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荆轲诗词取名

陶渊明陶渊明 〔魏晋〕

燕丹1善养23,志在4报强5嬴。

1.燕丹:燕丹用作人名喻指重情重义、冰雪聪明之意。2.善养:善养用作人名喻指修心养性、春光满面、春风化雨之意。3.:士字含义为知识、男子、优秀、博学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博学多才、才德兼备之意;

4.志在:志在用作人名喻指雄心壮志、抱诚守真之意。

5.报强:报强用作人名喻指身强体壮、以德报德之意。

招集1百夫23,岁暮4得荆56

1.招集:招集用作人名喻指功成名就、财源广进、深谋远虑之意。

2.百夫:百夫用作人名喻指坚持不懈、大智大勇、循循善诱之意。

3.:良字含义为良好、杰出、优秀、贤良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温柔敦厚、高情远致之意;

4.岁暮:岁暮用作人名喻指老成练达、健康长寿之意。

5.得荆:得荆用作人名喻指不屈不挠、马到成功、硕果累累之意。

6.:卿字含义为卿相、爵位、官名、称谓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相融以沫、慈眉善目之意;

君子1死知己2,提剑3出燕京4

1.君子:君子用作人名喻指身贤体贵、德才兼备、花开富贵之意。

2.知己:知己用作人名喻指克己复礼、深仁厚泽之意。

3.提剑:提剑用作人名喻指顶天立地、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之意。

4.燕京:燕京用作人名喻指平安喜乐、机灵可爱、委以重任之意。

素骥1鸣广2陌,慷3慨送4我行5

1.素骥:素骥用作人名喻指志向远大、心醇气和、勇往直前之意。

2.鸣广:鸣广用作人名喻指厚积薄发、多才多艺之意。

3.:慷字含义为慷达、慷慨、慷爽、大方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慷慨大方、热情好客之意;

4.:送字含义为馈赠、送还、传交、相送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之意;

5.:行字含义为能干、刚强、行星、队伍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游刃有余、锲而不舍之意;

雄发12危冠3,猛4气冲长56

1.雄发:雄发用作人名喻指雄心勃勃、日进斗金、大展宏图之意。

2.:指字含义为指挥、指针、指明、指定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循循善诱、运筹帷幄之意;

3.:冠字含义为帽子、第一、出众、儒雅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衣冠楚楚、才识过人之意;

4.:猛字含义为气势、力量、迅疾、突然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大义凛然、拔山超海之意;

5.冲长:冲长用作人名喻指锐不可当、雄才大略之意。

6.:缨字含义为红缨、绳子、长缨、缠绕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责任、有担当之意;

饮饯易水12,四3座列群45

1.易水:易水用作人名喻指白水鉴心、马到成功、上善若水之意。

2.:上字含义为完毕、完结、开端、发起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蒸蒸日上、朝气蓬勃之意;

3.:四字含义为四海、数量、抱负、理想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高瞻远瞩、心怀大志之意;

4.列群:列群用作人名喻指得道多助之意。

5.:英字含义为蓓蕾、美玉、精英、精华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百里挑一、光明磊落之意;

1离击悲筑2,宋意34高声5

1.:渐字含义为渐渐、渐快、渐进、浸入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万象更新、如日方升之意;

2.:筑字含义为建筑、建造、拾取、筑造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进德修业、丰功伟绩之意;

3.宋意:宋意用作人名喻指人品高尚、行成于思、举止娴雅之意。

4.:唱字含义为唱歌、吟唱、唱晓、歌曲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多才多艺、朝气蓬勃之意;

5.高声:高声用作人名喻指声名远播、位高权重、高风亮节之意。

萧萧哀风1逝,淡2淡寒3波生。

1.:风字含义为韵致、风度、气度、风俗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雷厉风行、宽宏大量之意;

2.:淡字含义为淡色、平淡、淡水、淡泊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抱朴含真、清微淡远之意;

3.淡寒:淡寒用作人名喻指抱朴含真、铮铮铁骨之意。

商音更流1涕,羽2奏壮士3惊。

1.更流:更流用作人名喻指节节高升、行云流水、刮目相看之意。

2.:羽字含义为自由、逍遥、志向、梦想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志向远大、功成名就之意;

3.壮士:壮士用作人名喻指风华正茂、年轻力壮、勇往直前之意。

心知去不1归,且有后2世名。

1.:不字含义为不偏不倚、不言而信、不凡、副词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气宇轩昂、卓尔不群之意;

