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诗词取名
别1院深2深夏3席清4,石榴5开6遍透帘明7。(夏席8清9 一作10:夏11簟清)
4.席清:席清用作人名喻指气吞山河、轰轰烈烈、洁身自好之意。
5.石榴:石榴用作人名喻指虚怀若谷、持之以恒、才高八斗之意。
6.开:开字含义为起始、发展、设置、沸腾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慷慨激昂、兴旺发达之意;
7.明:明字含义为睿智、清楚、明亮、英明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通儒达士、聪颖睿智之意;
8.夏席:夏席用作人名喻指气吞山河、心情舒畅、乐观开朗之意。
9.清:清字含义为明白、公正、廉洁、清白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知书达理、洁身自好之意;
10.一作:一作用作人名喻指专心致志、忠贞不渝、善始善终之意。
11.夏:夏字含义为清新、干净、热情、美好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心情舒畅、明艳动人之意;
树1阴满地2日3当午4,梦觉5流莺6时一7声8。
1.树:树字含义为树木、种植、培育、建立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光明磊落、成熟稳重之意;
2.满地:满地用作人名喻指称心快意、海纳百川、硕果累累之意。
3.日:日字含义为温暖、和善、明朗、温和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旭日东升、光辉灿烂之意;
4.午:午字含义为五月、相交、际遇、敏捷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指日可待、天缘奇遇之意;
5.梦觉:梦觉用作人名喻指高瞻远瞩、鸿鹄之志之意。
6.流莺:流莺用作人名喻指行云流水、妙笔生花之意。
7.时一:时一用作人名喻指忠贞不渝之意。
8.声:声字含义为美誉、声光、声芳、名声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声名远播、名扬四海之意;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庆历四年或之后。诗人被革职削籍为民后,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苏州隐居之时。
点评
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风拂面之感。
诗的表现手法尚有三点可注意:
笔致轻巧空灵: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阴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
结构自然工巧:诗写昼寝,前三句实际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梦觉”字挑明,并续写觉后之情景。看似不续,其实前三句清幽朦胧的气氛句句都是铺垫,而“日当午”一语更先埋下昼寝的伏线,待末句挑明,便觉悄然入梦,骤然而醒,风调活泼可喜,避免了质直之病。
风格清而不弱。唐代常建的《破山寺后院》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形象与此诗一二句相似,但常诗写出世之想,寂灭之感,而此诗给人的印象是洒脱不羁。欧阳修称舜钦“雄豪放肆”(《祭苏子美文》),故虽同写清景,却能寓流丽俊爽于清邃幽远之中,清而不弱,逸气流转,于王、孟家数外别树一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幽深的小院中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穿透帘子看见那石榴花开得正艳。
中午时分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午睡醒来,耳边传来一阵阵黄莺的啼叫声。
注释
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
夏簟(diàn):夏天的竹席。清:清凉。
透帘:穿透帘子。
觉(jué):睡醒。
赏析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均院。深深,言此均院在宅庭幽深处,均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均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均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席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想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想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均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均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均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均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鉴赏
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虚怀若谷的心境。
诗的前三句着力在炎热的夏天描绘出一派清幽的世界,以衬托午睡的舒适。
第一句写午睡的场所,“深深”说明别院深幽寂静,因为寂静,而感到了“清”,体现出物我之间的通感,使人直观地感觉到在这里午睡的宜人。
第二句写院外的环境。院内屋中是一味清凉,窗外榴花盛开,透过窗帘,仍能感觉到它艳丽的色彩。可以想象,诗人躺在席子上,榴花映照屋内,颜色柔和,带有催眠的作用。
第三句把上两句所说加以综合,点出中午这个时间,说庭院深深,午时也绿阴遍地,凉意沁人。通过上面三句,午睡的各项条件都已具备,可接手写午睡了,诗却一下跳开,直接写梦醒,用笔灵活。梦醒后宁谧,又通过不时传来断续的莺声来反衬。睡醒后恬静舒适,睡觉时恬静舒适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诗人想表现的“夏意”。
全诗四句,围绕午睡写。前三句是午睡前,末句是午睡后,不直接写午睡,而午睡已包含在其中,用笔活泼跳脱。诗又句句切合夏日,不断利用色彩来表现景物,表达诗人满足的心情,与夏午本应给人的炎热与压抑成鲜明的对比。
诗的表现手法尚有三点可注意:
笔致轻巧空灵: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阴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
结构自然工巧:诗写昼寝,前三句实际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梦觉”字挑明,并续写觉后之情景。看似不续,其实前三句清幽朦胧的气氛句句都是铺垫,而“日当午”一语更先埋下昼寝的伏线,待末句挑明,便觉悄然入梦,骤然而醒,风调活泼可喜,避免了质直之病。
风格清而不弱。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院》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形象与此诗一二句相似,但常诗写出世之想,寂灭之感,这首诗洒脱不羁。欧阳修称舜钦“雄豪放肆”((祭苏子美文》),故虽同写清景,却能寓流丽俊爽于清邃幽远之中,清而不弱,逸气流转,于王、孟家数外别树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