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岁诗词取名

苏轼苏轼 〔宋代〕

岁晚1相与2馈问为3馈岁4酒食相5邀呼为6别岁至7除夜达8旦不9眠为守10岁蜀11之风12俗如是13余官14于岐1516岁暮1718归而不19可得20故为此三诗21以寄22子由23

馈岁

1.岁晚:岁晚用作人名喻指健康长寿、和和美美之意。2.相与:相与用作人名喻指与人为善、交口称赞、长相出众之意。3.问为:问为用作人名喻指委以重任、年轻有为、独具慧眼之意。

4.:岁字含义为年龄、岁月、岁夕、经历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健康长寿、硕果累累之意;

5.:相字含义为才智、美好、才俊、俊贤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才智高深、长相出众之意;

6.:为字含义为作为、有为、成为、可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年轻有为、委以重任之意;

7.岁至:岁至用作人名喻指硕果累累、功勋卓著之意。

8.夜达:夜达用作人名喻指富贵吉祥、勤奋好学之意。

9.旦不:旦不用作人名喻指气宇轩昂、朝气蓬勃、出类拔萃之意。

10.为守:为守用作人名喻指年轻有为、锲而不舍之意。

11.岁蜀:岁蜀用作人名喻指光明磊落、大智大勇之意。

12.之风:之风用作人名喻指宽宏大量、善良温婉、雷厉风行之意。

13.如是:如是用作人名喻指天从人愿、幸福美满、赞不绝口之意。

14.余官:余官用作人名喻指福泽绵绵、飞黄腾达、扶摇直上之意。

15.于岐:于岐用作人名喻指百里挑一、行成于思之意。

16.:下字含义为退让、攻破、当下、低处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豁达大度、大智若愚之意;

17.岁暮:岁暮用作人名喻指老成练达、健康长寿之意。

18.:思字含义为思路、构思、想念、考虑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深思熟虑、才思敏捷之意;

19.而不:而不用作人名喻指生生不息、出类拔萃、百事大吉之意。

20.可得:可得用作人名喻指温婉可人、眉开眼笑、马到成功之意。

21.三诗:三诗用作人名喻指意志坚定、永不放弃之意。

22.以寄:以寄用作人名喻指志向高远之意。

23.子由:子由用作人名喻指德才兼备、出类拔萃之意。

农功12已收3,岁事4得相56

1.农功:农功用作人名喻指神通广大、天道酬勤、功成名就之意。

2.:各字含义为特别、各有千秋、独特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卓尔不群、举世无双之意;

3.:收字含义为丰收、收成、收到、收下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受益匪浅、满载而归之意;

4.:事字含义为事业、故事、职业、从事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委以重任、深谋远虑之意;

5.得相:得相用作人名喻指才智高深、硕果累累之意。

6.:佐字含义为帮扶、贤人、劝导、佐佑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谦虚恭敬、古道热肠之意;

为欢1恐无2及,假物不3论货。

1.为欢:为欢用作人名喻指年轻有为、丰功伟绩、喜笑颜开之意。

2.:无字含义为无量、无限、没有、无涯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心无旁骛、一尘不染之意;

3.:不字含义为不偏不倚、不言而信、不凡、副词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气宇轩昂、卓尔不群之意;

山川12出产3,贫富4称小大5

1.山川:山川用作人名喻指抱负不凡、坚不可摧之意。

2.:随字含义为跟着、顺从、任凭、按照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温文尔雅、有条不紊之意;

3.:产字含义为制造、出生、生育、物产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富甲天下、家财万贯之意;

4.:富字含义为富饶、富赡、富强、充裕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富贵荣华、富贵骄人之意;

5.小大:小大用作人名喻指德厚流光之意。

置盘巨鲤1横,发2笼双3兔卧。

1.:鲤字含义为赪鲤、鲤鱼、龙鲤、才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吉祥如意、金榜题名之意;

2.:发字含义为发扬、奋发、发财、头发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日进斗金、大展宏图之意;

3.:双字含义为双喜、双数、成对、偶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吉祥如意、福禄双收之意;

富人事华1靡,彩绣光2翻座。

1.:华字含义为年轻有为、精英、繁盛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欣欣向荣、朱门绣户之意;

2.:光字含义为明亮、照耀、光彩、荣耀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功勋卓著、朝气蓬勃之意;

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1巷佳节2过。

1.:里字含义为里程牌、千里马、里数、道理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安邦治国、行成于思之意;

2.佳节:佳节用作人名喻指善良谦虚、彬彬有礼之意。

1欲举乡2风,独唱无人3和。

4

1.:亦字含义为亦然、亦复、亦且、不凡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谦谦君子、文静内秀之意;

2.举乡:举乡用作人名喻指勤劳善良、步步高升、兴旺发达之意。

3.无人:无人用作人名喻指材德兼备、赤子之心之意。

4.:别字含义为特别、分开、类别、分解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标新立异、匠心独具之意;

故人适1千里2,临3别尚4迟迟5

1.人适:人适用作人名喻指名满天下、新福甜蜜之意。

2.千里:千里用作人名喻指健步如飞、安邦治国之意。

3.:临字含义为面临、遭遇、模仿、挨着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坚韧不拔、自立自强之意;

