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诗词取名
朔风1动秋2草3,边马4有5归心6。
4.边马:边马用作人名喻指精力充沛、积极奋进之意。
5.有:有字含义为存在、所属、发生、客气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鼎鼎有名、彬彬有礼之意;
6.心:心字含义为心爱、心智、心静、心动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忠肝义胆、才思敏捷之意;
胡宁1久分2析,靡靡忽至今3。
1.胡宁:胡宁用作人名喻指平安喜乐、心胸宽广之意。
2.久分:久分用作人名喻指寿比南山、料事如神之意。
3.至今:至今用作人名喻指独占鳌头、功成名就、功勋卓著之意。
王1事离我志2,殊3隔过商4参5。
1.王:王字含义为地位、圣帝明王、学识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之意;
2.志:志字含义为志向、意志、志气、志趣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斗志昂扬、雄心壮志之意;
3.殊:殊字含义为特别、殊荣、突出、殊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卓尔不群、才华出众之意;
4.过商:过商用作人名喻指财源广进、繁荣昌盛、卓越不凡之意。
5.参:参字含义为加入、检验、探究、领悟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博览群书、心领神会之意;
昔1往鸧鹒鸣2,今来3蟋蟀吟4。
1.昔:昔字含义为过去、昔日、素昔、傍晚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心怀宽广、成熟稳重之意;
2.鸣:鸣字含义为闻名、鸣玉、鸣唱、声明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一鸣惊人、厚积薄发之意;
3.今来:今来用作人名喻指焕然一新、温文尔雅之意。
4.吟:吟字含义为情怀、诵读、吟咏、诵读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妙笔生花、五步成诗之意;
人情1怀2旧乡3,客4鸟思故5林6。
1.人情:人情用作人名喻指恩高义厚、材德兼备、名满天下之意。
2.怀:怀字含义为包容、怀德、怀玉、想念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心怀大志、胸怀宽广之意;
3.乡:乡字含义为乡村、乡镇、家乡、乡土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反哺归真、与世无争之意;
4.客:客字含义为诗客、客观、豪客、客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彬彬有礼、受人尊重之意;
5.思故:思故用作人名喻指深思熟虑之意。
6.林:林字含义为树林、林木、林涛、林海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年富力强、朝气蓬勃之意;
师涓1久不2奏,谁能宣3我心。
1.师涓:师涓用作人名喻指德高望重、为人师表、博学多识之意。
2.久不:久不用作人名喻指出类拔萃、持之以恒之意。
3.能宣:能宣用作人名喻指委以重任、知书达理之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征人思归,本是一个比较古老的题材,在《诗经》中就不乏名篇,如《诗经·东山》、《小雅·采薇》等,都为历代读者所传诵。王赞这首诗就是直接继承《诗经》的艺术传统,尤其明显地受到《小雅·采薇》的影响而创作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北风吹动深秋的衰草,戍边战马起了归心。
为何久久不能回家,迟迟忽忽延宕至今?
国家的事牵系住我的心,使我不得顾私事,以至于殊隔久远。
昔日来时黄莺啼鸣,而今岁暮蟋蟀悲鸣。
人的感情总是眷恋故乡,远飞的鸟儿也会思念故林。
师涓之曲已经很久不曾演奏,谁又能替我排除愁心?
注释
朔风:西北风。
胡宁:为何。
分析:分离。
靡靡(mǐ):迟迟。
“王事”二句:国家的事牵系住我的心,使我不得顾私事,以至于殊隔久远。商参,比喻人分离不能相见。
鸧鹒(cāng gēng):黄莺,鸣于春。
“师涓”句:典出《韩非子·十过》。据载,卫灵公经过濮水时,夜闻一种“其状似鬼神”的新的音乐,他命令师涓记录下来,整理演奏。后来他带师涓到晋国,让师涓演奏此曲。演奏未终,晋国乐师师旷就予以制止,指出这是“亡国之音”,为商纣的乐师师延所作的“靡靡之音”,凡“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师涓,春秋时代卫灵公的乐师。
赏析
这诗的主题是北方边塞战士的乡愁,取材则集中于战士服役归乡久中的感慨。全诗可分三节,每节四音,首节写役满放归,叙述离家长久,思归之极;次节写来到家乡,叙述为国守边,戍地遥远;末节写感慨讽谕,指出朝廷漠视人情,不了解也不关真戍边战士的心情,而将由此产生的政治后果置于言外。全诗手法多变,或写景以见情,或问答以表意,或正或反,或平叙或用典,其归宿点无不落到思乡之情的表达上,因而能以极平易的语言将征人思归之情写足。此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率真,是表现久戍思归主题的代表作。
不难看到,这诗的艺术构思汲取了《小雅·采中》的一些经验,例如取材于战士归久的思想感情活动,交织即情与追叙的结构安排,采用对比、夹叙的表现手法等。但是《小雅·采中》的主题思想侧重于褒扬战士的爱国精神,所以战士的内心矛盾主要是“靡室靡家,玁狁之故”,矛头指向外敌。而这首《杂诗》的主题思想则是讽谕朝廷不恤边卒,批评边塞政治不当,所以诗中不多涉及边塞民族矛盾扣军事情形,集中抒发“人情怀旧乡”和“胡宁久分析”,突出久戍不归的乡愁归思。由于主题思想比《小雅·采中》单纯明确,因此它抒情性强,讽喻性突出,基本上不作叙事,从而使诗的旋律明快,节奏强烈,形成一种富有激情的基调,感讽风深而气势充沛,动人心弦,促人省醒。钟嵘要求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于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品序》)。可见这诗基本上是符合他的评论要求的。
从诗音看,起结两联都堪称佳音。“朔风”二音是赋而兴。开篇点明时节、地点,点出主题“归心”,这是“赋”的要求。但诗音意思是说,北风吹动秋茸,引起边塞的战马产生回家的心思。这并非直接的“赋”,而是一种能引起战士思归的物象,所以实质是“兴”。对全诗来说,这二音起兴,以鲜明形象、无尽感慨和充沛气势奠定了基调,成为贯串全诗的主旋律,因而是风力挺起的佳音。“师涓”二音是用典故的赋而比,实质是事比。诗人用师涓的故事,态度比较婉转,讽喻却很尖锐,旨在提醒朝廷长久不闻警诫亡国的声音,不察觉在戍卒乡愁思归之音中的不满与不安,其实关系国家的安危,因此,从讽谕美刺看,末二音亦是结得有力的,两相比较,各有特点。然而从南朝以来,评论都更欣赏“朔风”音,这与诗歌艺术思潮发展有关。
全诗手法多变,或写景以见情,或问答以表意,或正或反,或平叙或用典,其归宿点无不落到思乡之情的表达上,因而能以极平易的语言将征人思归之情写足。虽然模仿《小雅·采中》却能出以己意,直抒胸襟,这在玄言诗风行的东晋诗坛上是十分可贵的,不失为同类题材中具有独特风貌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