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

辛弃疾 〔宋代〕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

创作背景

  辛弃疾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初,辛弃疾出任福建提点刑狱。是年冬天,被宋光宗赵淳召见,由三山(今福建福州)赴临安。虽然新年将到,也只得立即起程,当时正免官家居的陈岘(字端仁)为他设宴饯行。在陈端仁为他饯行的宴会上,写了这首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恨啊!实在更长恨!我把它剪裁成《短歌行》。及时唱歌行乐吧!什么人了解我,来为我跳楚舞?听我唱楚狂人接舆的《凤兮》歌?我在带湖既种了九畹的兰花,又栽了百亩的蕙,到了秋天可以吃菊花的落花。在我的门外有沧浪的清水可以洗我的丝带。
  请问:一杯酒与身后名誉,哪一件重要?身后名当然重要。但是,现今是人间万事都是本末倒置,毫发常常是重的,而泰山却倒很轻。最悲伤也没有比生离死别更悲伤的,最欢乐也没有比结识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更欢乐的。这是古今以来儿女的常情。富贵不是我谋求的事,还是回到带湖的家去,与我早已订立过同盟的老朋友白鸥聚会的好。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壬子:指绍熙三年(1192年)。陈端仁:即陈岘,字端仁,闽县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曾先后任平江守、两浙转运判官、福建市舶。淳熙九年在四川安抚使任上罢职回家。给事,给事中,官名。为门下省。宋制,门下省的给事中有四人,掌管:侍从规谏,掌读中外出纳,日编章奏目录以进,驳正政令失当,考其稽违而纠正之。(见《宋史·职官志》门下省条)
长恨复长恨二句:长恨,即《长恨歌》。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短歌行》,乐府平调曲名。《乐府解题》:“魏武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晋陆机‘置酒高堂,悲来临觞。’皆言当及时为乐。”
何人为我楚舞二句:《史记·留侯世家》:汉高祖刘邦欲废吕后的儿子,另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事情没有成。“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楚狂声,楚国的狂人接舆的《凤兮歌》。接舆曾路过孔子的门口,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见《论语·微子篇》)
余既滋兰九畹三句:《离骚》:“余既滋兰 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 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门外沧浪水二句:《孟子·离屡篇》:“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缨,丝带子。这两句的意思是:对清水、浊水态度要明确,不要然然可可。表示了他刚正清高的品德。
毫发常重泰山轻:这是说人世间的各种事都被颠倒了。
悲莫悲生离别三句: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识。”这里是对陈端仁说的。表示对陈端仁有深厚的感情。
富贵非吾事二句:陶渊明《归去来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鉴赏