4.:尚字含义为高贵、敬重、志向、尊崇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道德高尚、身贤体贵之意;

5.:迟字含义为迟到、迟旦、长久、缓慢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慢条斯理、从一而终之意;

人行犹可复1,岁行那可追2

1.可复:可复用作人名喻指眉开眼笑、心地善良、温婉可人之意。

2.:追字含义为追加、追溯、追上、追赶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积极向上、勤奋勇敢之意;

问岁安1所之2?远在天一涯3

1.:安字含义为安逸、平静、安详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竹报平安、安居乐业之意;

2.:之字含义为持之以恒、赤子之心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持之以恒、善良温婉之意;

3.:涯字含义为山崖、天涯、边涯、无涯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宽容大度、学无止境之意;

1逐东流2水,赴海归无时3

1.:已字含义为已经、后来、过去、不久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分秒必争、惜时如金之意;

2.东流:东流用作人名喻指一代伟人、才思敏捷、旭日东升之意。

3.无时:无时用作人名喻指赤子之心、顺水顺风之意。

1邻酒初2熟,西舍豕亦肥。

1.:东字含义为东方、股东、向东、主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一代伟人、紫气东来之意;

2.:初字含义为开始、初心、坚持到底、开始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不忘初心、朝气蓬勃之意;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1

1.:辞字含义为修辞、言辞、辞典、文辞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博古通今、行云流水之意;

去去勿回1顾,还君老2与衰。

守岁

1.:回字含义为答复、环绕、回族、章节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一语中的、精妙绝伦之意;

2.君老:君老用作人名喻指口碑载道、谈笑风生、光明磊落之意。

1知垂尽2岁,有似赴壑蛇。

1.:欲字含义为希望、需要、渴望、婉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敏而好学、志存高远之意;

2.:尽字含义为完毕、尽责、全部、尽情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全力以赴、兢兢业业之意;

1鳞半已2没,去意谁能3遮?

1.:修字含义为美好、努力、聪敏、博学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建立功业、勤奋好学之意;

2.半已:半已用作人名喻指指日可待、分秒必争之意。

3.:能字含义为能贤、本领、才干、本事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能人雅士、委以重任之意;

1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1.:况字含义为更加、况荣、况复、赐予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冰清玉洁、超凡脱俗之意;

儿童强不1睡,相守夜讙哗。

1.强不:强不用作人名喻指气宇轩昂、出类拔萃、身强体壮之意。

1鸡且勿唱,更2鼓畏添挝。

1.:晨字含义为晨辉、清早、晨明、清晨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旭日东升、锦绣前程之意;

2.:更字含义为更加、愈加、更改、更换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扭转乾坤、刮目相看之意;

坐久灯烬落,起1看北斗2斜。

1.:起字含义为起飞、起帆、起舞、白手起家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后起之秀、建功立业之意;

2.北斗:北斗用作人名喻指权略善战、励精图治、顶天立地之意。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1力尽今夕2,少年3犹可夸。

1.:努字含义为努力、上进、出力、勉力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奋发图强、积极进取之意;

2.今夕:今夕用作人名喻指马到成功、福泰康宁、焕然一新之意。

3.少年:少年用作人名喻指意气奋发、福寿康宁之意。

赏析

  这三首诗是苏轼在1062年(嘉祐七年)冬末写的组诗。组诗的原题为:“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制科入三等,以“将仕郎大理寺评事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十一月至凤翔(治所在今陕西凤翔)。知府宋选对苏轼十分关心爱护。苏轼公事之暇,纵观附近的名胜古迹,留下了有名的《凤翔八观》诗。这年苏辙授商州(治所在今河南商县)军事推官。官府通告未下,苏辙要求留在京师侍奉父亲,第二年获准。苏轼一人在凤翔,遇到年终,想回汴京和父亲、弟弟团聚而不可得,回想故乡岁暮的淳朴风俗,就写了这三首诗寄给弟弟苏辙(字子由),以抒发思念之情。

  《馈岁》全诗十六句,可以分为三节。前四句为第一节,交代馈岁风俗的依据。一年的农事中,大家互相帮助,大功已成,终年劳苦,岁暮的余暇稍纵即逝,所以不计较物品,以物相赠,以免造成“为欢无及”的遗憾。这几句交代背景,点明题目。“为欢恐无及”五字,直贯三首。“假物不论货”紧起下文八句。第二节八句,举出馈岁之礼,人们各随各自的财力。两句总领下六句,下六句分说,“置盘”二句承接上文,“富人”四句是就贫富而言。盘鲤、笼兔,富家的彩绣耀眼,贫家的“微挚”(“挚”同“赞”,礼品)是“舂磨”(指粮食加工的粉糕之类),使人如同置身于络绎往来的岁暮馈送队伍中,这是一幅精彩的风俗画。作者未着议论,自有赞美故乡风俗醇厚的意味。最后四句为一节,将内容引到写诗的当前。乡风(对照“官居”)二字总束前文,又联系下面两首。“独唱”句又呼应“官居”二句。不言思家,而在佳节期间,歌颂故乡习俗,叹无人共举乡风,一种无法遏止的思念家乡、思念亲戚之情流于言外。

