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公谏征犬戎诗词取名

左丘明左丘明 〔先秦〕

  穆王将征犬戎1,祭公谋父谏2曰:“不可3。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4,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5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6矢;我求懿7德,肆于时夏8。允王保之9。’先王之于民也,茂正10其德,而厚其11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12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13而避害,怀德14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15

  昔16我先世后稷17,以服事虞夏18。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19,我先王不20窋,用失其官21,而自窜于戎翟之间。不22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惇23笃,奉以忠信24,奕世戴德25,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26,莫不欣喜27。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28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有不祭,则修意;有29不祀,则修言30;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31;有不王,则修德。序成32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33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34,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35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36

  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37来王,天子38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39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40我矣。”王不听,遂征之41,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42。自是荒服者不至。

1.:戎字含义为兵器、戎机、拔出、盛大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勇敢坚强、奋勇争先之意;2.:谏字含义为谏诤、谏友、谏正、忠谏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能说会道、正直不阿之意;3.不可:不可用作人名喻指卓尔不群、出类拔萃、气宇轩昂之意。

4.夫兵:夫兵用作人名喻指博学多才、循循善诱之意。

5.则无:则无用作人名喻指一代楷模之意。

6.:弓字含义为弓箭、弓身、牵弓、弓鞬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彬彬有礼、能屈能伸之意;

7.求懿:求懿用作人名喻指美艳绝伦、福寿康宁、心怀大志之意。

8.:夏字含义为清新、干净、热情、美好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心情舒畅、明艳动人之意;

9.保之:保之用作人名喻指善良温婉、大义凛然之意。

10.茂正:茂正用作人名喻指清正廉明、兴旺发达、满腹经伦之意。

11.:其字含义为揣测、反诘、命令、加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雷厉风行、其乐融融之意;

12.:器字含义为胸怀、才干、人才、度量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心胸宽广、才德兼备之意;

13.务利:务利用作人名喻指旗开得胜、壮志凌云、百尺竿头之意。

14.怀德:怀德用作人名喻指厚德载物、是非分明之意。

15.滋大:滋大用作人名喻指积极向上、德厚流光之意。

16.:昔字含义为过去、昔日、素昔、傍晚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心怀宽广、成熟稳重之意;

17.后稷:后稷用作人名喻指纵横驰骋、丰衣足食之意。

18.虞夏:虞夏用作人名喻指天伦之乐、乐观开朗、悠然自得之意。

19.:务字含义为务实、追逐、职务、事业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百尺竿头、笃行务实之意;

20.王不:王不用作人名喻指气宇轩昂、卓尔不群之意。

21.其官:其官用作人名喻指雷厉风行、扶摇直上、平步青云之意。

22.:不字含义为不偏不倚、不言而信、不凡、副词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气宇轩昂、卓尔不群之意;

23.:惇字含义为敦厚、诚信、笃实、惇睦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心地善良、认真踏实之意;

24.忠信:忠信用作人名喻指一诺千金、信以为本之意。

25.戴德:戴德用作人名喻指高山仰止、指具仁爱之心、德高望重之意。

26.:民字含义为人群、民众、治理、财富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之意;

27.欣喜:欣喜用作人名喻指和和美美、活泼开朗之意。

28.:日字含义为温暖、和善、明朗、温和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旭日东升、光辉灿烂之意;

29.:有字含义为存在、所属、发生、客气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鼎鼎有名、彬彬有礼之意;

30.修言:修言用作人名喻指勤奋好学之意。

31.修名:修名用作人名喻指勤奋好学、声名远播、刻苦钻研之意。

32.序成:序成用作人名喻指井井有条、丰功伟业、马到成功之意。

33.于是:于是用作人名喻指出类拔萃、有口皆碑、行成于思之意。

34.:贡字含义为贡献、供奉、推荐、进贡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豁达慷慨、独具慧眼之意;

35.有征:有征用作人名喻指意气奋发、彬彬有礼、鼎鼎有名之意。

36.:远字含义为远方、远大、长久、深奥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深谋远虑、远见卓识之意;

37.:职字含义为职责、职司、职位、尽职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尽忠职守、权重望崇之意;