2.有后:有后用作人名喻指雄才大略、鼎鼎有名、九五之尊之意。

1车何时2顾,飞3盖入秦4庭。

1.:登字含义为上进、理想、努力、成就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蒸蒸日上、五谷丰登之意;

2.何时:何时用作人名喻指鸿运当头、不同凡响之意。

3.:飞字含义为飞翔、极速、疾速、高飞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随机应变、宏图大志之意;

4.入秦:入秦用作人名喻指堂堂正正、与人为善、光明磊落之意。

1厉越万里2,逶迤过千城3

1.:凌字含义为凌冰、高出、越过、勇敢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飞黄腾达、德才兼备之意;

2.:里字含义为里程牌、千里马、里数、道理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安邦治国、行成于思之意;

3.:城字含义为坚毅、坚固、稳定、刚毅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坚如磐石、坚定不移之意;

1穷事2自至3,豪主正4怔营5

1.:图字含义为绘图、地图、得到、蓝图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宏才大略、深思熟虑之意;

2.:事字含义为事业、故事、职业、从事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委以重任、深谋远虑之意;

3.自至:自至用作人名喻指坚强勇敢、功勋卓著之意。

4.:正字含义为正直、正当、纯正、正在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清正廉明、正气凛然之意;

5.:营字含义为营建、营筑、营养、管理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文武双全、精诚团结之意;

1哉剑术疏,奇功遂2不成3

1.:惜字含义为怜惜、呵护、惜时如金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爱如珍宝、掌上明珠之意;

2.:遂字含义为圆满、完成、成功、已成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如意称心、马到成功之意;

3.不成:不成用作人名喻指出类拔萃之意。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1馀情2

1.:有字含义为存在、所属、发生、客气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鼎鼎有名、彬彬有礼之意;

2.:情字含义为实情、情况、感情、情感丰富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深情厚谊、恩高义厚之意;

简析

  此篇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后。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歌咏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在对奇功不建的惋惜中,将自己对黑暗政治的愤慨之情,赫然托出。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在以平淡著称的陶诗中另具特色。

  诗歌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几个场面,尤其着力于人物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比如,“提剑出燕京”,写出了荆轲仗剑行侠的英姿;“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更以夸张的笔法写出荆轲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的神态。而“登车何时顾”四句,排比而下,一气贯注,更写出了荆轲义无反顾、直蹈秦邦的勇猛气概。诗中虽没有正面写刺秦王的场面,但从“豪主正怔营”一句,可以想见荆轲拔刀行刺之时那股令风云变色的虎威。

  这首诗还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来烘托荆轲的精神面貌。最典型的是易水饮饯的场景。在萧杀的秋风中、滔滔的易水上,回荡着激越悲壮的乐声,“悲筑”、“高声”、“哀风”、“寒波”相互激发,极其强烈地表达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主题。朱熹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这是颇具眼力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
他到处招集有本领的人,这一年年底募得了荆卿。
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
白色骏马在大路上鸣叫,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
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
易水边摆下盛大的别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渐离击筑筑声慷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
座席中吹过萧萧的哀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
唱到商音听者无不流泪,奏到羽音荆轲格外惊心。
他明知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将万古长存。
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官廷。
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
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
可惜呀!只可惜剑术欠佳,奇功伟绩终究未能完成。
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注释
荆轲:战国时卫国人,为燕太子丹报仇,以送地图为名,藏匕首刺秦王,不成被杀。
燕丹:战国时燕王喜的太子,名丹。
强嬴:秦国。
荆卿:指荆轲。
渐离:高渐离,战国时燕国人,与荆轲友善,善击筑(古时的一种乐器)。
宋意:燕国的勇士。
商音、羽奏:商声和羽声。商声凄凉,羽声较激昂。

