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诗词取名

陈与义陈与义 〔宋代〕

中庭1淡月2照三34,白露5洗空河6汉明7

1.中庭:中庭用作人名喻指正直不阿、花开富贵、忠肝义胆之意。2.淡月:淡月用作人名喻指美轮美奂、冰雪聪明之意。3.照三:照三用作人名喻指明白事理、意志坚定之意。

4.:更字含义为更加、愈加、更改、更换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扭转乾坤、刮目相看之意;

5.白露:白露用作人名喻指冰雪聪明、明白事理、美丽贤淑之意。

6.空河:空河用作人名喻指中流砥柱、回归自然、心旷神怡之意。

7.汉明:汉明用作人名喻指深思远虑、乐于助人、胸怀宽广之意。

1遣西风2吹叶3尽,却愁无4处著秋56

1.:莫字含义为干将莫邪、没有谁、副词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有口皆碑、大将风范之意;

2.西风:西风用作人名喻指一触即发、宽宏大量、雷厉风行之意。

3.:叶字含义为叶芽、叶子、叶和、协助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小巧玲珑、温文儒雅之意;

4.:无字含义为无量、无限、没有、无涯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心无旁骛、一尘不染之意;

5.著秋:著秋用作人名喻指五谷丰登、硕果累累、功成名就之意。

6.:声字含义为美誉、声光、声芳、名声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声名远播、名扬四海之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深了,淡淡的月光洒满了中庭;露水下降,乾坤清澄,银河耿耿。
请不要让西风吹尽了沙沙作响的树叶,我恐怕没了它们,到哪里去聆听阵阵秋声。

注释
中庭:庭院之中。
河汉:银河。
著:附着,承受。

赏析

  凡是写秋夜的诗,都是在月,在露,在星空上作文章,创造一个幽清寂静的世界。如唐顾非熊《月夜登王屋仙台》:“月临峰顶坛,气爽觉天宽。身去银河静,衣沾玉露寒。”就是如此。陈与义这首《秋夜》诗的前两句,也是把几般景色组合在一起,在内容上没有创新,在造句上很见工巧。如“白露洗空”著一“洗”字,把秋夜天空的爽朗形象地描绘出来,道前人所未道。同时,露在半夜后始降,降露的天必定是晴天,又与“三更”、“河汉明”的背景相吻合,足见诗人观察得很细致。

  秋天是肃杀的季节,宋玉的《九辩》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后,列举了种种秋天带给人的悲伤。从此,悲秋成为文人诗文创作的永恒主题之一,而萧瑟秋声,就成为悲秋的媒介。陈与义这首诗,前两句虽然纯粹是写景,但首句说“中庭淡月照三更”,表明了他半夜三更还在庭院中徘徊不睡,预伏下诗人是因秋而有感,难以入寐,三、四句就理应写情,表示悲秋情怀。然而诗人又偏作拗折,不但不写悲秋,反说请凌厉的秋风不要把树叶都吹尽,使得耳中缺少了沙沙的秋声。这样写,表面上是说自己不会发愁,有意寻觅秋声,唯恐缺少了引起愁思的秋声,是豁达语,实际上是作者在故作旷放,藉以抒发牢愁。

  中国古代诗歌,常常通过故意违反常情的豁达语来达到更深层次抒情的目的,如这首诗,明明是悲秋,阵阵凄凉秋声扰得他不能入睡,却正话反说,把不堪写成有趣,更突出了愁的深度。这样写法,常见不鲜,如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云:“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也是有意斡旋,寄托秋思。被称为薄命诗人的清人黄仲则,尤多此类语。如古诗有“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句,黄仲则偏说“愁多思买白杨栽”,又如重阳风雨,添人愁思,他偏说:“有花有酒翻寂寞,无风无雨倍凄凉”,都翻进一层,令人感慨。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 ► 710篇诗文 ► 9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韦庄 〔唐代〕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南中荣橘柚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
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

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

阎选阎选 〔五代〕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