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诗词取名

向子諲 〔宋代〕

1下世2。此词3,公之4绝笔也5

斜红6叠翠7。何许8花神9来献1011。粲粲12裳衣13。割得天14孙锦15一机16

1.:公字含义为公平、道理、高尚、公认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公正无私、顶天立地之意;2.:世字含义为一生、永远、今生今世、既然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专心致志、繁荣昌盛之意;3.:词字含义为词句、词曲、词章、词谱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诗情画意、口齿伶俐之意;

4.公之:公之用作人名喻指善良温婉之意。

5.笔也:笔也用作人名喻指才华横溢、文采出众之意。

6.:红字含义为成功、激情、红色、吉祥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马到成功、吉祥如意之意;

7.:翠字含义为美丽、翠筠、青绿、鲜明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如花似玉、冰清玉洁之意;

8.何许:何许用作人名喻指一言九鼎、正人君子之意。

9.花神:花神用作人名喻指楚楚动人、不同凡响之意。

10.来献:来献用作人名喻指出类拔萃、建言献策之意。

11.:瑞字含义为吉利、吉祥、玉器、祥瑞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吉祥如意、福寿康宁之意;

12.粲粲:粲粲用作人名喻指花容月貌、聪明伶俐、白璧无瑕之意。

13.裳衣:裳衣用作人名喻指仪表堂堂、花容月貌之意。

14.得天:得天用作人名喻指思维辽阔、硕果累累之意。

15.孙锦:孙锦用作人名喻指洪福齐天、千秋万代之意。

16.一机:一机用作人名喻指深谋远虑、专心致志、聪敏机灵之意。

真香12质。不3耐世间4风与56。着7意遮围8。莫放9春光1011次归12

1.真香:真香用作人名喻指赤子之心、国色天香、古道热肠之意。

2.:妙字含义为美好、神奇、青春、善良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风华正茂、婀娜多姿之意;

3.:不字含义为不偏不倚、不言而信、不凡、副词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气宇轩昂、卓尔不群之意;

4.:间字含义为间隔、间隙、参与、拔去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亲密无间、天衣无缝之意;

5.风与:风与用作人名喻指雷厉风行、一触即发之意。

6.:日字含义为温暖、和善、明朗、温和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旭日东升、光辉灿烂之意;

7.:着字含义为燃烧、计策、来源、发光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激情澎湃、有勇有谋之意;

8.:围字含义为突围、包围、围绕、周围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众星捧月、万众瞩目之意;

9.莫放:莫放用作人名喻指喜笑颜开、大将风范、多姿多彩之意。

10.春光:春光用作人名喻指积极向上之意。

11.:造字含义为造就、创造、造化、造诣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建功立业、勇往直前之意;

12.:归字含义为回到、聚拢、依附、并入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幸福如意、婚姻甜蜜之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红花多姿,绿叶茂密,是何处的花神前来呈献这一派祥瑞啊。(花草)那鲜明的衣服,真像是从织女那里割来了一织机的锦缎。
拥有真正馨香、美妙资质的花草,不能忍受人世间的风吹与日晒。(我)尽力遮拦围护花草,不想让春天的风光这样匆忙地归去。

注释
减字木兰花木:《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
红、翠:借代修辞,代指红花与绿叶。
何许:何处。
花神:掌管花的神。
献瑞:呈献祥瑞。
粲粲:鲜明的样子。
裳衣: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
天孙:指传说中巧于纺织的仙女,即织女。
机:织机。
妙质:美的资质、才德。
不耐:不能忍受。
遮围:遮拦,围护。
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
造次:仓促,匆忙。
归:归去。

赏析

  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写得艳丽浓郁,光采照人,真可谓字字珠玑,行行锦绣。但言语深处,隐然有伤感意。

  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中,前句使用代称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后一句是对眼前花繁叶茂的美景充满惊奇地赞叹,“何许”,即何处;“献瑞”中的“瑞”是祥瑞、吉祥之义。春天到来,百花盛开,千朵万朵的红花在翠绿的枝叶映衬下明艳照眼,这是何处飞来的花神为点缀人间作出的精心奉献!“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仍然着意写花态之美,前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径直以穿衣着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鲜明的样子。后句中的“天孙”即织女星,《史记·天官书》中有“河鼓大星……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的记载,在这里则指神话中精于织锦的织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这般景象只应天上才有,人间能得几回看到!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与对春光的爱惜。“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中,以纯“真”写花的香,以美“妙”写花的质,真可谓玉质天香,它们怎能经受得住浊世间的狂风吹与烈日晒的摧残!“着意遮围”之句承上启下,要小心翼翼地为百花遮风挡雨,不使它受伤害,只这样做还不行,要使百花常开不败,关键的是“莫放春光造次归”,一定要拉住春光,千万不要让它轻易随便地归去。这是词人发自心底的呼声,写尽了对盛开的充满生气、携着春光的繁花的缱绻之情。

  若沿袭自《诗经》、《楚辞》以来的传统来看,词人显然是以香花喻君子,“真香妙质”之句可见;而摧残香花的“风”、“日”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这便给予该词以深刻的社会含义。据该篇后记文字“绍兴壬申春,芗林瑞香盛开,赋此词。是年三月十有六日辛亥,公下世。此词,公之绝笔也”,可知这首词写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瑞香盛开”的春天;因词人自号“芗林居士”,可见“芗林”系指其所居之处;是年三月十六日词人要执意挽留的“春光”尚未归去,而词人却辞世而长去了,这首留世词作,便成了他向世人向春光告别的绝笔了。

猜您喜欢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

岑参岑参 〔唐代〕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凑 一作:走;似 一作:如)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馆 一作:观)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采薇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先秦〕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绝句

喻凫 〔唐代〕

银地无尘金菊开,紫梨红枣堕莓苔。
一泓秋水一轮月,今夜故人来不来。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