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报燕王书诗词取名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1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2,用齐人反间,疑乐毅3,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4。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5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6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7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8听,以与寡人有隙,遂9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10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11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12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13,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14。”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15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16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17。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18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19:‘我有积怨深怒于齐20,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21事。’臣对曰:‘夫齐22,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23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24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25,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26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27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28,尽收入燕。大吕陈于29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30,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31,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32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33。臣不佞,自以为奉令34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35,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36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37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38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39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40,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41其名。臣虽不佞,数奉42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43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4.君:君字含义为君子、君王、统治、君临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身贤体贵、温文尔雅之意;
5.毅乘:毅乘用作人名喻指雷厉风行、平步青云之意。
6.王之:王之用作人名喻指学识渊博、功成名就之意。
7.功:功字含义为本领、功德、成就、能耐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神通广大、才华横溢之意;
8.军过:军过用作人名喻指卓越不凡、坚韧不拔之意。
9.遂:遂字含义为圆满、完成、成功、已成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如意称心、马到成功之意;
10.为计:为计用作人名喻指丰功伟绩、年轻有为之意。
11.右之:右之用作人名喻指持之以恒、贤身贵体之意。
12.者数:者数用作人名喻指大智大勇、学富五车之意。
13.之理:之理用作人名喻指善良温婉、明理大度、持之以恒之意。
14.对:对字含义为正确、正常、回答、互相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一帆风顺、明辨是非之意;
15.禄:禄字含义为福泽、厚禄、福禄、无私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财源滚滚、财运亨通之意;
16.节于:节于用作人名喻指高风亮节、彬彬有礼、百里挑一之意。
17.于燕:于燕用作人名喻指百里挑一、平安喜乐之意。
18.宾客:宾客用作人名喻指以礼相待、敦厚谦逊之意。
19.之曰:之曰用作人名喻指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之意。
20.于齐:于齐用作人名喻指马到成功之意。
21.为:为字含义为作为、有为、成为、可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年轻有为、委以重任之意;
22.夫齐:夫齐用作人名喻指实现梦想、大智大勇之意。
23.习于:习于用作人名喻指出类拔萃、学业有成、勤奋努力之意。
24.则必:则必用作人名喻指态度坚决、一代楷模、奉公守法之意。
25.许约:许约用作人名喻指正人君子、言而有信、一言九鼎之意。
26.臣乃:臣乃用作人名喻指博学多才、忠于职守之意。
27.随先:随先用作人名喻指敢为人先、精进不休之意。
28.器:器字含义为胸怀、才干、人才、度量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心胸宽广、才德兼备之意;
29.陈于:陈于用作人名喻指百里挑一、行成于思、冰雪聪明之意。
30.植:植字含义为栽种、种植、志气、竖立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励精图治、抱负不凡之意;
31.来:来字含义为衬字、未来、文雅、前途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温文尔雅、出类拔萃之意;
32.以臣:以臣用作人名喻指儒雅谦虚、德才兼备、抱负不凡之意。
33.诸侯:诸侯用作人名喻指声名显赫、凤子龙孙之意。
34.奉令:奉令用作人名喻指威震三军、遵纪守法、笃信好学之意。
35.士:士字含义为知识、男子、优秀、博学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博学多才、才德兼备之意;
36.夫:夫字含义为功夫、勇夫、义夫、夫子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大智大勇、循循善诱之意;
37.浮:浮字含义为浮动、浮云、浮现、漂浮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聪明伶俐、眉清目秀之意;
38.不悟:不悟用作人名喻指心领神会、善解人意、冰雪聪明之意。
39.沉子:沉子用作人名喻指花开富贵、从容不迫、国色天香之意。
40.利者:利者用作人名喻指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学富五车之意。
41.不洁:不洁用作人名喻指清正廉明、冰清玉洁、卓尔不群之意。
42.数奉:数奉用作人名喻指遵纪守法、学富五车、技艺高超之意。
43.者之:者之用作人名喻指善良温婉、持之以恒之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昌国君乐毅,替燕昭王联合五国的军队,攻入齐国,连下七十多座城池,都划归燕国。还有三座城邑未攻下,燕昭王就去世了。燕惠王继位,中了齐人的反间计,怀疑乐毅,派骑劫代替他。乐毅逃到赵国,赵王封他为望诸君。齐国大将田单用计骗了骑劫,打败燕军,收复七十多座城邑,恢复了齐国的领土。
燕王后悔了,又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燕国战败之机来攻燕,便派人去责备乐毅,又向乐毅表歉意,说:“先王把整个燕国托付将军,将军为燕攻破了齐国,为先王报了仇,天下人莫不震动。寡人怎敢一刻忘记将军的功勋啊!不幸先王抛弃群臣而去,寡人刚刚继位,左右蒙骗了寡人。不过,寡人派骑劫代替将军,只是因为将军长久在野外作战,所以调将军回国,休养休养,共商国是。将军却误信流言,和寡人有了隔阂,抛弃燕国而投奔赵国。为将军自己打算,固然可以;但是又怎样报答先王对将军的恩情呢?”
