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莲诗词取名

刘因刘因 〔元代〕

瘦影亭1亭不2自容3,淡香4杳杳欲5谁通6

1.影亭:影亭用作人名喻指俊俏清爽、娉娉婷婷、婀娜多姿之意。2.亭不:亭不用作人名喻指卓尔不群、俊俏清爽、巍然挺立之意。3.自容:自容用作人名喻指宽容大度、自强不息之意。

4.淡香:淡香用作人名喻指清微淡远、抱朴含真、国色天香之意。

5.:欲字含义为希望、需要、渴望、婉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敏而好学、志存高远之意;

6.:通字含义为博识、通达、显贵、全部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财运亨通、好运好命之意;

1堪翠2减红3销际4,更在5江清6月冷78

1.:不字含义为不偏不倚、不言而信、不凡、副词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气宇轩昂、卓尔不群之意;

2.:翠字含义为美丽、翠筠、青绿、鲜明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如花似玉、冰清玉洁之意;

3.:红字含义为成功、激情、红色、吉祥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马到成功、吉祥如意之意;

4.:际字含义为机会、国际、欣赏、交际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乘时乘势、蛟龙得水之意;

5.更在:更在用作人名喻指满面春光、扭转乾坤、应运而生之意。

6.江清:江清用作人名喻指洁身自好、抱负不凡、大雅君子之意。

7.月冷:月冷用作人名喻指美轮美奂、出尘脱俗、从容不迫之意。

8.:中字含义为忠心、中间、忠诚、当中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忠肝义胆、励精图治之意;

拟欲青1房全晚23,岂知4白露5已秋67

1.:青字含义为青色、青春、青史、青出于蓝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活力四射、旭日东升之意;

2.全晚:全晚用作人名喻指才德兼备、尽善尽美、和和美美之意。

3.:节字含义为节操、节省、礼貌、季节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正气浩然、彬彬有礼之意;

4.岂知:岂知用作人名喻指聪明伶俐、博古通今之意。

5.白露:白露用作人名喻指冰雪聪明、明白事理、美丽贤淑之意。

6.已秋:已秋用作人名喻指硕果累累、指日可待之意。

7.:风字含义为韵致、风度、气度、风俗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雷厉风行、宽宏大量之意;

1衰老2眼依然34,莫放5扁舟6酒易空7

1.:盛字含义为兴旺、炽烈、丰富、华美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兴旺发达、博学多识之意;

2.:老字含义为敬爱、敬重、受人尊敬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谈笑风生、见多识广之意;

3.依然:依然用作人名喻指言而有信、善良温顺、有口皆碑之意。

4.:在字含义为在所不辞、无所不在、青春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抱诚守真、应运而生之意;

5.莫放:莫放用作人名喻指喜笑颜开、大将风范、多姿多彩之意。

6.:舟字含义为飞舟、兰舟、方舟、扁舟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自立自强、勇往直前之意;

7.易空:易空用作人名喻指得心应手、回归自然、谦谦君子之意。

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是托物寄意之作。诗人生于蒙古军灭金之后的1249年,其时南宋政权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宋亡后他也一度被迫仕元,任赞善大夫之职,虽然不久借口母病辞归.但始终悔恨自己的失节。这首诗就是借咏秋莲来写自己无可奈何的处境和难全晚节的悔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盛开在夏季的莲花到了秋天经受不住风霜的侵袭而渐渐凋萎了,淡淡的香气飘得很远,是想同谁人通消息呢?
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秋莲的花叶已经败落了。
本来还以为莲蓬成长起来可以保持秋莲的晚节,哪里知道白露之时秋风已经刮起。
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世的变化一样,盛衰都在我的老眼中历历分明,还是不要让小船上的酒杯空着,珍惜眼前的好时光吧。

