龙光将这首诗定为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所作。萨都剌写诗勉励任西台御史的张子寿,希望他能像状元御史泰不华一样,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江无边无际荷花正芬芳,秋江的女儿们想你想断肠。
春天刚到红色袍带云护暖,夕阳西沉翠绿袖口迎风凉。
鲤鱼风吹动江中白浪,秋霜降落洞庭满地飞木叶。
采莲人要荡舟到何处,你要爱惜荷花的好颜色。
注释
此诗弘治、毛晋本,题下有“兼善状元御史”六字。兼善,即泰不华,字兼善,十八岁中右榜状元,曾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中台御史,以敢于直谏闻名于朝。
秋江渺渺:秋天的江面浩大无边,看不到尽头。芙蓉芳:荷花散发芳香。
断肠:形容极度的思念棚悲痛。即秋霜将至,荚蓉凋零,采莲女们无比怜惜。喻对贤良受挫而深表同情。
绛(jiàng)袍:即绛纱袍,古代常用着朝服。
翠袖:绿色的长袖,即女人所穿。
鲤鱼:即鲤鱼风,通常称九月风或秋风。
“霜落”:喻黑暗的社会邪恶势力。洞庭:即洞庭湖,在湖南省东北部,汇入湖南诸水,于岳阳与长江相通。原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赏析
有人将《芙蓉曲》解释为婉言进谏的政治隐喻诗,也有人认为此诗暗含感伤身世、知音未遇等意义。对于现代的读者来说,只将这首诗视为一首丽情乐府,分析和领略它的意境和艺术风格,也无不可。自古以来,尤其是南北朝乐府里,有诸多作品描写江南采莲这一风俗,以及由此而衍发的采莲人的各种情思。萨都剌这首《芙蓉曲》继承前人乐府诗之风,以芙蓉起兴,描写水乡女子触景生情,哀伤青春易逝。
诗的首联描写了秋日江上的芙蓉和江上荡舟的女子。江上芙蓉盛开的美景,与女子的断肠愁思相对举,两相映衬。
颔联两句进而描写秋江女儿的生活:温暖的春日里,她穿着一袭红衣,看护着满江的荷叶;秋日暮色里,她的翠色长袖和荷叶一起迎着凉风翻飞飘扬。“绛袍”和“翠袖”都是秋江女儿的穿着,这两种颜色又分别是芙蓉花和叶的颜色,暗示着人与花的关联,人如花,花似人。“春浅”、“日暮”相对,意为秋江女儿与芙蓉从春到秋、从晨至暮始终相依相伴。“翠袖日暮迎风凉”,很容易联想到杜甫《佳人》诗的最末两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描写的是一位居住在空谷中躲避战乱的女子,亲人已死,夫婿又抛弃她娶了新人。“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是旧时女子最凄惨的爱情悲剧。这就隐隐透露出秋江女儿愁思的根源了。
颈联描写了江波,落叶等寒秋之景。从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开始,洞庭秋叶萧萧飘坠成为寒秋初至的鲜明标志。萨都剌化用这一典故,点出江上季节的变化。树木凋零,令人触景生情:木已如此,那比树木还娇嫩的莲花又该如何抵挡季节的摧残。
尾联说秋江女儿面对满江盛开的莲花,因为爱惜这娇艳的花朵,不忍心划桨荡舟,唯恐碰伤了芬芳美丽的鲜花,更不愿意采折。这一片爱花惜花之心,也回答了诗的开篇提出的悬念:秋江女儿对着正盛开的芙蓉“将断肠”呢,原来是因为看到芙蓉盛放,正是最美的时候,但秋季也已来临,花朵马上就要凋落;娇艳只是短暂的,美丽并不能持久,这就是爱惜芙蓉的秋江女儿的哀叹。芙蓉尚有秋江女儿来爱护,秋江女儿却无人来怜惜。由花及人,秋江女儿对着满江云霞般的芙蓉,自然愁思无限。整首诗情感的展示非常细腻曲折。
这首诗是萨都剌乐府诗的代表作。与萨都剌交情颇好的元代诗人杨维桢曾这样评价好友:“天锡诗风流俊爽,修本朝家范。宫词及《芙蓉曲》,虽王建、张籍无以过矣。”把这首《芙蓉曲》的成就与王建、张籍等人的诗歌相提并论,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诗的风格清丽婉转,以芙蓉起兴,曲折反复地表达了秋江女儿的心曲,她面对盛放的芙蓉以及萧萧落木,触景生情,产生了花木凋零、红颜易老、青春美丽无法永驻的愁思。在这里,花即是人,人亦是花,秋江女儿与秋江芙蓉两种意象是重叠在一起的。在女子发出的对花的哀叹和惋惜中,揭示了最盛之时即是衰败之始的道理。这首诗风格绮丽,但不俗艳;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意境,但不生硬,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艺术感染力。作者用清丽的文笔,捕捉少女若有若无的心思:由伤花之凋零,到哀伤自己青春的易逝;由没有惜花之人,到自己没有知己的自怜自惜。似哀怨,又似期待,余韵悠然,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