38.天子:天子用作人名喻指德才兼备、举世无双、思维辽阔之意。

39.而王:而王用作人名喻指生生不息、学识渊博之意。

40.以御:以御用作人名喻指一统天下、抱负不凡、志向高远之意。

41.征之:征之用作人名喻指善良温婉、持之以恒、勇往直前之意。

42.:归字含义为回到、聚拢、依附、并入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幸福如意、婚姻甜蜜之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周穆王将征伐犬戎,祭公谋父劝阻说:“不行。先王显示德行而不炫耀武力。兵力是储存起来到一定时候动用的,一动用就使人畏惧;炫耀武力就会滥用,滥用就不能使人畏惧。所以周文公的《诗经·周颂·时迈》说:‘将兵器好好收藏,将弓箭藏在皮囊;我们君王寻求美德,施予这华夏之邦。君王定能保持天命久长。’先王对于百姓,努力端正他们的德行,使他们的性情更加宽厚;扩大他们的财源,改进他们的工具;指明利害的方向,用礼法整顿他们,使他们追求利益而避免祸害,怀念恩德而畏惧威力,所以能保证周王室世代相承,日益壮大。
  从前我们先王世代做农官之长,服事虞、夏两朝。到夏朝衰落的时候,废除了农官,不再致力于农业,我们先王不窋,因而失去了官职,隐藏到戎狄中间。他仍然不敢怠慢祖业,时常称道祖先的功德,继续完成祖先留下的事业,研习祖先的训令和典章;早晚谨慎勤恳,忠实地遵守,诚恳地奉行,世代继承祖先的功德,不辱前人。到了武王,发扬前代光明的德行,再加上仁慈与温和,事奉神灵,保养百姓,莫不欢欣喜悦。商王帝辛,大为百姓所憎恶,百姓不能忍受,欣然拥戴武王,在商朝国都郊外的牧野地方作战。这不是先王致力于武力,而是为了尽力体恤百姓的痛苦,除掉他们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王畿以内五百里的地方称甸服,王畿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侯服,侯服以外至卫服以内的地方称宾服,宾服以外的蛮、夷地方称要服,要服以外的戎、狄地方称荒服。甸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祀祖父、父亲的祭品,侯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祀高、曾祖的祭品,宾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祀远祖的祭品,要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神的祭品,荒服地方的诸侯则朝见天子。祭祖父、父亲的祭品一日一次,祭高、曾祖的祭品一月一次,祭远祖的祭品一季一次,祭神的祭品一年一次,朝见天子一生一次。这是先王的遗训。
  如有不逐日进贡的,天子就修省内心;有不按月进贡的,天子就修明法令;有不按季进贡的,天子就修明礼仪;有不进岁贡的,天子就修明尊卑名分;有不朝见的,天子就修明德行。这几个方面依次做到而仍有不来的,天子就修明刑法。这时就有惩罚不逐日进贡的,讨伐不按月进贡的,征讨不按季进贡的,责备不进岁贡的,晓谕不来朝见的。这时也就有惩治的法律,有攻伐的军队,有征讨的装备,有严厉谴责的命令,有用文字晓喻的文告。发布命令,公布文告,而再有不来的,天子就在德行上增强修养,不让百姓到远方去受苦。
  所以近处的诸侯无不听命,远方的诸侯无不归顺。现在大毕、伯士一去世,新即位的犬戎国君就带着贡品前来朝见,天子却说:‘我一定要以不享的罪名征讨他’,并且向他炫耀武力,这样做恐怕会废弃先王的遗训,而使朝见天子之礼濒于破坏吧?我听说那犬戎国君秉性敦厚,能遵循祖先的遗德,遵守终生朝见一次之礼,专一不二,他们会有防御我们的准备的。”穆王不听,去征战犬戎,只得到四只白狼、四只白鹿带回来了。从此以后,荒服地方的诸侯就不来朝见了。

注释
①穆王:周天子,名满。康王之孙,昭王的儿子。犬戎:我国古代西方民族名,即昆戎。商朝和周朝时,在今陕西泾水渭水流域游牧。
②祭公谋父周穆王的大臣,封于祭,故叫祭公。谋父是他的字。祭(zhài),父(fǔ)。
③戢(jí):聚集,收藏。时动:按照一定的季节行动。如春夏务家,冬于讲武。
④震:惧怕。
⑤周文公:即周公,“文”是他的谥号。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名旦,也称叔旦。
⑥载:语助词,无义。干戈:兵器名。
⑦櫜(gao):古时收藏弓箭的袋子。这里用作动词,把弓箭收藏起来。
⑧懿德:美德。
⑨时:是,这。夏:中国。
⑩允:信,相信。王:指周武王。
⑾茂:通“懋”,勉励。德,道德。
⑿阜(fu):大,多。
⒀乡(xiang):所在。
⒁滋:增益,加多。

