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客乐诗词取名

释宝月 〔南北朝〕

郎作1十里23,侬4作九56送。

1.郎作:郎作用作人名喻指大有作为、风度不凡之意。2.十里:十里用作人名喻指尽善尽美、万事如意、行成于思之意。3.:行字含义为能干、刚强、行星、队伍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游刃有余、锲而不舍之意;

4.:侬字含义为侬阿、侬家、侬音、指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秀丽端庄、美目盼兮之意;

5.作九:作九用作人名喻指大有作为、登峰造极、功成名就之意。

6.:里字含义为里程牌、千里马、里数、道理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安邦治国、行成于思之意;

1侬头上23,与郎4资路56

有信7数寄89,无信10心相1112

1.:拔字含义为拔绝、拔擢、突出、出众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出类拔萃、委以重任之意;

2.头上:头上用作人名喻指朝气蓬勃、勇往直前、才华出众之意。

3.:钗字含义为钗鸾、首饰、女子、美丽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明艳动人、天生丽质之意;

4.与郎:与郎用作人名喻指乐善好施、年轻俊朗之意。

5.资路:资路用作人名喻指财源广进、乐于助人、面面俱到之意。

6.:用字含义为采取、通途、有用、用处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全力以赴、学以致用之意;

7.有信:有信用作人名喻指彬彬有礼、笃信好学之意。

8.数寄:数寄用作人名喻指光明磊落、学富五车、大公无私之意。

9.:书字含义为书本、著作、书法、文字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敏而好学、博览五车之意;

10.无信:无信用作人名喻指赤子之心、一诺千金、信以为本之意。

11.心相:心相用作人名喻指忠肝义胆、才思敏捷之意。

12.:忆字含义为回忆、留恋、难忘、铭记于心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重情重义、镌骨铭心之意;

莫作1瓶落井2,一3去无4消息5

6艑珂峨78,何9处发扬1011

1.莫作:莫作用作人名喻指功成名就、大有作为、有口皆碑之意。

2.落井:落井用作人名喻指海纳百川、心如明镜、笑容清爽之意。

3.:一字含义为一心、全部、所有、始终如一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忠贞不渝、专心致志之意;

4.:无字含义为无量、无限、没有、无涯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心无旁骛、一尘不染之意;

5.:息字含义为繁殖、滋息、音信、出息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生生不息、和和美美之意;

6.:大字含义为大腕、渊博、大师、超过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才高八斗、德厚流光之意;

7.珂峨:珂峨用作人名喻指顶天立地、温婉如玉、贤身贵体之意。

8.:头字含义为脑袋、次序、第一、量词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思维灵活、才华出众之意;

9.:何字含义为担负、代词、感叹、何乐不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品貌非凡、积极进取之意;

10.发扬:发扬用作人名喻指连连称赞、大展宏图之意。

11.:州字含义为水中陆地、神州、九州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德高望尊、纵横九州之意;

借问1艑上郎2,见3侬所4欢不5

初发6扬州78,船9出平津1011

1.:问字含义为学问、访问、提问、问候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敏儿好学、独具慧眼之意;

2.上郎:上郎用作人名喻指勇往直前、年轻俊朗、蒸蒸日上之意。

3.:见字含义为观察、认识、理解、见仁见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通情达理、善解人意之意;

4.:所字含义为适宜、处所、地方、接受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人心所向、尽其所能之意;

5.欢不:欢不用作人名喻指生生不息、气宇轩昂之意。

6.初发:初发用作人名喻指大展宏图、不忘初心之意。

7.扬州:扬州用作人名喻指口碑载道、连连称赞、赞不绝口之意。

8.:时字含义为时彦、时候、光阴、时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鸿运当头、顺水顺风之意;

9.:船字含义为船首、船舶、船帆、船舟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乘风破浪、积极进取之意;

10.平津:平津用作人名喻指勤学好问、明辨是非之意。

11.:泊字含义为停泊、泊船、泊位、 湾泊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一片冰心、貌婉心娴之意;

1两如竹2林,何处相寻3博。

1.:五字含义为五光十色、色泽、数量、色彩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意指灿烂、高情远致之意;

2.如竹:如竹用作人名喻指马到成功、高风亮节、天从人愿之意。

3.相寻:相寻用作人名喻指敏而好学、勤于思考、前程远大之意。

鉴赏

  以上四首诗,分为两组,写作于南齐永明(483—493)年间。“永明”是齐武帝萧赜的年号。传说萧赜未登基前,曾游历樊城、邓县(今湖北省襄樊市一带),熟悉了《估客乐》这一支歌曲。(估客,同“贾客”,行商之人)他当上皇帝后,因追忆往事,写过以“昔经樊邓役,阻潮梅根渚”为内容的两首《估客乐》诗,并让乐府官吏奏入管弦以教习乐工。但他的歌辞写得不好,无法同原来的曲调谐合,于是他召来僧侣宝月,命宝月重新写作了两首《估客乐》辞。宝月的作品,很快就同歌曲谐合了。乐府歌人还在歌中加上了表达感忆意思的和送声,使歌曲大行于世。后来,宝月又续作了后两首诗,让乐工在齐武帝萧赜驾龙舟游观五城时歌唱。这几首歌而且被编入舞蹈,在南齐时由十六人表演,在萧梁时由八人表演。直到唐代武则天时,宫廷乐工还能歌唱《估客乐》辞。《古今乐录》、《通典》、《旧唐书》、《通志》、《文献通考》都记载了关于《估客乐》的上述故事,可见它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乐府歌辞。