鉴赏

  关于荆轲之事,《战国策·燕策》与《史记·刺客列传》都有记载,其基本情节是相似的。陶渊明的这首诗显然是取材于上述史料,但并不是简单地用诗的形式复述这一历史故事。

  诗的头四句,从燕太子丹养士报秦(报,报复、报仇之意),引出荆轲。不仅概括了荆轲入燕,燕丹谋于太傅鞫武,鞫武荐田光,田光荐荆轲,燕丹得识荆轲,奉为“上卿”等等经过,而且,一开始便将人物(荆轲)置于秦、燕矛盾之中,又因为这个人物是最出众、最雄俊的勇士(百夫良,超越百人的勇士),于是乎他自然成了矛盾一方(燕)的希望之所托。那么,故事的背景,人物的位置,及其肩负之重任,大体都已亮出,所以说这四句是“已将后事全摄”。正因为如此,矛盾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等等悬念,也就同时紧紧地系在读者的心上。下面接着就写荆轲出燕,在临行前,史书中有荆轲等待与其同行的助手,而“太子迟之,疑其改悔”,引起荆轲怒叱太子,且在一怒之下,带着并不中用的秦舞阳同行的记载。诗人略去这一重要情节,而代之以“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这后一句逗出下文,而前一句显然是回护了燕丹的过失,但这样写却与首句的“善养士”相呼应。既使得内容和谐统一,一气贯注,也使得笔墨集中,结构浑成。易水饯行,《战国策》与《史记》是这么写的:“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由平缓而渐趋激昂。诗人则不然,他首先插入:“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素骥,白马。马犹如此,人就自不待言了,诗的情绪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因而“雄发”二句的刻画——头发直竖,指向高高的帽子;雄猛之气,冲动了系冠的丝绳——虽不无夸张,但却由于情真意足而显得极其自然。易水饯别,也正是在这种气氛中酝酿和展开的激昂悲壮的一幕。高渐离、宋意……一时燕国的豪杰,都列坐在饯席之上。寒水哀风,击筑高歌,声色俱现,情景相生,送者、行者,无不热血沸腾,慷慨流涕。“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又一笔折到行者,道出了行者的决心,写出了行者的气概,而这也就是这幕戏的意图与效果之所在。“登车”六句写荆轲义无反顾,飞车入秦。使上述的决死之心与一往无前的气概,从行动上再加以具体的表现。其中“凌厉”二句亦属诗人的想像,它好似一连串快速闪过的镜头,使人物迅逼秦廷,把情节推向高潮,扣人心弦。诗中以大量笔墨写出燕入秦,铺叙得排荡淋漓,而写到行刺失败的正面,却是惜墨如金,只用了两句话——“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前一句洗练地交代了荆轲与燕丹在地图中藏着利刃以要劫、刺杀秦王的计谋,同时也宣布了高潮的到来,后一句只写秦王慌张惊恐,从对面突出荆轲的果敢与威慑,而对荆轲被秦王左右击杀等等,则只字不提,其倾向之鲜明,爱憎之强烈,自在不言之中。作者以有限的篇幅,再现了雄姿勃勃的荆轲形象,也表现了作者剪裁的功夫与创造的才能。诗的最后四句,便是直截的抒情和评述,诗人一面惋惜其“奇功”不成,一面肯定其精神犹在,在惋惜和赞叹之中,使这个勇于牺牲、不畏强暴的形象,获得了不灭的光辉、不朽的生命。可以看得出诗人是以饱蘸感情的笔触,写下了这个精采而又有分量的结尾。正如张玉谷说的:“既惜之,复慕之,结得抟捖有力,遂使通首皆振得起”(《古诗赏析》)。

  发思古之幽情,是为了现实。不过这“现实”亦不宜说得过窄过死(如一些论者所言,这首诗是诗人出于“忠晋报宋”而作),为什么呢?首先,因为陶渊明反复地说过:“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之八);“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之五)。这使我们看到在作者的生活、志趣和性格中,也早已具有着豪放、侠义的色彩。其次,诗人也曾出仕于晋,不过他说这是“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归田园居五首》),悔恨之情溢于言表,足见“晋”也并不是他的理想王国,当然“宋”亦如此。这些都是我们不必将《咏荆轲》的作意胶柱于“忠晋报宋”的理由。诗人一生“猛志”不衰,疾恶除暴、舍身济世之心常在,诗中的荆轲也正是这种精神和理想的艺术折光。说得简单一点,便是借历史之旧事,抒自己之爱憎,这样看是比较接近诗人心迹的吧。是的,这首诗的影响也正在此,此亦有诗为证:“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龚自珍《己亥杂诗》) (赵其钧)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 ► 131篇诗文 ► 1208条名句

猜您喜欢

八声甘州

柳永柳永 〔宋代〕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凄紧 一作:凄惨;唯有 一作:惟有)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 一作:栏)

鸡鸣

诗经·国风·齐风 〔先秦〕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蝶恋花·柳絮年年三月

周济周济 〔清代〕

柳絮年年三月暮,断送莺花,十里湖边路。万转千回无落处,随侬只恁低低去。
满眼颓垣欹病树,纵有余英,不直风姨妒。烟里黄沙遮不住,河流日夜东南注。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