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鸭诗词取名

杜甫杜甫 〔唐代〕

1鸭无2泥滓,阶3前每缓行4

1.:花字含义为美丽、花朵、美女、繁华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花容月貌、楚楚动人之意;2.:无字含义为无量、无限、没有、无涯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心无旁骛、一尘不染之意;3.:阶字含义为阶梯、官阶、阶段、途径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之意;

4.缓行:缓行用作人名喻指锲而不舍、雷厉风行、心怀宽广之意。

羽毛12独立3,黑4白太5分明6

1.羽毛:羽毛用作人名喻指善解人意、一飞冲天、小鸟依人之意。

2.:知字含义为知心、相知、知道、知人善任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博古通今、聪明伶俐之意;

3.:立字含义为独立、立志、立业、顶天立地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顶天立地、独立自主之意;

4.:黑字含义为黑色、黑土、黑陶、黑竹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成熟稳重、稳定坚强之意;

5.白太:白太用作人名喻指明白事理、心若明镜之意。

6.分明:分明用作人名喻指通儒达士、明辨是非、料事如神之意。

不觉1群心2妒,休3牵众4眼惊5

1.不觉:不觉用作人名喻指气宇轩昂、明德惟馨之意。

2.群心:群心用作人名喻指才思敏捷、得道多助、广结良缘之意。

3.:休字含义为美善、休福、美好、歇息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尽善尽美、家好月圆之意;

4.:众字含义为出色、众卉、众多、许多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才华横溢、金诚团结之意;

5.:惊字含义为惊奇、惊讶、惊喜、惊艳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威震八方、惊世骇俗之意;

稻粱1沾汝在2,作意3莫先45

1.:粱字含义为青粱、粱米、粱菽、高粱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大智大勇、德才兼备之意;

2.汝在:汝在用作人名喻指花容月貌、满面春光、抱诚守真之意。

3.作意:作意用作人名喻指大有作为、深谋远虑、功成名就之意。

4.莫先:莫先用作人名喻指出类拔萃、有口皆碑、敢为人先之意。

5.:鸣字含义为闻名、鸣玉、鸣唱、声明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一鸣惊人、厚积薄发之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他举家由陇入蜀。此间,杜甫在纵情领略自然、生命之美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遭遇进行冷静的反思。《江头五咏》便是诗人面对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动物、花草,睹物生情的即兴之作。《花鸭》便是其中最后一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鸭身上洁净无泥渣,常常在阶前缓步而行。
它让羽毛不同于群鸭,黑白二色非常分明。
浑然不觉众鸭的惊猜与嫉妒,不要惹得众眼受惊。
你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万不要先出声。

注释
花鸭:水禽。
泥滓(zǐ):泥渣。
阶前:一作“中庭”。
牵:惹得。
稻粱:鸭饲料,比喻禄位。沾:沾受恩惠。
先鸣:比喻直言。

赏析

  这是是一首咏物诗。前四句写花鸭身无泥渣,阶前徐行,羽毛独立,黑白分明。颔联展现了诗人发现花鸭致祸根源焦躁和急切的情状,进而在尾联直接呼劝花鸭:受人恩惠就不要“先鸣”,这也是遭斥一事而发的“自警”之语。这首诗借物说事,笔调轻松而情感含蓄蕴藉。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诗人明白提醒读者,江头所见的“花鸭”,羽毛洁净,不染泥滓,而且步态从容不迫。屋檐下的阶除大约是众鸭得食之所,诗人把花鸭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是为了收到一种对比的效果。众鸭竞食,花鸭却独自缓步于阶前。举止显得与众不同,花鸭不与众鸭争食,也许表现了它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这肯定会引起众鸭注目,并招来不测之灾。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仍是写诗人所见。原来“花鸭”毛色不杂,只有“黑”“白”二色,但这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两种对比色。它正象征着花鸭,甚至也是诗人那“黑白分明、的处世态度。可见“花鸭”正是以其特殊的“花”才引起诗人注意、得到诗人赞赏的。

  这句诗中的“太”字也值得特别玩味,它至少含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赞赏花鸭立身行事,态度特别分明、不容丝毫苟且;其一是饱含着诗人对花鸭处世过于分明会导致祸患的深深忧虑。体会到这一点,在读到后面诗人直接出场呼劝花鸭的诗句时,才不会感到突然。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前一句仍是叙写,但已侧面展现了诗人焦躁和急切的情状,后一句则是直接呼劝了。“不觉”二字,表现出花鸭十分超然的精神,对众鸭的惊猜、嫉妒浑然不觉,或者竟是满不在乎。这是花鸭受诗人赏爱的一个原因,也是花鸭致祸的根源。花鸭自然不明其中的道理,但诗人却已有过类似的教训。回想当初疏救房琯那惨痛的一幕,正是与花鸭此时处境很相似。诗人由己及鸭,不由为花鸭的处境忧心忡忡。诗人动了感情,撇开鸭与人的界限,便要直接呼劝花鸭了。实际上,“不觉”一句已暗含了诗人的劝诫,联系后一句“休牵众眼惊”的明劝,这一句所暗谕的花鸭要“警觉”“群心妒”之意就容易理解了。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是进一层劝说。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是:你花鸭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万不要率先呜叫了,那样会触怒主人,失掉既得的稻粱恩的!但这两句诗还有更深的含义,可以把它看作是诗人反思自己沾受肃宗之恩作左拾遗,最后终因疏救房琯而遭斥一事而发的“自警”之语。

  杜甫这里的“莫先鸣”,其精义就是要处于“鸣”与不“先鸣”之间,不能不鸣,也不能先鸣。杜甫丢掉谏官,缘于先鸣。以后流离陇蜀,依人为生,不鸣则无从致“稻粱”;当然更不能先鸣,一旦先鸣,既沾之“稻粱”又会失去。杜甫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通过提醒和劝诫花鸭而曲曲传出,读者自然能想象到杜甫当时处境之艰难。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 1380篇诗文 ► 2196条名句

猜您喜欢

鹤冲天·黄金榜上

柳永柳永 〔宋代〕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风鸢图诗

徐渭徐渭 〔明代〕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张先 〔宋代〕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