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万之京诗词取名

李颀李颀 〔唐代〕

朝闻1游子23离歌4,昨夜微5霜初67河。

1.朝闻:朝闻用作人名喻指学识渊博、乐观积极、德高望重之意。2.游子:游子用作人名喻指气定神闲、从容自如之意。3.:唱字含义为唱歌、吟唱、唱晓、歌曲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多才多艺、朝气蓬勃之意;

4.:歌字含义为歌声、奏乐、歌唱、情歌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能歌善舞、活泼大方之意;

5.夜微:夜微用作人名喻指精致美丽、孜孜不倦、勤奋好学之意。

6.霜初:霜初用作人名喻指不染纤尘、高风亮节之意。

7.:渡字含义为渡越、渡过、渡江、渡船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勇往直前、坚强勇敢之意;

鸿雁12堪愁里听3,云山45是客6中过7

1.鸿雁:鸿雁用作人名喻指锦绣前程、展翅高飞之意。

2.:不字含义为不偏不倚、不言而信、不凡、副词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气宇轩昂、卓尔不群之意;

3.里听:里听用作人名喻指健步如飞、安邦治国、行成于思之意。

4.云山:云山用作人名喻指知书达理、成熟稳重、出类拔萃之意。

5.:况字含义为更加、况荣、况复、赐予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冰清玉洁、超凡脱俗之意;

6.是客:是客用作人名喻指有口皆碑、受人尊重之意。

7.中过:中过用作人名喻指赤诚相待、才智过人之意。

关城1树色2催寒近3,御苑4砧声向5晚多6。(树7 一作8:曙9)

1.关城:关城用作人名喻指乐于助人、永不放弃之意。

2.树色:树色用作人名喻指花容月貌、慈目善眉之意。

3.寒近:寒近用作人名喻指铮铮铁骨、和蔼可亲、傲霜独立之意。

4.御苑:御苑用作人名喻指一统天下、兴国安邦之意。

5.声向:声向用作人名喻指名扬四海、声名远播之意。

6.晚多:晚多用作人名喻指和和美美、学识广博之意。

7.:树字含义为树木、种植、培育、建立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光明磊落、成熟稳重之意;

8.一作:一作用作人名喻指专心致志、忠贞不渝、善始善终之意。

9.:曙字含义为阳光、光彩、希望、天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前程万里、前程似锦之意;

莫见1长安2行乐34,空令5岁月67蹉跎。

1.莫见:莫见用作人名喻指善解人意、远见卓识、有口皆碑之意。

2.长安:长安用作人名喻指竹报平安、安居乐业、出类拔萃之意。

3.行乐:行乐用作人名喻指游刃有余、辛福美满、雷厉风行之意。

4.:处字含义为长处、益处、好处、果敢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当机立断、深思熟虑之意;

5.空令:空令用作人名喻指回归自然、心旷神怡之意。

6.岁月:岁月用作人名喻指老成练达、冰雪聪明、出尘脱俗之意。

7.:易字含义为改变、和睦、愉悦、容易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得心应手、马到成功之意;

创作背景

  魏万后改名魏颢。他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因慕李白之名,南下到吴、越一带访寻,最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计程不下三千里。李白很赏识他,并把自己的诗文让他编成集子。临别时,还写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送他。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像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作者晚年在洛阳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薄霜刚刚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实在不忍听那鸿雁哀鸣,何况是那与故乡遥隔千山万水,身在旅途的异乡客。
潼关晨曦寒气越来越重,天气愈来愈冷,京城深秋捣衣声愈接近傍晚愈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注释
魏万:唐肃宗上元元年进士(760年)。尝居王屋山,号王屋山人,后改名魏颢,是盛唐诗人李颀的晚辈朋友。
游子:指魏万。
离歌:离别的歌。
微霜:薄霜,指秋意已深。
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河。
“鸿雁”二句:设想魏万在途中的寂寞心情。
客中:即作客途中。
关城:指潼关城。
树色:有的版本作“曙色”,黎明前的天色。
催寒近: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愈来愈冷。
御苑:皇家花苑,代指长安。
砧声:捣衣声。
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
“莫见”句:勉励魏万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年华。
蹉跎:此指虚度年华。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此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首联用山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朝,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融合在一起,以自己的心情来设想、体会友人跋涉的艰辛,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切的友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并及时对友人进行劝勉。全诗自然真切,情深意长,遣词炼句尤为后人所称道。

  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山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游应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明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明晚多。”是诗人对远行客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御苑砧声”,发人深想。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明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山装手法,加强、加深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山”——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明”字,更见推敲之功。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 ► 134篇诗文 ► 89条名句

猜您喜欢

宫中词

朱庆馀朱庆馀 〔唐代〕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燕歌行

高适高适 〔唐代〕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飘飖 一作:飘摇;无所 一作:更何)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