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桥诗词取名
南望1朱雀2门3,北望4宣德5楼6,皆7旧御路8也9。
州桥10南北11是天12街,父老年13年14等驾15回。
4.北望:北望用作人名喻指拨云睹日、权略善战、心胸宽广之意。
5.宣德:宣德用作人名喻指是非分明、平安喜乐之意。
6.楼:楼字含义为建筑、楼层、楼房、进步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坚强、接受能力快之意;
7.皆:皆字含义为全部、全都、会意、完美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白璧无瑕、高风亮节之意;
8.御路:御路用作人名喻指兴国安邦、一统天下之意。
9.也:也字含义为同样、忍让、并行、宽容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宽宏大度、虚怀若谷之意;
10.州桥:州桥用作人名喻指中流砥柱、刚正不阿之意。
11.南北:南北用作人名喻指朝气蓬勃、一帆风顺、心胸宽广之意。
12.是天:是天用作人名喻指豁达大度、有口皆碑之意。
13.老年:老年用作人名喻指见多识广、谈笑风生之意。
14.年:年字含义为年华、青春、活泼、美好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举足轻重、福寿康宁之意;
15.驾:驾字含义为驾云、超越、驾御、凌驾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出类拔萃、超凡脱俗之意;
忍1泪失声2询使者3,几时真4有六5军来6?
1.忍:忍字含义为坚忍、忍让、忍受、忍耐力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大度包容、善良宽容之意;
2.声:声字含义为美誉、声光、声芳、名声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声名远播、名扬四海之意;
3.者:者字含义为使者、行者、作者、尊者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才能兼备、大智大勇之意;
4.时真:时真用作人名喻指顺水顺风、古道热肠之意。
5.有六:有六用作人名喻指财源广进、和和美美、鼎鼎有名之意。
6.军来:军来用作人名喻指温文尔雅、敢作敢为、顶天立地之意。
创作背景
公元1170年(宋孝宗乾道六年),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国,渡过淮河,踏上中原土地,感慨很深,将沿途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日记《揽辔录》一卷,又有诗一卷,收其所作七十二首七言绝句。此诗为过汴京时所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汉桥南北的天街之上,中原父老年年都伫足南望,盼望王师返回。
哭不成声,强忍泪水询问使者:什么时候真有我们朝廷的军队过来?
注释
州桥:正名为天汉桥,在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宣德门和朱雀门之间,横跨汴河。
朱雀门: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旧城南面有三座门,朱雀门是中间的一座,为正南门。
宣德楼:宫城的正门楼。
天街:京城的街道叫天街,这里说州桥南北街,是指当年北宋皇帝车驾行经的御道。
父老:指汴梁的百姓。等驾回:等候宋朝天子的车驾回来。驾,皇帝乘的车子。
失声:哭不成声。询:探问,打听。
六军:古时规定,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天子设六军。此处借指王师,即南宋的军队。
赏析
此诗为过汴京时所作,作者以白描手法,撷取了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盼望光复的殷切心情,隐晦地流露了作者对议和不战政策的不满。全诗在朴素的语言中把遗民盼望王师北返的急切而又失望的心情刻画得极为真实感人。
此诗四句,截取了一个生动的场面,有人物、有环境、 有情节、有对话,完全可以作为一篇小小说来看。环境背景,是第一句的交代,州桥,是一个特定的环境,因为其南北是御路,作者经过此地,不直写自己内心的亡国之痛,而是从对面写来,写中原父老的感情。丧国的痛楚,沦为异邦蹂躏的凄惨,令中原父老苦不欲生。这里,“父老”是宋金两个时期的人,他们对故国的怀念远比青年人深切,所以让其出场很典型;同时,这也是实情。他们盼啊盼,盼了几十年,忽然见到宋朝使者,一时间该有多少话要说、有多少泪欲流啊!可他们强行忍住,因为屈辱的遭遇虽然难堪,盼望官军的情绪最是激烈。
接下来,两句忍泪失声的询问,是这个场面的高潮,然突然收结。从内容上看,这样更深刻地表现了中原人民盼望北伐的心情;从艺术上说, 在感情的顶点收结是诗歌创作的妙法, 往往起到语尽不尽的效果。此诗正是如此,诗在到达顶点时戛然而止,可是并非语意都尽,而是余音袅袅。诗人没有以使者身份回答“父老”的问题,也没有以作者口吻发表议论;但他的感情已经与诗笔叙说的事实、描绘的形象融合为一了。如果一定要作想象的话,那范成大可能只是无言以对,因为南宋统治者的既定政策根本不想收复失地,这是十分可悲的。因此此诗对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也有一定的批判。
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直接叙述,往往比描写更难驾御,这就要求诗人要有敏锐的目光,能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细节,将感情倾注于其中。这首诗的特色就在于此。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几乎到了望穿双眼,几乎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而含泪失声的“询”则惟妙惟肖地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而诗人的无言以对,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