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旄

诗经·国风·鄘风 〔先秦〕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干旄

创作背景

  《鄘风·干旄》一诗,古今解其主旨之说甚多,各家之说,可谓洋洋大观,但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毛诗序》为代表的“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二是以《诗集传》为代表的“卫大夫访贤说”,三是现代一些学者所持的“男恋女情诗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牛尾之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邑郊。素丝束束理分明,良马四匹礼不轻。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敬?
鹰纹大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近郊。束帛层层堆得好,良马五匹选得妙。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报?
鸟羽旗帜高高飘,人马来到浚城郊。束帛捆捆堆得好,良马六匹真不少。那位忠顺的贤士,有何良策来回报?

注释
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干旄(máo):以牦牛尾饰旗杆,树于车后,以状威仪。干,通“竿”“杆”。旄,同“牦”,牦牛尾。
孑(jié)孑:旗帜高举的样子。
浚(xùn):卫国城邑,故址在今河南浚县。
素丝:白丝,一说束帛。纰(pí):连缀,束丝之法。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良马四之:这里指四匹马为聘礼。下文“五之”“六之”用法相同。
彼:那。姝(shū):美好。一说顺从貌。子:贤者。
畀(bì):给,予。
旟(yú):画有鹰雕纹饰的旗帜。
都:古时地方的区域名。《毛传》:“下邑曰都。”下邑,近城。
组:编织,束丝之法。
予:给予。
旌(jīng):旗的一种。挂牦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鸟羽。
祝:“属”的假借字,编连缝合。一说厚积之状。
告(gǔ):作名词用,忠言也。一说同“予”。

鉴赏

  此诗写一位尊贵的男子驾车驱驰在浚邑郊外的马道上,车马隆隆,旗帜飘扬。接下来是对旗帜和车马的特写:旄是故素丝纰之”,用素丝织的流苏镶在旗帜的边上,可见其色彩鲜明及飘扬姿态;马是故良马四之”,四匹高头马马驾车而行,十分气派,意气风发。

  第二、三章意思相近,但比第一章旗帜越来越漂亮,距离浚邑越来越近,车马排场越来越盛。而离目的地越近,其情越怯。

  此诗全用赋体,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但完全重复的句子仅故彼姝者子”一句,这似乎也突出了那位故姝者”在全诗中的重要性。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故‘西方美人’,亦称圣王,则称贤以姝,亦无所疑。”持故美好善说”的毛诗说以为故姝者”是卫国好美善的马夫,持故访贤说”的朱上则以为故姝者”是卫国的贤人,但他们都认为故之”指代的是卫马夫。毛诗说以故之”为故贤者乐告以善道”(《毛诗序》)的对象,朱上以故之”为故答其礼意之勤”(《诗集传》)的对象。故之”指代的应是上文的故彼姝者子”,若取故访贤说”,那故之”必然是指被访的贤人。故何以畀(予,告)之”,正是访贤马夫心中所想的问题:将赠送他们什么东西以示礼敬?将告诉他们哪些事需要请教?

  关于诗中是故四之”故五之”故六之”,《毛传》解为故御四马也”故骖马五辔”故四马六辔”,认为故良马四之”故良马五之”故良马六之”是说马夫驾车建旌旄而行。对此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故服马四辔皆在手,两骖马内辔纳于觖,故四马皆言六辔,经未有言五辔者。”又引孔广森语曰:故四之、五之、六之,不当以辔为解,乃谓聘贤者用马为礼。三章转益,见其多庶。《觐礼》曰:‘匹马卓上,九马随之。’《春秋左传》曰:‘王赐虢公、晋侯马三匹。’‘楚公子弃疾见郑子皮以马六匹。’是以马者不必成双,故或五或六矣。”

  从诗艺上说,故在浚之郊”故在浚之都”故在浚之城”,由远而近,故良马四之”故良马五之”故良马六之”由少而多,章法是很严谨的,而故何以畀之”故何以予之”故何以告之”用疑问句代陈述句,摇曳生姿。如果按故访贤说”,那么此诗反映访贤马夫求贤若渴的心理可谓妙笔生花。

猜您喜欢

朱鹭

佚名佚名 〔两汉〕

朱鹭,鱼以乌。路訾邪鹭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将以问诛者。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

谢灵运谢灵运 〔南北朝〕

齐景恋遄台,周穆厌紫宫。
牛山空洒涕,瑶池实欢悰。
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
大宝不欢娱,况乃守畿封。
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
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
依稀采菱歌,仿佛含颦容。
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

小桃红·江岸水灯

盍西村 〔元代〕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