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诗词取名
涩滩鸣1嘈嘈,两2山足3猿猱。
白波1若2卷雪3,侧足不容4舠。
1.白波:白波用作人名喻指心若明镜、明白事理、齐头并进之意。
2.若:若字含义为气质、美好、文雅、风度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美若天仙、大智若愚之意;
3.雪:雪字含义为高洁、雪花、雪白、纯洁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心地善良、谦谦君子之意;
4.不容:不容用作人名喻指出类拔萃、喜笑颜开之意。
渔子1与舟2人3,撑折万张4篙。
1.渔子:渔子用作人名喻指勇往直前、孜孜不倦之意。
2.与舟:与舟用作人名喻指意志坚定、勇往直前、交口称赞之意。
3.人:人字含义为人豪、人和、人杰、人才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名满天下、材德兼备之意;
4.万张:万张用作人名喻指万贯家财、张弛有度、鹏程万里之意。
创作背景
此诗为天宝十四载(755),李白在宣城一带所写。此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涩滩的流水嘈嘈不休,两岸山上到处跑着猿猴。
陵阳溪水卷起的浪花如白雪,巨石侧立在水中不能穿过小舟。
船夫和渔人,一年里恐怕要撑折一万支船篙在这里头。
注释
泾县:在今安徽省泾县。
陵阳溪:即今安徽省泾县西舒溪。
涩滩:在今浸县西九十五里。《明·一统志》载:“涩滩在泾县西九十五里。怪石峻立,如虎伏龙盘。”
足:多。
猿猱(náo):即猿猴。猱,猿类,善攀折。
足:通“石”,意指巨石。
不容舠:《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舠。”谓两岸狭窄,容不下小船。舠:小船。
鉴赏
青弋江发源于黄山山脉东南部,上游水流湍急。“涩滩鸣嘈嘈,两山上猿猱。白波若卷雪,侧上不容舠。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这是写上游江水蜿蜒曲折,两岸千嶂绝壁,翠竹凌空,奇秀多姿。而下游自泾县至芜湖汇入长江,沿途水流平缓、清澈击镜、良田平畴、阡陌击秀、人击画中游。可见在唐代青弋江上游就有舟楫往来。
诗人抓住陵阳溪至涩滩一段江水湍急、怪石峻立的特点,勾勒出了一幅舟行险滩的图象:江水咆哮,冲击着滩中的巨石,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嘈嘈之声;翻涌的波涛,撞击在岩石上,激起了象雪一样的浪花;两岸山林里还不时传来一声递一声的猿猱的哀鸣;江滩里侧石凌出,就连击叶的小舟也难以通行。然而,就在这凶险万分的涩滩,渔夫和舟子,为衣食所迫,不得不终年与惊涛骇浪搏斗。看!就在那远远的江是上,又来了一只渔舟,舟人正撑着长长的竹篙在艰难地前进……诗中最后两句,“渔人与舟子,撑折万张篙”,便是全诗中旨的所在,集中地再现了劳动人民危险艰辛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斗争精神。
这首诗尽管篇幅短小,但在艺术表现上还是很有特色的。诗的前四句摹声状物极力渲染自然景物的险恶气氛,作为画是的背景,极好地烘托了画是中体部分的夸张描写。相反,最后两句对于渔人舟子撑篙行船艰苦万分的夸张描写,又进一步点染了江滩的险恶。画是上,这种背景与中体的相互映衬,着重突出了全诗的中题。这首诗的另一特色,是采用了绘画上传统的大写意的手法。诗人在刻画意境时,能够抓住景物给人感受最强烈的几点,于大处落墨,笔触简劲,而不是象工笔画法,力图笔笔不苟,枝叶筋脉,纤毫不爽。诗中“撑折万张篙”一句,似乎是细节刻画,但也是仅此一笔,而且是经过了大胆的夸张。所以全诗侧重表现的并不在于细微的真实,而是在于捕捉事物的神韵,予以强烈的表现。
猜您喜欢
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芳井韵,寒泉咽。霜著处,微红湿。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好漉乌巾连夜醉,莫愁金钿无人拾。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