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洛阳名园记后诗词取名

李格非李格非 〔宋代〕

  洛阳处1天下2之中,挟崤渑之阻,当3秦陇之襟喉,而赵4魏之5走集,盖四方必争6之地7也。天8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9阳先受10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11衰,天下治乱之候12也。”

  方唐13贞观14、开元15之间16,公卿17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18,号千有余19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20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21,化而为灰烬,与唐俱灭而22共亡,无馀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23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24之盛衰而知25;洛阳之盛衰,候于园26圃之废兴而27得。则28《名园记》之作29,予岂30徒然31哉?

  呜呼!公卿大32夫方33进于朝34,放35乎一己36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37忽,欲38退享39此乐,得乎?唐之40末路41是已。(唐42之末路是已43 一作44:矣)

1.:处字含义为长处、益处、好处、果敢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当机立断、深思熟虑之意;2.天下:天下用作人名喻指举世无双、思维辽阔之意。3.:当字含义为相当、担任、担当、撞击声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勇担大任、势不可挡之意;

4.而赵:而赵用作人名喻指财运亨通、能说会道、生生不息之意。

5.魏之:魏之用作人名喻指持之以恒、顶天立地、善良温婉之意。

6.必争:必争用作人名喻指态度坚决、做事果断、事必躬亲之意。

7.之地:之地用作人名喻指善良温婉之意。

8.:天字含义为天空、太空、天兵、天地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思维辽阔、举世无双之意;

9.则洛:则洛用作人名喻指尽善尽美、为人师表、温婉娴淑之意。

10.:受字含义为容忍、接受、蒙受、受益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胸怀宽广、能屈能伸之意;

11.:盛字含义为兴旺、炽烈、丰富、华美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兴旺发达、博学多识之意;

12.:候字含义为等待、看望、征兆、时节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如意吉祥、独具慧眼之意;

13.方唐:方唐用作人名喻指才德兼备、凌霄之志之意。

14.贞观:贞观用作人名喻指光明磊落、独具慧眼之意。

15.开元:开元用作人名喻指兴旺发达、积极豁达之意。

16.:间字含义为间隔、间隙、参与、拔去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亲密无间、天衣无缝之意;

17.公卿:公卿用作人名喻指谦虚恭敬、相融以沫之意。

18.都者:都者用作人名喻指和和美美、学富五车、美意延年之意。

19.有余:有余用作人名喻指彬彬有礼、财源广进之意。

20.:塘字含义为海塘、塘堰、塘坝、池塘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顶天立地、温柔如水之意;

21.:燎字含义为燎原、燎悟、照明、燎炬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生生不息、慷慨激昂之意;

22.:而字含义为你的、而今、言而有信、肯定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生生不息、财运亨通之意;

23.阳盛:阳盛用作人名喻指英姿勃勃、兴旺发达、光明磊落之意。

24.:阳字含义为阳光、太阳、明亮、温暖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浩然之气、光明磊落之意;

25.而知:而知用作人名喻指财运亨通、生生不息、百事大吉之意。

26.于园:于园用作人名喻指安闲舒适、端庄秀丽之意。

27.兴而:兴而用作人名喻指生生不息之意。

28.:则字含义为规则、守法、法律、法规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一代楷模、奉公守法之意;

29.之作:之作用作人名喻指持之以恒、大有作为、积极进取之意。

30.予岂:予岂用作人名喻指交口称赞、金榜题名之意。

31.:然字含义为这样、信守、明白、照耀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言而有信、知书达理之意;

32.卿大:卿大用作人名喻指才高八斗、德厚流光、谦虚恭敬之意。

33.夫方:夫方用作人名喻指凌霄之志、博学多才、才德兼备之意。

34.:朝字含义为朝气、朝阳、早晨、朝霞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乐观积极、风华正茂之意;

35.:放字含义为开放、放怀、放眼、舒展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性情豪迈、多姿多彩之意;

36.一己:一己用作人名喻指专心致志、善始善终之意。

37.:治字含义为治强、安定、太平、处理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治国理政、一统天下之意;

38.:欲字含义为希望、需要、渴望、婉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敏而好学、志存高远之意;

