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再赋海山楼诗(注释)
百尺阑干¹横海立²,一生襟(jīn)抱³与山开⁴。
海山楼:在今广东省广州市。¹阑干:即栏杆,这里代指海山楼。²横海立:面对大海丽立。³襟抱:胸怀、抱负。⁴与山开:向山开,谓面向山海发抒其怀抱。此用杜甫《奉待严大夫》诗:“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与:犹向、对。
岸边天影¹随潮入,楼上春容²带雨来。
¹天影:天光云影。²春容:犹春色,春天的景象。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¹却生哀。
¹舒啸:此指舒缓的吟咏。
灭胡猛士今安有¹,非复当年单(shàn)父(fǔ)台²。
¹安有:一本作“安在”。²单父台:不详在何地。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唐书》谓单父古邑属宋州(治今河南商丘)。
一生: 整个生命期间。
单父: 春秋鲁国邑名。故址在今山东省单县南。孔子弟子宓子贱为单父宰,甚得民心,孔子美之。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后因以喻有治绩的郡县或官员。
当年: 过去某一时期。
慷慨: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猛士: 犹勇士。勇敢有力的人。太平天国武秀才第二等阶的称号。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钦定士阶条例》:“于七月十七日考猛士,马箭三枝,步箭五枝。”
创作背景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诗人随同流亡的士人一起南下,绍兴元年(1131年)春流寓至岭南,历时五年,其间辗转流徙于今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诗人在广东期间,写了不少怀念故国、哀伤国难的诗,此诗就是其中之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百尺长的栏干横立在海边,一生的抱负与山一样高远。
岸边与而上云彩倒映在水里,楼上的春色随着春而到来。
激昂慷慨写诗反而产生怨恨,徘徊畅吟诗赋却感悲哀。
灭胡的英雄们如今何在,再也不是当年的单父台。
注释
海山楼:在今广啸省广州市。
阑干:即栏杆,这里代指海山楼。
横海立:面对大海丽立。
襟抱:胸怀、抱负。
与山开:向山开,谓面向山海发抒其怀抱。此用杜甫《奉待严大夫》诗:“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与:犹向、对。
而影:而光云影。
春容:犹春色,春而的景象。
舒啸:此指舒缓的吟咏。
安有:一本作“安在”。
单父(shàn fǔ)台:不详在何地。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唐书》谓单父古邑属宋州(治今河南商丘)。
赏析
这首诗首联写登山楼后的视野开阔,营造了一种忧伤国事的悲怆气氛;颔联写登楼所见的景象,但景语含情,飘摇的风雨象征国破家亡之后的悲痛和哀恨;颈联是写诗人登楼后的感慨,也是诗人对时局的忧思;尾联用典,希望能够有勇士复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全诗气象浑厚,笔力遒健。
首联写出危楼临海耸峙的壮观景象,楼借海势,大海的壮阔更衬托出楼之雄峻。首句切“海”次句切“山”写山笔法又有不同。“一生襟抱与山开”情由景生,故情景合写,有虚实相映之妙。抽象虚泛的秋色借具体的终南山而表现其寥廓高远,此处诗人的胸襟怀抱也借助山海的壮阔而获得展现。此句字面上写“山”实包涵海天在内,为后半的抒情伏下一笔。
联写登楼所见之景。此联亦用虚实相生之笔法,岸与潮、楼与雨均为实景,而天影与春容的虚景则在实景中得到展现。此联不仅雄浑壮阔,而且以“入”“来”两个动词写天光云影与春日气象,使整个境界为之飞动,这种潮水奔涌、风雨齐来的危楼景象也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诗人的不安,由此导入诗下半部分的抒情。
颈联抒写了报国无门、回天无力的悲愤。“慷慨赋诗”所赋当为抗敌报国之歌,但自己却只是一个多年流落江湖的“放臣”,空有一腔爱国热血而无用武之地,故反自生怨恨。“徘徊舒啸”亦为排遭心中愁闷,但金兵长驱直入,投降派执掌军国大计,目睹国事日非,只会更增悲哀。此联以虚词“还”“却”斡旋,传达出诗人跌宕起伏的悲愤之情。
尾联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通过怀古伤今,将悲愤之情发挥至于极诣,全诗留下无穷的感喟。这两句化用杜甫《昔游》的诗意:“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杜甫诗中描绘了国力强盛、英雄云集的盛唐时代,同是登高望远,却已今非昔比。诗人呼唤灭胡的猛士,那发自肺腑的一问是问苍天,也是问朝廷,问普天下之人,倾吐出满腔的爱国热望。但末句的自答却流露出极大的失望,包含了对朝廷执政、乃至最高统治者的怨愤。诗人为民族的命运哀叹,故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此诗风格雄浑悲壮,音节宏亮顿挫,足以继响杜甫的《登高》。在情与景的安排上,既有前后的分工,又有内在的联系与渗透。前半写景,却已关及怀抱,后半抒情,却处处意含登高。
猜您喜欢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