注释
秋莲: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有一篇著名的散文《爱莲说》,借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寄托高洁的志趣。这首咏物诗,以秋莲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感情真挚沉痛,理趣隽永,从中可以看出宋代理学对刘因的深刻影响。
亭亭:耸立的样子。
不自容:形容荷茎细弱不能自持。
杳杳:深远的样子。此处形容香气飘得很远。
欲谁通:想同谁人同消息呢?
不堪:不能忍受。
翠减红销:指秋天红花凋残,绿叶飘零。
拟:打算。
青房:指莲蓬。
白露:节气名,这里亦可解释为露水。
盛衰:有双关之意,既可指莲花的盛衰,也可以指世代的盛衰、朝代的更迭。
老:这里借指阅历多有经验。
莫放:不要让,不要使得。
扁舟:小舟。

赏析

  孟浩然诗有“看取莲税净,应方不染心”之句;周敦颐谓。莲,花之君于者也”,极赞其。出淤泥而不染”。自古以来,莲花便是人们心圆中高洁品性的象征,诗家墨客每每称叹颂美,寄情写意,留下不少名篇佳句。

  然而,刘因这首《秋莲》却独脱旧制,不是正面歌颂莲花之洁美形质,而是以深沉抑郁的笔调伤惋秋后莲花之凋萎衰残。诗旨所在,是对美好事物横遭厄运的悼惜,也是自己坎坷身世、苦闷心绪的写照,别具一番情味,别呈一种意趣。

  首联开笔于“瘦影”二字,写出了“秋莲”枯衰的躯形,虽然仍是“亭亭”竖起,却瘦弱乏力,难以自持。“影”固如此,“香”更微淡,杳杳飘散之时,不知欲与谁相通消息。“不自容”,已见立身极其不易,随时均有倒下的可能;“欲谁通”,又显寂寞无朋,四周寻不到足以互慰的同伴,自怜、自叹、孤立、怅惘,种种辛酸情绪在两句中流露无遗。

  颔联进一步针对。秋莲’的遭遇与严酷的环境作了具体描述,当日盛开的花朵凋谢了,碧绿的叶子枯萎了,正是不堪忍受的“翠减红销”之际。尤有甚者,眼前的环境,江水清凉,月色冷漠,更增添了寒惨凄苦的气息。如果说前两句写了“秋莲”萎顿落寞的状态,那么,这两句则点明造成此种状态的原因是大自然消长生杀的基本规律所致,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

  颈联笔意转深,谓“秋莲”虽已落尽铅华,却欲留得青青莲房,以保持美好的“晚节”;不料白露寒霜中吹来了凛冽秋风,连这一颗微小的秋实也将被横扫净尽。显然无论往日的花开得何等鲜艳,无论它的本质何等洁美,在严酷的季节,面临无情的风霜,“秋莲”被摧残而衰亡的命运是不可逃脱的。

  至此,这三联六句,字面上是句句写“秋莲”,但实际上却是处处写诗人自己。联系刘因的身世,他是南宋入元的遗民,作为元初的一位有影响的诗人,他在不少诗作中表露了对宋朝的追忆和怀恋、对当代政治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坎坷遭遇的感伤。这首诗正是以象征的手法,借咏“秋莲”来寄托感慨,诗中所写“秋莲”的一切情状都暗示着诗人自身的遭遇。因此,尾联两句,便明确点出世道、人生的盛衰变化,在自己眼中依然历历分明,还是聊且逍遥自乐,不要令小船上的酒杯空着。于愁闷之时想到了酒,希望在“醉乡”中逃避现实、自我完善,这是古代历遭磨难的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常常采用的一种“解脱”手段;就诗歌作品中的此类内容而论,所造成的感情韵味,则宛如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

  这首律诗以四分之三的笔墨吟咏秋莲,笔触细腻入微,既写了此花在特定环境下的形态、香气、色泽、花实,又写了江、月、风、露等与之同时并存的自然景物。其中以“瘦影亭亭”对“淡香杏杏”、“翠减红销”对“江清月冷”(此为句中对)。“青房全晚节”对“白露已秋风”,均见工巧贴切,独开新意。至于末两句的抒情,可谓真挚沉痛,寓旨幽深,为读者留下了品味回思的余地。

刘因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 ► 275篇诗文 ► 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李白 〔唐代〕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席 一作:去)

公刘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 〔先秦〕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秋别

罗邺 〔唐代〕

别路垂杨柳,秋风凄管弦。
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