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观潮应制诗词取名
玉虹1遥2挂,望青3山隐4隐5,一眉6如7抹。忽觉天8风9吹海立10,好11似春霆12初发13。白马14凌空15,琼16鳌驾17水,日夜18朝天19阙。飞龙20舞凤21,郁22葱环23拱吴越24。
4.山隐:山隐用作人名喻指成熟稳重、大智若愚、出类拔萃之意。
5.隐:隐字含义为隐蔼、幽静、藏匿、潜伏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大智若愚、闲云野鹤之意;
6.一眉:一眉用作人名喻指善始善终、专心致志之意。
7.如:如字含义为好像、仿佛、比如、相似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天从人愿、马到成功之意;
8.觉天:觉天用作人名喻指明辨是非、明德惟馨、豁达大度之意。
9.风:风字含义为韵致、风度、气度、风俗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雷厉风行、宽宏大量之意;
10.海立:海立用作人名喻指顶天立地、博览群书、独立自主之意。
11.好:好字含义为光华、美好、优秀、幸福美满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敏而好学、吉祥如意之意;
12.春霆:春霆用作人名喻指积极向上、名扬四海、浩气凛然之意。
13.初发:初发用作人名喻指大展宏图、不忘初心之意。
14.白马:白马用作人名喻指心若明镜、积极奋进、冰雪聪明之意。
15.凌空:凌空用作人名喻指德才兼备、回归自然、凌云之志之意。
16.琼:琼字含义为美玉、美好、琼珠、琼玉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至善至美、玉洁冰清之意;
17.驾:驾字含义为驾云、超越、驾御、凌驾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出类拔萃、超凡脱俗之意;
18.日夜:日夜用作人名喻指心怀大志、勤奋好学、旭日东升之意。
19.朝天:朝天用作人名喻指思维辽阔、乐观积极之意。
20.飞龙:飞龙用作人名喻指飞龙在天、随机应变之意。
21.舞凤:舞凤用作人名喻指多才多艺、婀娜多姿、品貌端庄之意。
22.郁:郁字含义为郁葱、郁茂、美好、才学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文采斐然、蒸蒸日上之意;
23.环:环字含义为围绕、关键、佩玉、环佩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魅力不凡、冰雪聪明之意;
24.吴越:吴越用作人名喻指声若洪钟、超群绝伦之意。
此景天1下2应无3,东南4形5胜,伟观真奇6绝。好是吴儿7飞彩8帜,蹴起一江秋9雪。黄10屋天临11,水犀12云拥13,看击中流楫。晚来14波静,海15门飞上16明月17。
1.景天:景天用作人名喻指思维辽阔、举世无双、良辰美景之意。
2.下:下字含义为退让、攻破、当下、低处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豁达大度、大智若愚之意;
3.应无:应无用作人名喻指冰雪聪明、心无旁骛之意。
4.东南:东南用作人名喻指一代伟人、一帆风顺、旭日东升之意。
5.形:形字含义为样子、形象、形体、表现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仪表堂堂、出类拔萃之意;
6.真奇:真奇用作人名喻指赤子之心、天赋异禀、独一无二之意。
7.吴儿:吴儿用作人名喻指风华正茂、声若洪钟之意。
8.飞彩:飞彩用作人名喻指尽善尽美、一飞冲天、美丽不凡之意。
9.江秋:江秋用作人名喻指抱负不凡、硕果累累之意。
10.黄:黄字含义为金子、金黄、美好、闪亮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锐不可当、勇往直前之意;
11.天临:天临用作人名喻指坚韧不拔、思维辽阔之意。
12.水犀:水犀用作人名喻指锋不可当、上善若水之意。
13.云拥:云拥用作人名喻指统领大局、大权在握、知书达理之意。
14.晚来:晚来用作人名喻指温婉内秀、出类拔萃、锦绣前程之意。
15.海:海字含义为海洋、博大、宽广、宏大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厚德载物、博览群书之意;
16.飞上:飞上用作人名喻指勇往直前、蒸蒸日上、一飞冲天之意。
17.明月:明月用作人名喻指通儒达士、聪颖睿智之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孝宗陪同太上皇观钱塘江潮时吴琚“应制”面作。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七记载:“淳熙十年(1183年)八月十八日,上诣德寿宫,恭请两殿往浙江亭观潮。进早膳讫,御辇檐儿及内人车马,并出候潮门。先命修内司于浙江亭两旁抓缚席屋五十间,至是并用彩缬幕帘。得旨,从驾百官,各赐酒食,并免侍班,从便观看。先是澉浦、金山都统司水军五千人抵江下,至是又命殿司新刺防江水军、临安府水军并行阅试。军船摆布西兴龙山两岸,近千只。管军官于江面分布五阵,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如履平地。