39.:享字含义为受用、满足、享用、上供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恬然自足、知足快意之意;

40.唐之:唐之用作人名喻指持之以恒、五谷丰登、善良温婉之意。

41.末路:末路用作人名喻指面面俱到、福寿康宁、高瞻远瞩之意。

42.:唐字含义为唐朝、殷实、光辉、兴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五谷丰登、繁荣昌盛之意;

43.:已字含义为已经、后来、过去、不久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分秒必争、惜时如金之意;

44.一作:一作用作人名喻指专心致志、忠贞不渝、善始善终之意。

简析

  全文从洛阳处天下的险要写起——洛阳居于中原,依仗崤、渑之险峻,是秦、陇、赵、魏问的要道,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强调洛阳的盛衰是天下治乱的标志。第二层以唐朝贞观、开元之间高官贵族兴建千余所公卿名园的史实,论述“园圃的兴废是洛阳盛衰的标志”,最后更进一步推论“园圃的兴废是天下治乱的标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洛阳地处全国的中部,拥有崤山、渑池的险阻,算是秦川、陇地的咽喉,又是赵、魏争着向往的地方,是四方诸侯必争之地。天下如果经常太平无事也就罢了,一旦有战事,那么洛阳总是首先遭受战争。为此我曾说过:“洛阳的兴盛和衰败,是天下太平或者动乱的征兆啊。”
  正当唐太宗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时,公卿贵族、皇亲国戚在东都洛阳营建公馆府第的,号称有一千多家。等到后期遭受动乱而流离失所,接着是五代的惨痛破坏,那些池塘、竹林、树木,被兵车践踏,变成一片废墟。高高的亭阁、宽大的楼台,被战火焚烧,化成灰烬,跟唐朝一起灰飞烟灭,没有留下一处。我因此曾说:“馆第园林的繁盛或毁灭,就是洛阳兴旺或衰败的征兆啊。”
  况且天下的太平或动乱,从洛阳的兴衰就可以看到征兆;洛阳的兴衰,又可以从馆第园林的兴废看到征兆,那么《洛阳名园记》这作品,我难道是徒劳无益、白费笔墨的吗?
  唉!公卿大夫们现在正被朝廷提拔任用,放纵一己的私欲,为所欲为,却忘掉了国家的太平或动乱的大事,想以后退隐了再享受这种园林之乐,能办得到吗?唐朝最后覆灭的情形就是前车之鉴啊!

注释
挟(xié):拥有。
崤(xiáo):崤山,在河南洛宁县西北。
渑(miǎn):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崤山、渑池都在洛阳西边。
受兵:遭战争之苦。
开馆列第:营建公馆府邸。
五季:五代(指五代十国时期)。
候:征兆。
徒然:白白地。
进于朝:被朝廷提拔任用。
治忽:治世和乱世。

题解

  这是《洛阳名园记》一书的后记。

  后记一般交代写作缘由和经过,很难有振聋发聩之语。而本文论证从洛阳的盛衰可以看出国家的治乱,洛阳园林的兴废可以看出洛阳的盛衰。一句话,洛阳园林是国家治乱兴衰的晴雨表,指出《洛阳名园记》不是白白写的,对朝廷的腐败提出了强烈的忠告,表现了作者对衰微的国势的清醒认识和深刻忧虑,简直是在敲警钟!作者是借唐讽宋,用意十分清楚。“唐之末路是矣”不就是一种警示吗?“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宋朝统治者当然不会理会一个进士的批评和忠告,衰微的国势已难以逆转。过了不久,北宋覆灭,洛阳沦陷,繁丽多姿的众多洛阳名园顿然变成废墟。

李格非

李格非(约1045~约1105年)北宋文学家。字文叔,山东济南历下人,女词人李清照父。李清照《上枢密韩公诗二首》诗序中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可知其父祖辈皆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 ► 13篇诗文 ► 10条名句

猜您喜欢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

李颀李颀 〔唐代〕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沉沉 一作:阴沉)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韩愈韩愈 〔唐代〕

桃蹊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
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李贺 〔唐代〕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