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诗词取名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细听1春山2杜宇3啼。一声4声是56行诗7。朝来89鸟背人飞10

1.细听:细听用作人名喻指励精图治、一丝不苟、知人善任之意。2.春山:春山用作人名喻指出类拔萃、积极向上、成熟稳重之意。3.杜宇:杜宇用作人名喻指仪表不凡、乐观积极之意。

4.一声:一声用作人名喻指忠贞不渝、丰功伟业、专心致志之意。

5.声是:声是用作人名喻指赞不绝口、丰功伟业之意。

6.:送字含义为馈赠、送还、传交、相送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之意;

7.行诗:行诗用作人名喻指妙笔生花、温文尔雅、锲而不舍之意。

8.朝来:朝来用作人名喻指出类拔萃、锦绣前程之意。

9.:白字含义为懂事、明理、纯净、光阴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明白事理、心若明镜之意;

10.人飞:人飞用作人名喻指材德兼备、随机应变之意。

1郑子2真岩34卧,趁5陶元6亮菊7花期8。而今910诵北山1112

1.:对字含义为正确、正常、回答、互相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一帆风顺、明辨是非之意;

2.郑子:郑子用作人名喻指花开富贵、谦虚谨慎、出类拔萃之意。

3.真岩:真岩用作人名喻指高大威武、赤子之心、坚定不移之意。

4.:石字含义为坚固、坚强、坚持、专注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坚强勇敢、不饶不折之意;

5.:趁字含义为趁时、趁心、趁意、机会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勇往直前、机智果敢之意;

6.陶元:陶元用作人名喻指堂堂正正、眉开眼笑、独占鳌头之意。

7.亮菊:亮菊用作人名喻指顶天立地之意。

8.花期:花期用作人名喻指指日可待、花容月貌、婀娜多姿之意。

9.而今:而今用作人名喻指百事大吉、马到成功、焕然一新之意。

10.:堪字含义为可以、能够、堪能、忍受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能谋善断、运筹帷幄之意;

11.北山:北山用作人名喻指坚不可摧、心胸宽广之意。

12.:移字含义为移植、移动、移文、转移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日新月异、与时俱进之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的春天。辛弃疾从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至光宗绍熙二年(1191)冬,被罢黜闲居上饶带湖整整十个春秋。绍熙二年又被南宋当局任命福建提点刑狱,时年五十三岁。这首词是在赴闽时写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听到春山杜鹃一声声啼叫,既是为我送行,又是盼我早日归来。早上飞来的白鸟似乎是在责怪我违背誓言与其分离。
我当初想效仿郑子真,陶渊明终老田园,对着岩石坐卧,学陶元亮赏菊。现在我出仕做官,恐怕要被人用《北山移文》来耻笑了。

注释
杜宇:又名杜鹃、子规,鸟名。鸣声凄历,能使旅客起思乡之念。
白鸟:水鸟。上句的杜宇的送行诗与这句的白鸟背人飞,都是不忍相别的意思。“白鸟背人飞”尚含有返回的象征。
郑子真:汉时谷口人。
陶元亮:陶渊明名元亮。
《北山移》:即《北山移文》。

赏析

  上片写景,借鸟语传情。辛弃疾对他的重新出任,并没有一般失意文人在偶然得意时的那种“春风得意马啼疾”的快感。相反,他写了这样一个开头:“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当他在春山间行走时侧耳倾听,杜鹃鸟一声声长啼,很有抒情意味,仿佛是为他而写下的抒情诗一样。然而杜鹃的啼鸣,古人都以其声如“不如归去”,能动旅客怀归之思。那么作者只见它送行的殷勤,不觉它劝归的意思,显然是在装糊涂。这里说“送行”,是嘱他别忘归来之意,表达了作者未出行即思归乡的心境。末句突然一个反顿:“朝来白鸟背人飞。”借白鸟见他出山,就因怨愤背飞而去来显化自己的矛盾心情。这里仿佛是目遇心感,随缘而得,但其实是经过构思,富有深意的。因为第一,作者用了自己的旧典:当年他初隐带湖,就在词里表示过与盟鸟结盟,永不背叛,(《水调歌头·盟鸥》)而今居然食言了。第二,作者还借用《列子》典故,表明当人有了机心之后,白鸥自会识破而远飞避害。而今白鸥见他就背飞而去,显然是不满于他那欲有作为的机心。所以白鸟这个意象,虽然取象于当前,但一能显示他的自笑机心,二能显示他的自笑背盟,措意曲折而深隐。

  下片写情,借典故寄意。前两句,借汉代隐士郑子真屡受诏书而不肯出,东晋大隐士陶渊明一挂冠即至死不仕的典故,表明当年自己也曾像郑子真,陶渊明一样,隐于岩石下,手把菊花饮。末句突然一个反转,以前人讽刺同隐者违约出仕而作的《北山移文》,来自嘲自己的愧对山中故人,不能像郑子真,陶渊明一样坚定其志,却是半道背盟了。这次出山,与其说是为国家建功立业,不如说是对这些年来久已习惯了的“隐逸生涯”的背叛。值得注意的是,他不待山中故友起而讽刺自己,就已经感到这种大谈归隐之趣后再出仕的行为可吃可羞,说“而今堪诵”,这表明,作者此时确实面临着心理上的压力。这压力,是作者用世与避世的矛盾心情的充分反映。

  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借物借事传情达意,把准确和曲折的效果相结合。在结构上,上下两片都采用前二后一的逆转句式,使重心落在每片的末句。而两片之间,结构对称,表意均衡,显得整饬、有力。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 ► 897篇诗文 ► 1385条名句

猜您喜欢

绝句

志南 〔宋代〕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秋思

李白李白 〔唐代〕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黄庭坚黄庭坚 〔宋代〕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