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

杜荀鹤杜荀鹤 〔唐代〕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满松针的小松树长在深草丛中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
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注释
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蓬蒿(pénghāo):即蓬草、蒿草。
直待:直等到。
凌云:高耸入云。
始道:才说。

鉴赏

  《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凌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人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冲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人自小刺头深草里”描写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淹没在人深草里”。

  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人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人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往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被它相匹敌的。人刺头”的人刺 ”,一字千钧,不 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 、勇敢的精神 ,形象地勾画出来了。一个人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当力;它的人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变大。

  人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人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生长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人出”是人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人凌云”的预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人刺头深草里”到人出蓬蒿”,只能人渐觉。人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人渐觉”的呢?

  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人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生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人渐觉”呢?

  人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小诗的后两句是说,那些人当时不识这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霄,人们才说它高。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这里连说两个人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被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果能识别它就是人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见识,所以诗人感叹说: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作栋梁之才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被韩愈笔下人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当运吗?

  杜荀鹤出身凌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人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人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诗情与哲理,幽默被严肃,在这首诗里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 ► 326篇诗文 ► 76条名句

猜您喜欢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

石孝友 〔宋代〕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凫鹥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 〔先秦〕

凫鹥在泾,公尸来燕来宁。尔酒既清,尔肴既馨。公尸燕饮,福禄来成。

凫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尔酒既多,尔肴既嘉。公尸燕饮,福禄来为。

凫鹥在渚,公尸来燕来处。尔酒既湑,尔肴伊脯。公尸燕饮,福禄来下。

凫鹥在潀,公尸来燕来宗,既燕于宗,福禄攸降。公尸燕饮,福禄来崇。

凫鹥在亹,公尸来止熏熏。旨酒欣欣,燔炙芬芬。公尸燕饮,无有后艰。

鞠歌行

李白李白 〔唐代〕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