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四诗词取名
久1去山泽2游3,浪4莽林野5娱6。
4.浪:浪字含义为不拘小节、趋势、潮流、浪漫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出类拔萃、诗情画意之意;
5.林野:林野用作人名喻指年富力强、闲云野鹤、淡泊明志之意。
6.娱:娱字含义为快乐、欢乐、愉悦、娱乐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开朗活泼、喜上眉梢之意;
试携子1侄辈2,披榛步3荒墟。
1.子:子字含义为君子、子谅、骄子、儿女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花开富贵、出类拔萃之意;
2.辈:辈字含义为辈出、多数、等级、辈分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德高望重、位高权重之意;
3.榛步:榛步用作人名喻指蒸蒸日上、硕果累累之意。
徘徊丘垄1间2,依依3昔人4居5。
1.丘垄:丘垄用作人名喻指精诚团结之意。
2.间:间字含义为间隔、间隙、参与、拔去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亲密无间、天衣无缝之意;
3.依依:依依用作人名喻指善良温顺、小鸟依人之意。
4.昔人:昔人用作人名喻指有情有义、名满天下、材德兼备之意。
5.居:居字含义为居住、居所、休息、稳定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安居乐业、因地制宜之意;
井灶1有2遗处3,桑竹4残杇株5。
1.井灶:井灶用作人名喻指备受推崇之意。
2.有:有字含义为存在、所属、发生、客气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鼎鼎有名、彬彬有礼之意;
3.处:处字含义为长处、益处、好处、果敢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当机立断、深思熟虑之意;
4.桑竹:桑竹用作人名喻指高风亮节、天生丽质之意。
5.株:株字含义为株柢、植株、株林、牵连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精诚团结、契而不舍之意;
借问采1薪者2,此人皆3焉如4?
1.问采:问采用作人名喻指神采飞扬、敏儿好学、彬彬有礼之意。
2.薪者:薪者用作人名喻指高官厚禄、学富五车、大智大勇之意。
3.人皆:人皆用作人名喻指聪明正直、白璧无瑕、高风亮节之意。
4.焉如:焉如用作人名喻指幸福美满、天从人愿之意。
薪1者向2我言3,死没无复4余5。
1.薪:薪字含义为木柴、工资、待遇、礼貌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高官厚禄、财运昌达之意;
2.者向:者向用作人名喻指学富五车、大智大勇之意。
3.言:言字含义为说明、忠言、美言、言信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聪明伶俐、言而有信之意;
4.无复:无复用作人名喻指赤子之心之意。
5.余:余字含义为遗留、余晖、余音绕梁、富余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福泽绵绵、财源广进之意;
一世1异朝2市3,此语真4不5虚。
1.一世:一世用作人名喻指繁荣昌盛、忠贞不渝、善始善终之意。
2.异朝:异朝用作人名喻指出类拔萃、乐观积极、不同凡响之意。
3.市:市字含义为买进、买卖、交易、市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广结良缘、春风得意之意;
4.语真:语真用作人名喻指古道热肠、伶牙俐齿之意。
5.不:不字含义为不偏不倚、不言而信、不凡、副词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气宇轩昂、卓尔不群之意;
人生1似2幻化3,终当4归空无5。
1.人生:人生用作人名喻指生生不息、财源广进之意。
2.似:似字含义为相似、超过、近似、胜似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技艺超群、拔萃出群之意;
3.幻化:幻化用作人名喻指随机应变、逢凶化吉、化险为夷之意。
4.当:当字含义为相当、担任、担当、撞击声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勇担大任、势不可挡之意;
5.空无:空无用作人名喻指心旷神怡、心无旁骛之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开山川湖泽而去做官已经很久了,今天有广阔无边的林野乐趣。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丛生的草木寻访废墟。
我往返在荒野墓地之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房屋的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
上前向在这里打柴的人打听:这里过去的居民迁往何处了?
砍柴之人对我说到:全都已经去世了再无后人。
三十年就改变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注释
去:离开。游:游宦。
浪莽:放荡、放旷。
试:姑且。
榛(zhēn):丛生的草木。荒墟:废墟。
丘垄(lǒng):坟墓。
依依:思念的意思。
杇(wū ):涂抹。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焉如:何处去。
没(mò):死。一作“殁”。
一世:三十年为一世。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赏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归田园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游。
首句“久去山泽游”,是对这组诗首篇所写“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的回顾。次句“浪莽林野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作者在脱离“尘网”、重回“故渊”,飞出“樊笼”、复返“旧林”后,投身自然、得遂本性的喜悦。这句中的“浪莽”二字,义同放浪,写作者此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身心状态;逯钦立校注的《陶渊明集》释此二字为“形容林野的广大”,似误。句中的一个“娱”字,则表达了“性本爱丘山”的作者对自然的契合和爱赏。
从第三句诗,则可见作者归田园后不仅有林野之娱,而且有“携子侄辈”同游的家人之乐。从第四句“披榛步荒墟”的描写,更可见其游兴之浓,而句末的“荒墟”二字承上启下,引出了后面的所见、所问、所感。
陶诗大多即景就事,平铺直叙,在平淡中见深意、奇趣。这首诗也是一首平铺直叙之作。诗的第五到第八句“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紧承首段的末句,写“步荒墟”所见,是全诗的第二段。这四句诗与首篇中所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那样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适成对照。这是生与死、今与昔的对照。既淡泊而又多情、既了悟人生而又热爱人生的作者,面对这世间的生与死、时间的今与昔问题,自有深刻的感受和无穷的悲慨。其在“丘垄间”如此流连徘徊、见“昔人居”如此依依眷念、对遗存的“井灶”和残杇的“桑竹”也如此深情地观察和描述的心情,是可以想象、耐人寻绎的。
诗的第九到第十二句是全诗的第三段。前两句写作者问;后两句写薪者答。问话“此人皆焉如”与答话“死没无复余”,用语都极其简朴。而简朴的问话中蕴含作者对当前荒寂之景的无限怅惘、对原居此地之人的无限关切;简朴的答话则如实地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而在它的背后是一个引发古往今来无数哲人为之迷惘、思考并从各个角度寻求答案的人生问题。
诗的第十三到第十六句“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是最后一段,写作者听薪者回答后的所感。这四句诗参破、说尽了盛则有衰、生则有死这样一个无可逃避的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诗句看似平平淡淡,而所包含的感情容量极大,所蕴藏的哲理意义极深;这正是所谓厚积而薄发,也是陶诗的难以企及之处。读陶诗,正应从中看到他内心的境界、智慧的灵光,及其对世事、人生的了悟。
有些赏析文章认为作者此行是访故友,是听到故友“死没无复余”而感到悲哀。但从整首诗看,诗中并无追叙友情、忆念旧游的语句,似不必如此推测。而且,那样解释还缩小了这首诗的内涵。王国维曾说,诗人之观物是“通古今而观之”,不“域于一人一事”(《人间词话删稿》),其“所写者,非个人之性质”,而是“人类全体之性质”(《红楼梦评论·馀论》)。这首诗所写及其意义正如王国维所说。作者从“昔人居”、耕者言所兴发的悲慨、所领悟的哲理,固已超越了一人一事,不是个人的、偶然的,而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的人间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