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则诸船尽藏,不见一只。奉圣旨,自管军已下,并行支犒一次。自龙山已下,贵邸豪民彩幕,凡二十余里。车马骈阗,几无行路。西兴一带,亦皆抓缚幕次,彩绣照江,有如铺锦。市井弄水人,有如僧儿、留住等,凡百余人,皆手执十幅彩旗,踏浪争雄,直至海门迎潮。又有踏混木、水傀儡、撮弄等,各逞技艺,并有支赐。太上喜见颜色,曰:‘钱塘形胜,东南所无。’上起奏曰:‘钱塘江潮,亦天下所无有也。’太上宣谕侍宴官,令各赋《酹江月》一曲,至晚进呈,太上以吴琚为第一。”这段记载既描写了此次皇家现潮的经过及其盛况,反映了南宋统治阶级的游乐生活及其粉饰升平的心理,也揭示了吴琚此词“应制”而作的背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潮水来时,远处隐隐青山如美人的一抹黛眉,一条玉色长虹遥挂在天际。潮头到时,像是天风突然将海水吹得竖立成墙,又好似春雷初响。奔涌的江潮犹如白马凌空,又似白色的海龟驾浪而来,日日夜夜向皇宫朝拜。飞溅的浪花盘踞在杭州东南的天龙山、凤凰山,拱卫着宋朝的中心地区吴越。
天下没有这么雄伟的景色,东南地理形势优越,如此壮观的景色堪称奇绝。好似江中弄潮儿手中彩旗飞翻,踢起了一江秋天的白雪。高耸的观潮台上皇帝的黄伞盖,仰望如在天上。穿着水犀皮盔甲的军士流动如云,看那些戏水的弄潮儿们表演多么精彩。晚上潮退波静,遥远的海口处升起一轮明月。
注释
酹江月:词牌名,即“念奴娇”。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
观潮应制:即应皇帝的命令写观潮词。制,指皇帝的命令。
一眉如抹:比喻隐隐青山如美人的一抹黛眉。
春霆:春雷。
白马:比喻江潮奔腾如白马。
琼鳌(áo):玉鳌。鳌是传说中海里的大龟,相传天帝命巨鳌承载着海上神山。这里也是比喻江潮汹涌就好似白色的海龟驾浪而来。
朝天阙(què):朝见皇帝。
飞龙舞凤:指盘踞在杭州东南的天龙山、凤凰山。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蹴(cù):踢。
黄屋:帝王车盖,以黄缯为盖。
水犀云拥:形容吴越江潮的气势宏伟。水犀,指水军。
中流楫:祖逖率兵伐苻秦,渡江于中流,敲打着船桨发下誓言:不清中原不罢休。后以此典形容报效国家的壮怀激烈和慷慨志节。
海门:县名。在浙江省黄岩县东北、灵江口南岸。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钱塘潮的伟观和吴儿弄潮的英姿,意境壮丽宏伟,词片飞动劲健。词上片描写钱塘涌潮到来时的奇观,甚是奇肆壮丽;下片描述弄潮和观潮的情景,写有声有色,其中还隐寓恢复中原之志,含蓄得体地迎合了统治阶级的虚幻心而。
“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一眉如抹。”三句先写环境气氛。涌潮到来之前,江面开阔平静,远望对岸隐隐的青山,如同一抹眉黛。三句写宁静的气氛,以作烘托。“忽觉”二句,写海潮初起的声势。“天风吹海立”,“初发”二字,写潮声自远而近,如春雷隐隐。“白马凌空,琼鳌驾水”,两句形容潮头波涛汹涌之状。“琼鳌驾水”谓潮水如白马琼鳌,“日夜朝天阕”,当有歌颂天恩圣德之意,虽然如此,写写出钱塘江潮雄阔的气象,不失为名句。“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上片收句,片势一转,不再描写江潮,用意更深一层,可见章法之妙。“飞龙”二语,承上启下,引出后段感想,片法气势,连成一贯。
“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绝。”三句,大片概括。“此景”,既是江潮之景,也是整个钱塘形胜。把太上皇和孝宗的对话用入词中,有如己出。“应制”如此,可算是得体了。“好是吴儿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由单纯写景转入描写人物活动。“蹴起”句,形象生动。与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词“蹴踏浪花舞”意同而用语更胜。以“秋雪”喻浪花,写新警。“黄屋天临,水犀云拥”,写皇帝出行观潮的盛况。“看击中流楫”,暗用祖逖之典。该词用此,也表示恢复中原的远大抱负。末二语以景语作结,余味无穷。怒潮过后,海宴无波,飞上一轮明月。意境壮阔静美,与上文描写恰成对照。首尾呼应,写景中寓有歌颂盛世太平之意,写可见作者的独具一格。
词人将其胸中郁勃的爱国激情与壮志,借助于“真奇绝”的壮美景观表现出来,让读者从“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击中流楫”的吴儿的飒爽英姿中感悟民族的精神与伟力,从而受到巨大的激励。
猜您喜欢
游雁荡山日记
自初九日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