望诸君乐毅便派人进献书信,回答惠王说:
“臣不才,不能奉承先王的遗命,顺从大王左右的心意,恐怕回来受到刀斧之刑,以致损害先王知人之明,又使您亏于君臣之义,只得投奔赵国,承担了不贤的罪名,也不愿表白。现在大王派人来数说臣的罪过,恐怕大王左右不能体会先王重用臣的理由,也不明白臣所以事奉先王的心意,才敢写信答复大王。
“臣听说,贤圣的君主,不把爵禄私赏给自己的亲人,只有立功多的才授予;不把官职随便授予自己宠幸的人,只有才能相当的才任命。所以,考察才能而授官,是成就功业的君主;根据德行而结交,是树立名声的贤士。臣以所学的知识来观察,觉得先王处理国事,高于世俗的理想,因此借用魏王的使节,得以到燕国亲身考察。先王对臣过看重,从宾客中选拔出来,安置在群臣之上,不与王室的长辈商量,便任命臣为亚卿。臣自以为能够奉行命令、秉承教导,可以侥幸免于罪过,也就毫不辞让,接受了任命。
先王命令臣,说:‘我跟齐国积累了深仇大恨,那怕国小力微,也想报齐国之仇。’臣回答说:‘齐国本来有霸主的传统,打过多次胜仗,熟悉军事,长于攻战。大王如果要伐齐,必须发动天下的兵力来对付它。要发动天下的兵力,最好是先同赵国结盟。还有淮北,本是宋国的土地,被齐国独吞了,楚魏两国都想得一份。赵如果赞同,约同楚魏尽力帮助,以四国的力量进攻,就可大破齐国了。’先王说:‘好!’臣便接受命令,准备符节,南下出使赵国。很快回国复命,发兵攻齐。顺应上天之道,倚仗先王的声威,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都随着先王进兵济上而为燕国所有了,济水上的燕军,奉令出击,大获胜利。士卒轻装,武器锐利,长驱直入,攻占齐都。齐王逃奔至莒,幸免一死。所有的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归燕国所有。大吕钟陈列在元英殿上,燕国的宝鼎又运回历室殿,齐国的宝器都摆设在燕国的宁台。原来树立在蓟丘的燕国旗帜,插到齐国汶水两岸的竹田。自从五霸以来,没有谁的功勋能赶上先王。先王很惬意,认为臣没有贻误他的命令,所以裂土封,使臣得比于小国诸侯。臣不才,自信能够奉行命令,秉承教导,可以侥幸免于罪过,因此毫不推辞而接受了封爵。
臣听说,贤明的君主,建立了功业就不让它废弃,所以才能记载于史册;有预见的贤士,成名之后决不让它败坏,所以为后世称赞。像先王这样报仇雪恨,征服了万辆兵车的强国,没收它八百年的积蓄,直到逝世那天,还留下叮嘱嗣君的遗训,使执政任事的官员能遵循法令,安抚亲疏上下,推及百姓奴隶,这都是能够教育后世的啊。
“臣听说,善于创造不一定善于完成,善始不一定善终。从前,伍子胥说动了阖闾,因此吴王能够远征到楚国的郢都;夫差不这样做,将伍子胥赐死后装入皮囊,投于江中。夫差却不信伍子胥的预见能够立功,因此把伍子胥溺死江中而不悔;伍子胥不能预见新旧两主的气量不同,因此直到被投入江还不改变他的怨愤。所以,脱身免祸,保伐齐的大功,用以表明先王的业绩,这是臣的上策。遭受诋毁和侮辱的错误处置,毁害先王的美名,这是臣最大的恐惧。面临着不测之罪,却又助赵攻燕,妄图私利,我决不干这不义之事。
“臣听说,古代的君子,和朋友断绝交往,也决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含冤离开本国,也不为自己表白。臣虽然不才,也曾多次受过君子的教诲,只是恐怕大王轻信左右的谗言,因此冒昧回信说明,希望您多加考虑。”
注释
五国之兵:赵、楚、韩、燕、魏五国联军。
三城:指齐国的聊城、莒、即墨三城,都在今山东省。
用齐人反间:齐将田单放出谣言,说乐毅想反叛燕国,自己做齐王。燕惠王信以为真。
骑劫:燕国将领。
望诸君:赵国给乐毅的封号。