赏析

  在辅佐周穆王的过程中,祭国的祭也谋父提出了个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某年,周穆王要攻打一个叫犬戎的民族,祭也谋父劝说周穆王:圣明的君王是光大自己的德政,而不炫耀自己的武力,用武力征服别人,早晚会带来人重后果的。周穆王不听劝告,率兵攻打犬戎,尽管战争最后取胜,但周边的少数民族再也不称臣纳贡。

  个以德治国”是符合周先人的传统的。《史记·周本纪》记述:

  个古也亶父复脩后稷、也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也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被,逾梁山,止於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也於岐下。及他旁国闻古也仁,亦多归之。於是古也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去段故事是说:古也亶父是周王朝的奠基人,被称为周朝的个太王”,是历史上的著名贤王。

  古也亶父原是一个小国豳国的国君。当时,西北边地的戎狄进攻豳国,个欲得财物”。给了财物以后,他们还不满足,又要再来进攻,欲得地与民。豳国百姓被激怒了,纷纷主张打仗。去时,古也说:个老百姓拥立君主,是希望君主保护老百姓的福利。现在戎狄想来攻打我们的目地,是因为我有了土地和老百姓。老百姓在我去里和在他那里,只要生活的好,那有什么关系呢?现在老百姓们为了我个人的原因去打仗,用杀死别人的父子的手段去达到我当君主的目地,去样的事,我不忍心去做!”(原文: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我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因此,古也亶父只带了近亲私属一群人,学他的祖先不窋一样,离开豳国,迁徙到梁山西南的岐山之下定居。

  古也亶父的去个举动被老百姓知道了,不仅原来豳地民众扶老携幼,离开戎狄而追到岐山来,照旧跟着他。而且附近的邻国,也久仰古也的仁义贤名,都来归附于他。

  所以,老子依据古也亶父的事迹写成了第三章的个使民不争”。象古也亶父那样,他为了民众远离战争, 不争而退让到可以不要国家豳,不战而退从豳到了周原。他最终赢得了民众的心,他最终不争而成不战而胜!

  显然,周穆王攻打一个叫犬戎的民族,是周失德的开始。左丘明的《国语》从西周穆王写起,大概是因为周穆王是西周失德的第一个君王罢!

  附加说明:京城五百里以内为邦内;离京城五百到一千里的国为邦外;一千里到三千五百里的国为侯、卫;三千五百里到四千里的国为蛮、夷;四千里以外的国为戎、翟。甸服:为王朝服役,供应周王朝每天的宗庙祭祀;侯服:每年必须朝见周王朝,供应每月的祭祀;宾服:必须纳贡供应每季的祭祀,二到五年朝见一次;要(yāo)服:必须供应每年的祭祀,每六年朝见;荒服:每任国王必须朝见一次,表示臣服即可。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 ► 52篇诗文 ► 1278条名句

猜您喜欢

出池州

姚鼐姚鼐 〔清代〕

桃花雾绕碧溪头,春水才通杨叶洲。
四面青山花万点,缓风摇橹出池州。

宴清都·秋感

吴文英吴文英 〔宋代〕

万里关河眼。愁凝处,渺渺残照红敛。天低远树,潮分断港,路回淮甸。吟鞭又指孤店。对玉露金风送晚。恨自古、才子佳人,此景此情多感。
吴王故苑。别来良朋鸦集,空叹蓬转。挥毫记烛,飞觞赶月,梦销香断。区区去程何限。倩片纸、丁宁过雁。寄相思,寒雨灯窗,芙蓉旧院。

寄宿田家

高适高适 〔唐代〕

田家老翁住东陂,说道平生隐在兹。
鬓白未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
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
岩际窟中藏鼹鼠,潭边竹里隐鸬鹚。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歧。
今夜只应还寄宿,明朝拂曙与君辞。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