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近四绝句(译文)

黄庭坚黄庭坚 〔宋代〕

闰后阳和腊里回,濛濛小雨暗楼台。
闰月后暖和之气上升,虽是腊月,却已春意盎然。濛濛细雨中,远处的楼台若隐若现。
腊: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也指冬天、干肉、晾干、皮肤皴皱等意思。

柳条榆荚弄颜色,便恐入帘双燕来。
柳条和榆荚都开始泛出春天的颜色。雨过天晴后,恐怕双燕该飞进帘子里了吧。
来: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未来,将来,追溯来源。

亭台经雨压尘沙,春近登临意气佳。
雨后亭台清洁明净,原先飞扬的尘沙已被压实。春天即将到来,我登上亭台远眺,心情极好。
压从上面向下使力;搁置不动;抑制;超过,胜过。

更喜轻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
更使人高兴的残冬时的轻微寒气,终于酿成了漫天飞雪,仿佛把洁白的花朵向满城飘洒。
城:指围绕都市的高墙和都市。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
小雪之后,太阳照射的沙地还未被踩踏成泥。稀疏的竹帘中透出朝阳的光辉。
红:像鲜血的颜色,象征喜庆、吉祥、成功、激情、斗志、顺利或受人宠信。

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
年岁将尽,梢头的梅花已经凋谢。春色正从小草的嫩叶上悄然归来。
际:指边缘,时候,时机,际遇,会合,交流等含义;也指受到达官贵人的提拔、赏识。

梅英欲尽香无赖,草色才苏绿未匀。
梅花将要开尽,但它的香气依旧撩人。小草才长出点点新芽,绿得还没有十分均匀。
梅:寒梅,梅树,蔷薇科落叶乔木,暗香疏影,形容特别坚强,越是条件艰苦越是能完成任务的坚韧不拔的一种表现。

苦竹空将岁寒节,又随官柳到青春。
苦竹经冬不凋,空有岁寒之节。它又随着路边的柳树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
官:1、指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如官署。2、指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如感官,器官。

创作背景

  这组诗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十二月,当时黄庭坚任汝州叶县尉。新春临近,万物渐苏,诗人登临亭台,放眼满城雪景,心情特别舒畅,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闰月后暖和之气上升,虽是腊月,却已春意盎然。濛濛细雨中,远处的楼台若隐若现。
柳条和榆荚都开始泛出春天的颜色。雨过天晴后,恐怕双燕该飞进帘子里了吧。

雨后亭台清洁明净,原先飞扬的尘沙已被压实。春天即将到来,我登上亭台远眺,心情极好。
更使人高兴的残冬时的轻微寒气,终于酿成了漫天飞雪,仿佛把洁白的花朵向满城飘洒。

小雪之后,太阳照射的沙地还未被踩踏成泥。稀疏的竹帘中透出朝阳的光辉。
年岁将尽,梢头的梅花已经凋谢。春色正从小草的嫩叶上悄然归来。

梅花将要开尽,但它的香气依旧撩人。小草才长出点点新芽,绿得还没有十分均匀。
苦竹经冬不凋,空有岁寒之节。它又随着路边的柳树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

注释
闰(rùn)后:闰月过后。
阳和:春天暖和之气,春属阳,故称阳和。
腊:原为岁末祭名。《艺文类聚》卷五引《风俗通》曰:“因腊取兽,祭先祖也。”《汉旧仪》曰:“腊者报诸鬼神,古圣贤有功于民者也。”汉以后行夏历,以十二月为终,故称腊月。
濛濛(méng méng):迷茫貌。
“柳条”句: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榆荚,即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条间生荚,继而呈白色,随风飘落。
压尘沙:指雨后尘沙飞扬不起。
登临:即登临亭台。
意气佳:心情极好。
轻寒:残冬时的轻微寒气。
勒:在这里有酝酿、挽勒之意。
未春:没到春日。
花:指雪花。
疏帘:指稀疏的竹织窗帘。
朝晖:早晨的阳光。
年华:岁月,时光。
梅梢:梅树梢头。
梅英:梅花。
香无赖:香气撩拨人,亦即香气恼人之意。
苦竹:竹的一种,杆矮小而竹节长,四月中生笋,味苦不中食。
官柳:旧时官府常植柳于庭院和道旁,如陶侃曾在武昌道上种柳。后也泛指路边的柳树。
青春:春天。

赏析

  黄这组诗紧紧扣住春意茁然发生之意,写得气象勃勃。这里没有凛冽的寒风,没有萧飒的情调,有的只是隐约潜行的春天的倩影。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美好生机的敏感心理,饶有唐韵,清新流丽,情韵悠扬。