田单:战国时齐国大将,屡立战功,封安平君,被齐襄王任为国相。诈骑劫:田单派人向燕军诈降,骑劫被蒙蔽;又用千余头牛,角上缚兵刃,尾上扎苇草灌油,夜间点燃牛尾,猛冲燕军营帐,并以数千勇士随后冲杀,大败燕军,杀死骑劫。
让:责备。
先王:燕惠王之父燕昭王。
左右误寡人:指燕惠王左右亲近的人造谣。
过听:误信流言。隙:隔阂。捐:抛弃。
不佞:没有才智。谦词。
奉承:秉承,领受。左右: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表不敢直接称对方,只称呼对方的左右执事者。抵:遭受。斧质:刀斧与砧板,杀人的刑具。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古时用于尊者,后代只用于同辈。
不肖:不贤。自谦之词。为辞说:用言词辩解。
侍御者:侍侯国君的人,实指惠王。畜幸:畜养宠信。
假节:凭借符节。节,外交使臣所持之凭证。
擢:提拔。之:我。乎:同“于”,从。
亚卿:官名,地位仅次于上卿。
霸国:齐桓公曾称霸诸侯,故称齐国为霸国。余教:留下的功绩。骤胜:多次战胜。遗事:往事。
闲:同“娴”,娴熟,熟练。甲兵:铠甲兵器,借指军事。
径:直接。
淮北:淮河以北地区,是齐国属地。宋地:今江苏铜山、河南商丘、山东曲阜之间的地区,为齐所吞并。
河北:黄河以北。济上:济水旁边。
莒:今山东莒县。
大吕:钟名。元英:燕国宫殿名。
故鼎:指齐国掠夺的燕鼎,复归燕国。历室:燕国宫殿名。
宁台:燕国宫殿名。
蓟丘:燕国都城,今北京市西南。汶篁:齐国汶水边的竹田。
不顿命:不辜负使命。
春秋:指一般史书。古代编年史都叫春秋。
蚤:通“早”。
八百岁:从姜太公建国到这次战争约八百年。
庶孽:妾生的儿子。
施:延续普及。萌隶:指百姓。
善作者:善于开创事业的人。善成:善于守业。
乎:同“于”,被。
远迹:在远处留下足迹,指长途伐楚。郢:楚国都城,今湖北江陵西北。
鸱夷:皮革制的口袋。
先论:预见。
量:气量。
离:通“罹”,遭受。
堕:败坏。
赏析
燕王哙时,齐湣王因燕乱起兵攻燕,掳掠燕国宝器运回齐国。燕人共立太子平为燕昭王。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联合五国的军队攻破齐国。后来燕国中了齐国的反间计,乐毅被迫出逃,齐人大破燕军。燕惠王因而写信给乐毅,乐毅写这封信来回答。
乐毅针对燕惠王来信中说的“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从两方面予以回答:第一,写他为了报先王知遇之恩,作了详尽规划,再率军队彻底报了积怨。第二,考虑到“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所以“负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免得“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从而保留先王知人之明。这第二点,正是回答惠王责备他的“弃燕归赵”。最后再说明“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他在回答第二点时只用典而不点破,正是“不出恶声”;他不避“遁逃奔赵”,正是“不洁其名”。这封信,回答燕惠王的责问,措辞极为婉转得体;又恰到好处地显示出作者的善于谋划,善于用兵,以及善于全身保名。靠君臣知遇来建功立业,是古代不少有才能的人的愿望,所以这封信成为历代所传诵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