十一日,二十里,登盘山岭,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又二十里,饭大荆驿。南涉一溪,见西峰上缀圆石,奴辈指为两头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五里,过章家楼,始见老僧真面目:袈衣秃顶,宛然兀立,高可百尺。侧又一小童,伛偻于后,向为老僧所掩耳。自章楼二里,山半得石梁洞。洞门东向,门口一梁,自顶斜插于地,如飞虹下垂。由梁侧隙中层级而上,高敞空豁。坐顷之,下山。由右麓逾谢公岭,渡一涧,循涧西行,即灵峰道也。一转,山腋两壁,峭立亘天,危峰乱迭,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如幞之欹。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双鸾、五老,接翼联肩。如此里许,抵灵峰寺。循寺侧登灵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后,侧有隙可入。由隙历磴数十级,直至窝顶,则窅然平台圆敞,中有罗汉诸象。坐玩至瞑色,返寺。
十二日,饭后,从灵峰右趾觅碧霄洞。返旧路,抵谢公岭下。南过响岩,五里至净名寺路口。入觅水帘谷,乃两崖相夹,水从崖顶飘下也。出谷五里,至灵岩寺。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一寰界。寺居其中,南向,背为屏霞嶂。嶂顶齐而色紫,高数百丈,阔亦称之。嶂之最南,左为展旗峰,右为天柱峰。嶂之右胁,介于天柱者,先为龙鼻水。龙鼻之穴,从石罅直上,似灵峰洞而小。穴内石色俱黄紫,独罅口石纹一缕,青绀润泽,颇有鳞爪之状。自顶贯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内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西南为独秀峰,小于天柱,而高锐不相下。独秀之下为卓笔峰,高半独秀,锐亦如之。两峰南坳,轰然下泻者,小龙湫也。隔龙湫与独秀相对者,玉女峰也。顶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过双鸾,即极于天柱。双鸾止两峰并起,峰际有僧拜石,袈裟伛偻,肖矣。由嶂之左胁,介于展旗者,先为安禅谷,谷即屏霞之下岩。东南为石屏风,形如屏霞,高阔各得其半,正插屏霞尽处。屏风顶有蟾蜍石,与嶂侧玉龟相向。屏风南去,展旗侧褶中,有径直上。磴级尽处,石阈限之。俯阈而窥,下临无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圆穴,侧有一长穴,光自穴中射入,别有一境,是为天聪洞,则嶂左第一奇也。锐峰迭嶂,左右环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观!而小龙湫下流,经天柱、展旗,桥跨其上,山门临之。桥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顶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灵岩之外观也。
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采。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涧底石手如砥。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之北,衙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潭上有堂,相传为诺讵那观泉之所。堂后层级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饭庵中。雨廉纤为止,然余已神飞雁湖山顶,遂冒雨至常云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绝磴三里,趋白云庵。人空庵圮,一道人在草莽中,见客至,望望去。再入一里,有云静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隐,卧床数十年,尚能与客谈笑。余见四山云雨凄凄,不能不为明晨忧也。
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导。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立内,石笋森森,参差不一。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导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从,由旧路下。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峰撩人,至是且无峰置足矣。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余丈,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主仆衣履俱敝,寻湖之兴衰矣。遂别而下,复至龙湫,则积雨之后,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坐至暝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十五日,寺后觅方竹数握,细如枝。林中新条,大可径寸,柔不中杖,老柯斩伐殆尽矣。遂从歧度四十九盘,一路遵海而南,逾窑岙岭,往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