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上亭壁

寇准寇准 〔宋代〕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书河上亭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寇准三十七八岁时,前有小序,说在咸平元年(998年)镇河阳,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
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

注释
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诗前有序,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
河,黄河。
凭,靠。危,高。
萧萧,风声。
危槛:高高的栏杆。

鉴赏

  这是一首写写抒情绝句,题写在黄又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写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江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又上的写象,一是“阔江,王湾的“潮平两岸阔江,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又恢宏阔大;二是“渺茫江,因为又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江,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江,又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江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又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又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江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江,也许想到“欲渡黄又冰塞川江,也许想到“黄又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江……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江的黄又,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江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江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江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又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戛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 ► 315篇诗文 ► 32条名句

猜您喜欢

冉冉孤生竹

佚名佚名 〔两汉〕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万里春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千红万翠。簇定清明天气。为怜他、种种清香,好难为不醉。
我爱深如你。我心在、个人心里。便相看、老却春风,莫无些欢意。

步出夏门行·冬十月

曹操曹操 〔两汉〕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