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行诗词取名

李白李白 〔唐代〕

胡风1吹代马2,北拥3鲁阳45

1.胡风:胡风用作人名喻指精力充沛、宽宏大量、朝气蓬勃之意。2.代马:代马用作人名喻指精力充沛之意。3.北拥:北拥用作人名喻指励精图治、统领大局之意。

4.鲁阳:鲁阳用作人名喻指顶天立地、浩然之气、正气凛然之意。

5.:关字含义为关注、爱护、呵护、关怀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深思熟虑、细心陪伴之意;

吴兵1照海23,西4讨何时56

1.吴兵:吴兵用作人名喻指声若洪钟、勇往直前、保家卫国之意。

2.照海:照海用作人名喻指明白事理、蕙质兰心、厚德载物之意。

3.:雪字含义为高洁、雪花、雪白、纯洁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心地善良、谦谦君子之意;

4.西:西字含义为威严、高尚、美好、开朗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福泰康宁、优雅柔和之意;

5.何时:何时用作人名喻指鸿运当头、不同凡响之意。

6.:还字含义为依然、还淳返朴、还淳反素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不忘初心、重情重义之意;

半渡1上辽2津,黄云3惨无颜4

1.:渡字含义为渡越、渡过、渡江、渡船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勇往直前、坚强勇敢之意;

2.:辽字含义为遥远、辽阔、辽歌、辽河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胸襟宽广、雄心勃勃之意;

3.黄云:黄云用作人名喻指锐不可当、正直不阿之意。

4.无颜:无颜用作人名喻指一尘不染、赤子之心、眉目如画之意。

1母与子23,呼天野45间。

1.:老字含义为敬爱、敬重、受人尊敬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谈笑风生、见多识广之意;

2.与子:与子用作人名喻指花开富贵、交口称赞、乐善好施之意。

3.:别字含义为特别、分开、类别、分解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标新立异、匠心独具之意;

4.天野:天野用作人名喻指闲云野鹤、淡泊明志、思维辽阔之意。

5.:草字含义为植物、芳草、草籽、草木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推陈出新、独具匠心之意;

白马12旌旗3,悲鸣相45攀。

1.白马:白马用作人名喻指心若明镜、积极奋进、冰雪聪明之意。

2.:绕字含义为围绕、环绕、萦绕、绕道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广结善缘、众星捧月之意;

3.旌旗:旌旗用作人名喻指载誉而归、誉不绝口之意。

4.鸣相:鸣相用作人名喻指前程远大、长相出众、飞黄腾达之意。

5.:追字含义为追加、追溯、追上、追赶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积极向上、勤奋勇敢之意;

白杨1秋月2苦,早落3豫章45

1.白杨:白杨用作人名喻指冰雪聪明、自强不息之意。

2.秋月:秋月用作人名喻指五谷丰登、出尘脱俗、硕果累累之意。

3.早落:早落用作人名喻指兴旺昌盛、斗志昂扬、海纳百川之意。

4.豫章:豫章用作人名喻指心情舒畅、文采斐然之意。

5.:山字含义为山林、高耸、山岚、稳重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坚不可摧、出类拔萃之意;

本为1休明23,斩虏素不45

1.本为:本为用作人名喻指举足轻重、年轻有为之意。

2.休明:休明用作人名喻指人见人爱、聪颖睿智、家好月圆之意。

3.:人字含义为人豪、人和、人杰、人才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名满天下、材德兼备之意;

4.素不:素不用作人名喻指清澈纯洁、气宇轩昂、卓尔不群之意。

5.:闲字含义为闲步、闲晏、闲逸、安静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文雅大方、宁静致远之意;

岂惜1战斗2死,为君3扫凶顽。

1.岂惜:岂惜用作人名喻指掌上明珠、抱宝怀珍之意。

2.战斗:战斗用作人名喻指战无不胜、斗志昂扬、百战百胜之意。

3.为君:为君用作人名喻指委以重任、身贤体贵、温文尔雅之意。

1感石2没羽,岂云惮险3艰。

1.:精字含义为精神、精明、精致、精细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一丝不苟、至善至美之意;

2.:石字含义为坚固、坚强、坚持、专注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坚强勇敢、不饶不折之意;

3.:险字含义为几乎、要隘、勇敢、锐利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同舟共济、坚定不移之意;

1船若2鲸飞,波3荡落星4湾。

1.:楼字含义为建筑、楼层、楼房、进步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坚强、接受能力快之意;

2.:若字含义为气质、美好、文雅、风度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美若天仙、大智若愚之意;