  “闰后阳和腊里回”,是说闰十一月过后,阳和之气便在腊月里提前降临到人间。闰月是古人调整节令农时的手段,闰十一月之后,腊月事实上就是正月。那濛濛的细雨无声地飘洒着,远处的楼台显得缥缈而又恬静。这哪里像是寒冬腊月,分明是春雨。在雨的梳洗滋润中,柳条榆荚都隐隐地透出绿意。“弄颜色”的“弄”字,把榆柳都人格化了。如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把无意识之物写得绰有情致。而且这个“弄”字,有若有若无、闪烁不定的意味。用于生意初萌的柳条榆荚,准确而生动。诗人想到,榆柳都要绿了,雨过天晴之后,恐怕燕子也要飞来了吧。“便恐”二字,是揣测语气,犹“相将见”之意,透露了诗人急切盼望的心理。

  其二

  诗人凭借着敏锐的感觉,意识到冰雪即将化去,万物就要萌生,表现出一种无比愉悦的迎春心情。

  “亭台经雨压尘沙”,描写景物,清新而又明丽。七字四物,亭、台、雨、沙,各得其所。诗人通过一个“压”字,巧妙地把这四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仅写出了雨后亭台清洁明净,而且还使人想起平时尘沙飞扬的情景,也透露出诗人雨后的喜悦心情。“春近登临意气佳”,抒发情怀,字里行间一派喜气。在春天将要到来的时候,在雨后放晴的天气里,诗人来到亭台游览,兴致是多么高,心情是何等愉快。“春近”,点明季节,回扣诗题。“登临”与上句的“亭台”相呼应。经过如此细致安排,最后的“意气佳”则直抒胸臆,把诗人登临赏景的喜悦心情表露无遗,十分自然。

  后两句写诗人更加喜爱残冬的雪景。“更喜轻寒勒成雪”,承上启下,情景相生,用词颇见凝炼。“更喜”,既是诗意的转折,也是承上面的“意气佳”而来,进一步抒写喜悦的情怀,意脉贯通。由于诗人看到的是一年之末的雪景,甚觉难得,所以他别具匠心下一“勒”字,意在告诉人们这雪是轻寒有意逼“勒”下来的,这种视无情为有情的写法,既为下文作了衬笔,又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心情。“未春先放一城花”,以雪比花,写冷景却给人以暖和之感,通过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联想,把人们带进了春天的世界。以花喻雪,这是诗人们常用的手法,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便是实例。不过黄庭坚这句则有自己的特点,它以小见大,化静为动,比喻中含有想象,不仅写出了雪景的美丽,也写出了迎春的喜悦。

  全诗把景和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诗人“意气佳”也好,“更喜”也好,都是从景中引发出来的;写雨后的亭台也好,写城中的雪景也好,都充满了诗人的喜悦心情。情从景中来,景中也含情。但是,诗人不是静止地写景写情,而是随着自然景色的变换使感情色彩也不断加深,这些都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

  其三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雪后更有佳处,地上不泥泞,潮湿润地,无沙无尘。初日的光辉照射过来,薄薄的竹帘晃动着,光影闪烁,仿佛竹帘在和朝晖嬉戏。又是一个“弄”字,同样流露了诗人欣喜欢悦的情绪。“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年光将尽,枝头的梅花也已经调谢了。然而不要紧,因为春色已经从小草的芽尖上,悄悄地归来了。

  其四

  “梅英欲尽香无赖”,梅花快要谢尽,清香却还在空气中氤氲荡漾。“香无赖”三字,大有情致。以“无赖”写“香”,并非亵渎,更不是“狂奴”的恶作剧。花谢而香存,似反常,“无赖”有“无端”之意。更重要的是,梅花的清香仿佛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所谓“无赖”,正见其有情。这种细腻而微妙的情趣,非“无赖”二字不足以仿佛。梅香还未散去,草色又已绿,尽管绿色还未均匀遍布,但那是不愁的。“苦竹空将岁寒节”,是说苦竹经冬不凋,颇有岁寒之节。然而春天一到,大地皆绿,苦竹的特立,也就显示不出孤高了。

  这四首诗初看若散缓,其实亦有章法。诗人是将修辞中的顶针或连环句式放大,前后相连,结成一体。第一首写雨,第二首写雪,第三首写梅,第四首写柳。后面三首,每一首的第一句,都点出前一首诗中的景物,以相连缀,形成了组诗的线型结构。这四首绝句风格恬淡清新,色彩、字面、景物、情绪都是淡淡的,仿佛读散文诗,又仿佛是四帧水墨小景。雨是“小雨”,雪是“小雪”,又是“濛濛”“轻寒”“疏帘”“绿未匀”,笔调空灵而协调。两个“弄”字,一个“无赖”,更使得组诗平添了几分活泼气象。这种闲适冲和的风格,和黄庭坚后日的老气横秋大不一样,却很接近程颐和朱熹这些道学家的风格,这倒是很耐人寻味的。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 ► 2644篇诗文 ► 429条名句

猜您喜欢

七日夜女歌·其一

佚名佚名 〔未知〕

三春怨离泣,九秋欣期歌。
驾鸾行日时,月明济长河。

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

秦观秦观 〔宋代〕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颂古四首·其一

释道潜 〔宋代〕

隔林仿佛闻机杼,知有人家在翠微。
及至入让亲见了,元来只是小儿戏。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