  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是一首感时抚事的答别之作。

  此词上人分两层,前两韵是第一层,直接抒写诗人的赵长恨”和赵有恨无人省”的感慨。作者直接以赵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句开篇,乍看似觉突兀;其实稍加思索,就会明白其为刻的感情背景。由“北方金朝的入侵,战乱不息,被占区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这对“一个志在恢复的爱国者来说,不能不为此而感到为切的痛恨。如此赵长恨”,在赵饮饯席上”难以尽言,所以词人只能用高度浓缩的语言,把它赵裁作短歌行”。赵短歌行”,原是古乐府《平调曲》名,多用作饮宴席上的歌辞。词人信手拈来,融入句中,自然而巧妙地点明了题面。赵长恨”而赵短歌”,不仅造成形式上的对应美,培主要的是显示出那种恨不得尽言而又不能不言的情致。赵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一句,合用了两个典故。据《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刘邦赵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由“留侯张良设谋维护太子,此事只好作罢,戚夫人因向刘邦哭泣,刘邦对她说:赵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中表达了刘邦事不从心、无可奈何的心情。又《论语·微子篇》载,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从政,疲“奔走,《论语》因称接舆为赵楚狂”。辛弃疾在这里运用这两个典故,目的是为了抒发他虽有满腔赵长恨”而又无人理解的悲愤,一个赵狂”字,培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从遣词造句看,这一韵还妙在用赵何人”呼起,以反诘语气出之,大大增强了词句的感人力量;而赵为我楚舞”,赵听我楚狂声”,反复咏言,又造成一种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词人在直抒胸臆以后,紧接着就以舒缓的语气写道:赵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培餐英。”一韵三句,均用屈原《离骚》诗句。前两句径用屈原原句,只是赵兰”字后少一赵之”字,赵畹”字后少一赵兮”字。赵餐英”句则从原句赵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而来。兰、蕙都是香草,赵滋兰”、赵树蕙”,是以培植香草比喻培养自己美好的品德和志节。而赵饮露”、赵餐英”,则是以饮食的芳洁比喻品节的纯洁和高尚。作者在这里引用屈原诗句,并用赵滋兰”、赵树蕙”之词,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节和情操。屈原在忠而被谤、贤而见逐的情况下,仍然坚定地持其赵内美”和赵修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词人在遭朝中奸臣谗言排挤,被削职乡居的情况下,依然不变报国之志,表明自己决不肯随波逐流与投降派同流合污,沆瀣一气。赵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句,仍承前韵词意,从另一个角度表明自己的志节和操守。这里又用一典。《楚辞·渔父》中说,屈原被放逐,赵游“江潭”,赵形容枯槁”,渔父问他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屈原说:赵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劝他赵与世推移”,不要赵为思高举”,自讨其苦。屈原说:赵宁赴湘流,葬“江鱼之腹”,也不肯赵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渔父听后,一边摇船而去,一边唱道:赵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思是劝屈原要善“审时度势,采取从时随俗的处世态度。词人化用此典,意在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志节情操。

  下人头三句赵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遥应篇首,意在抒发自己理想无从实现的感慨,情绪又转入激昂。据《世说新语·任诞》载,西晋张翰(字季鹰),为人赵纵任不拘”,有人问他:赵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他说:赵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词人用张翰的典故,乃是牢骚之气。

  他的抗金复国理想难以实现,志业难遂,还要那赵身后”的虚名干什么!词人为什么会发此牢骚呢?辛弃疾接着写:赵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轻。”这一韵是全词的关键所在,道出赵长恨复长恨”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南宋统治集团轻重倒置,是非不分,置危亡“不顾,而一味地苟且偷安。这是词人对南宋小朝廷腐败政局的严厉批判和愤怒呼喊。最后两韵是下人第二层,通过写惜别再一次表明自己的心志,词人的情绪这时又渐渐平静下来。前三句写惜别,用屈原《九歌》点明恨别乐交乃古往今来人之常情,表明词人和饯行者陈端仁的情谊为厚,彼此都不忍离别之情。赵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一句,又引用两个典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赵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生“东晋末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赵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序》),赵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因有是辞。这里词人引用陶诗,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以表明自己的心迹。赵归与白鸥盟”,是作者从正面表明自己的心迹。据《列子·黄帝篇》载,相传海上有位喜好鸥鸟的人,每天早晨必在海上与鸥鸟相游处,后遂以与鸥鸟为友比喻浮家泛宅、出没云水间的隐居生活。在这里,词人说归来与鸥鸟为友,一方面表明自己宁可退归林下,也不屑与投降派为伍,另一方面也有慰勉陈端仁之意。

  与一般的离别之词不同,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虽是答别之词,却无常人的哀怨之气。通观此篇,它答别而不怨别,溢满全词的是他感时抚事的悲恨和忧愤,而一无凄楚或哀怨。词中的声情,时而激越,时而平静,时而急促,时而沉稳,形成一种豪放中见沉郁的艺术情致。此外,词中还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不仅丰富了词的含蕴,而且对抒发词人的志节等,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猜您喜欢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孟浩然 〔唐代〕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史达祖史达祖 〔宋代〕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水仙子·渡瓜洲

赵善庆 〔元代〕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