3.:波字含义为波浪、波涛、波纹、推动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众志成城、广结善缘之意;

4.落星:落星用作人名喻指拔群出萃、辉煌夺目、举止优雅之意。

此曲不12奏,三军鬓成3斑。

1.曲不:曲不用作人名喻指身心愉悦、气宇轩昂、出谷黄莺之意。

2.:可字含义为合意、能够、适合、善意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温婉可人、心地善良之意;

3.:成字含义为达到、成就、成功、完成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马到成功、出类拔萃之意;

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安史之乱尚未平息。为了彻底平息叛乱,当时的东南人民仍然要不得已地送其子弟应征入伍,开赴前线。李白在这一年回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亲眼目睹了新征士兵出征前妻儿老小呼天抢地的悲怆场面,他百感交集,写下了这一名篇《豫章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北风吹着胡马占据着汝州的鲁阳关。
吴越新征集的兵马冒着鄱阳湖上的大雪,要西上征讨胡虏。
吴地的官军在上辽津渡水,黄云惨淡。
老母别子,一片悲天跄地的哭喊,人心愁烦。
白马绕着旌旗,悲鸣追逐。
白杨为之萧索,秋月为之惨淡,早早地落入了豫章山中。
生于太平盛世,素不惯于与胡人打仗
但为了尽忠报主,扫灭敌顽,不惜战斗牺牲。
其精诚可感,金石为开,岂能惧怕艰险?
楼船像长鲸一样在水中飞驰,波涛汹涌,激荡着落星湾。
我这一曲悲歌,就暂停到这里,再奏下去的话,三军将士的头发都要白了。

注释
豫章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三十四卷列于《相和歌辞·清调曲》,引《古今乐录》曰:“《豫章行》。王僧度云《荀录》所载《古白杨》一篇,今不传。”
胡风:北风。代马:代地(今山西东北与河北蔚县一带)所产的良马。此指胡马。
鲁阳关:战国时称鲁关,汉称鲁阳,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传说鲁阳挥戈,日为之返之二舍,即此也。
吴兵:吴越之地的征调之兵士,泛指江南之兵。海:指鄱阳湖。
上辽津:在豫章郡建昌县(今江西修水县),县中有潦水(即赣江)流过,入鄱阳湖。
呼天:指向天喊叫以求助。形容极端痛苦。
白马:一作“百鸟”。
豫章山:泛指在豫章郡内之山。
休明人:太平盛世时期的人。休明:美好清明。
闲:通“娴”,娴熟也。
凶顽:凶暴愚顽。亦指凶暴愚顽的人。
忘:一作“云”。惮:怕,畏惧。
楼船:有楼的大船。古代多用作战船。亦代指水军。
落星湾:即鄱阳湖西北之彭蠡湾,传说有星坠此,故又名落星湾。
三军:古制天子置六军,诸侯置屯军。又称军置上、中、下三军,或步,车、骑三军。后为军队通称。

赏析

  诗开始四句,诗人概写了当时的战局。“胡风”即北风,这里暗指安史叛军的嚣张气焰,因安史都是胡人。当时安史军正盘据鲁阳(今河南鲁山),一个“拥”字,既见到叛军的嚣张,又见到乱军乌合之状,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憎恶之情。“照海雪”,可见吴兵军容严整,威风凛凛的气势。然而,当时的唐军实在不会有这样的士气,这不过是诗人的一种主观愿望。“西讨何时还”,乍看有些突兀,使人气馁,但却真实地道出了当时的战局形势和诗人对此难以隐藏的忧虑,暗示出未来的牺牲是巨大的。这一感情上的转折正是下文的引出和过渡。

  以下八句里,诗人把满腹的哀怨和悲苦都倾注在别离场景的抒写上,这是诗人感情的一个方面。“半渡”二字说明有的征人已登船启航,还有不少征人仍在岸上依依不舍地与家人做最后的诀别。征人们一步一回头,一步一哀伤的惨痛情景感天动地,使得天地昏黄,惨淡无光。母子别离最动情,最伤感,况且母已老,读者如同见到这位白发苍苍,泪眼龙钟的老人家,拄着拐杖颤颤微微,执手牵衣地送子远征,她深知子一去,难生还,所以她“呼天野草间”,匍匐在草地上,向上天控诉着人间的种种不平,向大地哭诉着自己命运的悲苦。然而,此时,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老人家的晚年恐怕无以为生。母子分离最典型,那些夫妻和兄弟之间的别离也是这样。读者似乎听到野草间震天的哭声,如同见到那双双泪眼在做最后的远远一望。征人们已上船,他们所骑之马围着旌旗悲哀嘶鸣,好像它们也知留恋故土。马犹如此,人何以堪。表面上在写马,实际上是对上面写人场面的有力衬托和补充。“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以白杨叶落进一步渲染了上面已经很悲苦的气氛。这一层的写作顺序是先写人,再写马,后写树,表面上步步退,实际上收到了步步深入的效果,构成一幅目不忍睹的悲惨画面,奏出一曲耳不忍闻的凄凉乐章,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苦难中的人民深切的同情。