  这四首诗的主要特色,是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细致地描写了一位楚地女子思念恋人的形象和感情。诗中第一首用送别时拔钗相赠的细节,表现了这位女子的依依难舍之情。第二首是这女子对恋人的嘱咐。虽然她说“无信心相忆”,但她的意思却重在“有信数寄书”。她的嘱咐译成白话文是:“若是有信人来,请多多托寄书信;若是没有信人来,常想着我不要忘记。”这样就不仅把女子的深情和体贴表达出来了,而且还为后面“借问艑上郎”的情节埋下了伏笔。第三首描绘的是这位女子焦急等待的情态:她每逢扬州来船,就要去寻觅自己的恋人,探问恋人的音信。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表现相思的情节。第四首是这位相思女子的自忖。她想到:当客船初发扬州的时候,桅杆如林,估客们怎么会有机会相互问讯呢?她的深切怀念,遂由于这种自慰而显得细腻、隽永。这四首诗虽然分为两组,写作于不同时候,但其间有很明显的相互联系:每组前一首都描写主人公的动态形象,刻划一个外部行为的细节;每组后一首都描写主人公的静态形象,刻划一个内心活动的细节。从送别到思念,两组作品又相互呼应。所以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一件和谐统一的、美丽动人的艺术珍品。

  这四首诗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它们采用了很本色的语言,既质朴自然,又富有个性。这一特点正好是同上一特点相互配合的。诗中“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一句很可能采自当时的俗谚,它用“十里”“九里”之比,很精炼地概括出“恨不能陪伴始终”这样一层意思。诗句中的“侬”是当时的南方方言,是自称之词。在第一首诗中,两个“侬”字联用,一下就把诗篇的代言特色(即第一人称特色)显示出来了;而且,用“侬”而不用“妾”,便表现了作品的朴野自然之美。“瓶落井”是古代的民间成语,意思相当于石沉大海,经常用于描写恋人之间的关系。敦煌曲子辞(伯3123写本)中有“一只银瓶子,两手拴,携送远行人”的诗句,便是用银瓶来象征始终不渝的恋爱关系的。这里则反用,意味深长地表达了对恋人的忠贞和期待。此外,“艑”是吴楚人对大船的称呼,《荆州土地记》曾说过“湘州七郡,大艑所出,皆受万斛”的话。“珂峨头”指船头的装饰如高耸的玉马笼,古人称马笼头上的玉饰为“珂”,称高耸的状态为“峨”。“欢”是当时的吴语,意即情郎,例如《子夜歌》说:“欢愁侬亦惨”。“五两”则是楚语,指船上侯风的竹竿。例如《文选·江赋》李善注引许慎语说:“綄,侯风也,楚人谓之五两也。”王周《船具诗序》说:“有樯,有五两,有帆,所以使风也。”故敦煌曲子辞《浣溪沙》中也有“五两竿头风欲平”的诗句。——这些现在看来很生僻的辞语,在当时其实是楚人的俗谚口语,是很平常的。这些语言既生动明快,又密切吻合歌辞主人公的身份,在塑造形象、刻划人物方面,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根据以上两个特点,可以把宝月的《估客乐》评为富有艺术个性、达到自然传神这种高超境界的好诗。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作者还通过作品的个性反映出了时代的个性。在南北朝时代,由于北方连年战乱,而南方则保持了相对安定的局面,故水陆交通和商业贸易在南方显得比较发达。扬州(今南京市)和襄阳(今属湖北)就是两个水运重镇和商业重镇。《估客乐》正是在这一背景上展开送别情郎去经商的故事题材的。这时的音乐文学显现了两个重要特点:其一是楚地成为同吴地并列的一大音乐中心;其二是城邑音乐异军突起,代表了对民歌民谣的集中。清商曲中的西曲歌,以及西曲歌中的《襄阳乐》、《石城乐》、《江陵乐》、《寻阳乐》(襄阳、石城、江陵、寻阳都是当时的重要城市),很明确地反映了这两个特点。故西曲中的《估客乐》也可以看作这时的新的音乐潮流的代表。另外,随着南方经济的发达,在豪门大族中产生了一批以“妾”、“婢”为名义的歌妓。她们的表演,使得当时的清商曲辞富于女性特色。《估客乐》也就是这样一种极尽温柔妩媚之致的作品。其实,齐武帝的诗作不能配合管弦而宝月的诗作能够与管弦“谐合”的原因就在于宝月的《估客乐》在题材、文学风格、音乐特征上都密切吻合了表演需要和时代气氛。后来,陈后主、北周庾信、唐代李白、元稹、张籍、刘禹锡、刘驾等人都作过以《估客乐》或《贾客词》为题的诗歌,但没有哪一篇能比得上宝月的作品,这也是因为:宝月的《估客乐》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

猜您喜欢

桃源行

王维王维 〔唐代〕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不见 一作:忽值)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十三日吉祥探花

蔡襄蔡襄 〔宋代〕

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

乙卯重五诗

陆游陆游 〔宋代〕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