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密州上元诗词取名

苏轼苏轼 〔宋代〕

灯火12塘三五34,明月5如霜6,照见7人如89。帐底吹笙香10吐麝,更无11一点12尘随1314

1.灯火:灯火用作人名喻指善良慷慨、深明大义、朝气蓬勃之意。2.:钱字含义为财富、金钱、钱财、货币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财源广进、丰衣足食之意;3.三五:三五用作人名喻指永不放弃、深思熟虑之意。

4.:夜字含义为夜阑、夜晚、夜空、昼夜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之意;

5.明月:明月用作人名喻指通儒达士、聪颖睿智之意。

6.如霜:如霜用作人名喻指幸福美满、马到成功、高风亮节之意。

7.照见:照见用作人名喻指善解人意、知识渊博、通情达理之意。

8.人如:人如用作人名喻指幸福美满、天从人愿、名满天下之意。

9.:画字含义为图画、绘画、画家、签署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多才多艺、妙手丹青之意;

10.笙香:笙香用作人名喻指谈吐文雅、卓尔不群、高人雅致之意。

11.更无:更无用作人名喻指赤子之心、一尘不染之意。

12.一点:一点用作人名喻指善始善终、专心致志之意。

13.尘随:尘随用作人名喻指随遇而安、体贴入微、有条不紊之意。

14.:马字含义为骏马、马姓、健壮、善跑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之意;

寂寞山城1人老23!击鼓吹箫4,却入农5桑社6。火冷7灯稀8霜露910,昏昏雪意11云垂1213。(却入14 一作15:乍入)

1.山城:山城用作人名喻指坚不可摧、永不放弃、坚如磐石之意。

2.人老:人老用作人名喻指材德兼备、见多识广之意。

3.:也字含义为同样、忍让、并行、宽容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宽宏大度、虚怀若谷之意;

4.:箫字含义为洞箫、箫韶、笙箫、箫笛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多才多艺、高情逸态之意;

5.入农:入农用作人名喻指天道酬勤、天作之合之意。

6.桑社:桑社用作人名喻指社会贤达、天生丽质之意。

7.火冷:火冷用作人名喻指光辉灿烂、朝气蓬勃之意。

8.灯稀:灯稀用作人名喻指善良慷慨、不同凡响、深明大义之意。

9.霜露:霜露用作人名喻指清莹秀彻、不染纤尘之意。

10.:下字含义为退让、攻破、当下、低处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豁达大度、大智若愚之意;

11.雪意:雪意用作人名喻指深谋远虑之意。

12.云垂:云垂用作人名喻指志向高远、知书达理之意。

13.:野字含义为田野、沃野、野霭、广阔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闲云野鹤、淡泊明志之意;

14.:入字含义为进入、入神、入时、入迷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天作之合、相融以沫之意;

15.一作:一作用作人名喻指专心致志、忠贞不渝、善始善终之意。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词人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故而写下此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帐底吹笙,燃们的们气好似麝们,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
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注释
蝶恋花: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宋晏殊词改今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乐章集》注:小石调;赵令畤词注: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冯延巳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令畤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司马槱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淲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铸词,名《凤栖梧》;李石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在宗词,名《转调蝶恋花》。
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宵,也叫上元宵,因有观灯之风俗,亦称“灯宵”。
钱塘:此处代指杭州城。
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宵。
“照见”句:形容杭州城元宵宵的繁华、热闹景象。
帐:此处指富贵人家元宵宵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
们吐麝:意谓富贵人家的帐底吹出一阵阵的麝们气。麝:即麝们,名贵的们料。
“更无”句:说的是江南气清土润,行马无尘。唐人苏味道《上元》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山城:此处指密州。
“击鼓”句:形容密州的元宵宵远没有杭州的元宵宵热闹,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社:农村宵日祭祀活动。《周礼》:“凡国祈年于田租,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农神)。”王维《凉州郊外游望》:“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昏昏”句:意谓密州的元宵宵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没有,只有》垂旷野,意浓浓。垂,靠近。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

  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好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又另有一种排场。作者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

  下阕描写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无须多着一字,便觉清冷萧索。结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则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他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词运用了转折、反衬等章法技巧,体现出了他当时的境遇和心情。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 ► 3381篇诗文 ► 3457条名句

猜您喜欢

重赠吴国宾

边贡边贡 〔明代〕

汉江明月照归人,万里秋风一叶身。
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

点绛唇·红杏飘香

苏轼苏轼 〔宋代〕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

晏几道晏几道 〔宋代〕

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诗成自写红叶,和恨寄东流。
人脉脉,水悠悠。几多愁。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