  下面六句表达了诗人感情的另一面:即对多灾多难的祖国赤诚之心和深情的爱恋。诗人转换为征人自述的形式,表现出征兵们慷慨壮烈,为国平叛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这个新征的士兵显然不是诗人理想中的抗敌英雄,他生于盛世,是个不习弓矢的下层农民。从这一现象既可知兵员的匮缺,又可见诗人对现实的不满,还表达出了人民毅然从军平叛的热切心情和巨大的承受力。这些只懂农事耕耘的士兵有着强烈的为国献身精神,他们“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这激越的誓言出自征人之口,也表达了诗人的强烈的爱国激情。这些征人虽武艺不强,但他们勇于为国捐驱的精诚之心定能感化顽石,像汉代飞将军李广那样箭入石中。这样的军队不怕任何艰难牺牲,定能为国平叛,为民立功。当然,这些慷慨之词只是诗人的良好愿望和对这些应征子弟的勉励。

  最后四句总括全诗。“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遥应“吴兵照海雪”句,写出了唐军的威武雄壮,同时又笼括第三层六句,唐军船队满载着士兵和他们的豪情壮志,浩浩荡荡直奔落星湾(今鄱阳湖西北),再入长江而去。“此曲不可奏,三军发成斑。”诗人一转慷慨豪壮的格调,全诗在凄惨、悲凉的气氛中结束。这二句遥应“西征何时还”句,笼括第二层八句。诗人又回到了现实中伤心别离的场面。《豫章行》古曲专写别离之苦,此时不可再奏这样的曲子了,不然士兵们定会更加触动思乡之情,在悲苦欲绝中鬓发皆白。

  总括全诗,人们突出地感到诗人矛盾的心理。他一方面对战乱给百姓造成的苦难深表同情,一洒忧民之泪;另一方面他又鼓励征人顾全大局,支持平叛战争,大抒忧国之情。这种极其痛苦的矛盾心情构成了全诗凄惨与慷慨,沉痛与激昂交织在一起的格调,这与杜甫“三吏”、“三别”的忧国忧民的情调极其相似。与这种格调相配合,这首诗形成了抑扬顿挫的结构特点。中间十四句先抑后扬,最后四句先扬后抑,以抑煞尾,这种错落有致的结构与诗人的情绪吻合在一起。

  李白是一位以抒情见长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把大千世界的风貌和纷杂社会的现实熔铸在他所抒发的主观感情世界中,这是李白诗反映现实的主要方法和特征。然而,李白诗的风格是多彩的,绝非仅限于此。在他的诗歌中确有一部分像《豫章行》这样直接反映现实,评论现实的不朽之作,尤其是晚年,他目睹了安史之乱,并身陷圄,境况大不如前。此时,他对现实社会有了更真切、更冷静的认识,于是,他的作品便从对自己身世的忧愤转为对国事与民生的深深忧虑。这一时期,李白写下了许多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作。像《豫章行》这样的现实主义杰作甚至可以和杜甫的现实主义名作相媲美。

  李白身在豫章写《豫章行》十分巧妙。《豫章行》古辞专写别离之苦,后人利用这一古辞也没有超出这个范围。李白《豫章行》,就内容来说,同样也写别离之苦,就形式来说,也有一些与古辞相吻合的句子,但是,李白却冲破了前人“皆伤离别,言寿短景驰,容华不久”(见《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的狭小天地,赋于诗歌充实的社会内容,写出了如此深刻的现实主义杰作。无论是在思想内容的深度上,还是在表现力的厚度上都超过了前人所有的《豫章行》。这正是对汉魏以来“借古乐写时事”(沈德潜《古诗源》卷五)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以浪漫主义著称的伟大诗人李白来说,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 1184篇诗文 ► 553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诗经·周颂 〔先秦〕

绥万邦,娄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间之。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李白 〔唐代〕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元日

李世民李世民 〔唐代〕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