  这首诗着重对比以见意抒情。前面十二句乡风之淳美,和后四句官居之冷落是一大对比,中间山川、鲤兔、彩绣、舂磨是贫富的对比。语句既形象又凝炼,除给尾两句外,全为对偶句,在苏轼早期的五古中,这是精心刻画之作。

  《别岁》从“别”字着眼,十六句,四句一节。第一节用故人之别引出别岁来。故人离别,即使远去千里,还有再见的机会,但临别时总还有迟迟不忍别的情意。而“岁”却一去不可复追,临别更应郑重对待,这就说明“别岁”的风俗非常必要。既已点明“别岁”,本来可似接着写风俗,但那样就太平直了,作者却针对“岁行那可追”一句逼出下面四句,章法上作一顿挫,把惜别之情写得淋漓尽致。这第二节多化用古诗乐府的成句,如《古诗十九首》:“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乐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叹息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所以要爱惜时光,自强不息。后世的诗人,也有很多类似的感慨。如李白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居易诗:“去复去兮如长河,东流赴海无回波。”苏轼也是受到这些诗句的影响,而他却用极平易的语言,表达得恰如其分。这第二节既是承上节末句,把与岁月之别写得如此感慨深沉,又为下节正面写“别岁”时的欢饮蓄势。

  第三节正面写别岁欢饮的场面。东邻、西舍、酒熟、豕(猪)肥是互文见义,遥应首篇“农功各已收”句。而写欢饮一点即收,和前首“为欢恐无及”呼应。第三句写热闹欢饮,末句却一落千丈,回到上两节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如果是一般文人,这一节多半要着力铺写,而作者却只用两组对句带过。别岁之意交代完毕之后,表面上题意已尽,但诗人忽然又从这一年联想到第二年,和一、二两节呼应,使感慨更加深沉。这就犹如图画,层峦迭嶂,使人有丘壑无尽之感。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忽出新意,意虽酸辛,语却略带幽默,这是苏轼诗后来的一大特色。纪昀评苏轼诗时称赞“此首气息特古”,又评这最后一节说:“逼入一步,更沉着。”赵克宜《苏诗评注汇钞》卷一说:“沉痛语以警快之笔出之,遂成绝调。”这些评论都较中肯。这首诗一方面反映出苏轼青年时代学习汉魏古诗的语言气息;另一方面立意遣辞也有他本身的风格,不像在七言古诗里那样笔锋犀利,才气逼人,常常一泻无余,说得太透太尽,而是才情内敛,耐人咀嚼回味。

  最后一首《守岁》也是十六句,可以分为三节。前六句联系上一首《别岁》,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入题,与前二首又别。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以蛇来比“岁”,又是泛泛设喻。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尽,和《别岁》紧密呼应,后二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系其尾”虽然字面上用的是《晋书·贾后传》“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为喻,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尾巴梢,不可能系得住。诗人以这样六句开头,表面是说这个风俗无道理。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先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中间六句写守岁的情景。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这两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乡的风俗,而不是他在凤翔时的情景。这一年苏轼才二十六岁(虚龄二十七岁),膝下只有一子苏迈,虚龄五岁,不可能有这两句所写的场景。“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这两句主要是针对大人守岁所说的。纪昀很欣赏这十个字,说是“真景”。实际上这是人人守岁都有过的感受,他能不费力地写出来,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格外亲切。最后四句为一节,与篇首第一节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正面交代应该守岁到除夕尽头。结尾十字,字面上虽然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但意在勉励弟弟苏辙。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苏轼希望两地守岁,共惜年华,言外有互勉之意。赵克宜评此十字说:“一结‘守’字,精神迸出,非徒作无聊自慰语也。”意思就是说,这个结尾,有积极奋发的意味在内,使全诗精神斗然振起,不是诗人无可奈何聊以自慰。这个评语是有见地的。

  三首诗是一组,每首也都是十六句。古人讲究章法,写组诗既要注意各首间的有机联系,又要注意几首的写法不可雷同,要各有不同的入题、展开、收束的方式。杜甫的《羌村三首》就是范例。这三首诗虽然都是八韵,都写岁暮乡俗,但虚实开合,变化各异。第一首全用赋体,对比见意。语句凝炼,多用偶句,实写多,虚写少。第二首先用故人之别衬出别岁之情,一变《馈岁》中的对偶,而多化用成句,散行见意。从题前写到题后,由旧岁引到新岁,正面占的比例少,是虚多实少。第三首先用六句以比喻反面入题,和前两首都不相同。中段用六句正面实写守岁情景,虚实相间。末四句大起大落,收束全诗。

  苏轼的七言古诗才气横溢,早年的五言古诗也法度谨严,语言洗炼,不枝不蔓。这三首诗可以作为苏轼早年短篇古体诗的代表。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 ► 3381篇诗文 ► 3457条名句

猜您喜欢

池上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别严士元

刘长卿刘长卿 〔唐代〕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

李白李白 〔唐代〕

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
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