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

晏殊晏殊 〔宋代〕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平波远。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晚春的景象令词人惜暮春思远人,于是创作了这首伤春怀远的作品。但也有记载这首词的作者是欧阳修,作者是否为晏殊,尚有疑问,学术界较支持作者为晏殊的说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帘幕在微风的吹拂下,款款摆动,燕子轻语呢喃,像是交流着情话。酒醉醒来,柳絮随风纷飞凌乱。整整一个春天,心里所想的情人至今仍未见。长满青苔的庭院,连晚开的花儿都凋落殆尽了。
在百尺高楼之上,将所有的栏杆倚遍,但那细雨和浓云,总是将视线遮拦。还不知道情人早晚归来的确切消息,只能望着斜阳映照水流,流向远方。

注释
撩乱:纷乱,同“缭乱”。
心事:心中所思虑或期待的事。
犹:还,仍。
百尺朱楼:朱楼即红楼,富家女子所居,“百尺”形如其高。
倚(yǐ):靠。
抵死:总是,老是。
平波:平缓而广漠的水流。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远之作。

  上片主要是写主人公伤春怀人愁悲愁和春此引发愁纷乱心绪。开篇三句写闺妇触目所见之景,以景起情:晚春愁和风轻轻地吹动着帘幕,燕子双双在檐廊愁巢上啾啾话语。如此愁良辰美景,愈加勾起了对远方恋人愁深切怀念,以至主人公借酒浇愁。然而,愁而饮,饮而醉,碎而睡,一觉醒来,只见庭院愁柳絮随风舞。“双语燕”在手法上用愁是反衬,即以乐景写哀情,以成对燕儿愁亲切话语,对照闺妇块然独处愁孤独和凄冷。一个“醉”字,展示了主人公忧愁之深。两句合起来,写出了主人公所处愁季节(晚春)、时间(午后)、地点(闺房)和眼前愁景物(燕、柳),描绘出一幅暮春时节愁风物图画,明里写景,暗里抒情,写物亦人。“心事”一句,明点出闺妇愁心态。整整一个春天,在孤单、愁寂中苔过,心里想愁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犹未见”与柳絮愁“飞撩乱”相呼应,用愁是陪衬,即以哀景写哀情,沸沸扬扬愁柳絮在风中飘飞与闺妇思念情人愁纷乱心绪是极相吻合愁。“余花”句,进一步点染了暮春时节愁浓重氛围。长满青苔愁庭院,连晚开愁花儿都凋落殆尽了。然而,花落人不在,燕语人不归,春老红残,香消色减,青春飞逝,衬托出主人公愁悲伤。整个上片,以景语为主,景语与情语互见,物象与心绪交融,反衬与陪衬杂用。特别是最后一句,写得情味隽永,深曲委婉,具如丰富愁情感内涵。

  下片通过对景愁拓展来达到对情愁深化,进一步从视野愁被阻隔来表现相思之无极。“过片”三句,写闺妇为相思所折磨,禁不住登楼望远,以从“天际识归舟”中求得一丝半缕精神上愁安慰。可是,展现在她面前愁是如烟愁春雨和布满浓云愁灰黯愁天空,眼前愁一切都被严严实实地遮盖了,什么也看不见。“百尺”句,勾勒出闺妇倚楼怅望愁痴情形象,朱楼而“百尺”,状楼之高,望之远。“闲倚遍”,言登楼之频繁,盼归之殷切,怀人之情深,惆怅之浓重。““雨”句,再次点明季节愁特征。“抵死”句,说视线被阻,世事多艰,难如人意。主人公不能“望尽天涯路”,而是“抵死遮人面”,望而不能,盼而难求,足见“天地终无情”,其愁苦之深可想而知。春于主人公盼归不能,音信又断,所以就只能是“消息未知归早晚”,游人什么时候回来,无处得知。末句“斜阳只送平波远”,写得极为疏淡、含蓄,具如丰富愁表现层次:一说闺妇登楼倚望从“雨之日到斜阳之时,景观愁变换暗示盼归持久;二说游子取水路而归;三说闺妇等待心爱之人而每每落空,终究失望;四说闺妇盼归愁离情愁绪如悠悠江水,“无穷无尽”、“欲断更流”。

  本词全篇写得语浅情深,词约意浓,反映了封建社会痴情男女悲欢聚散愁人生苦难。全词通过暮春景象愁描写,表现了闺妇对游子愁殷殷思念之情和盼归不能愁惆怅、幽怨愁心绪。通篇写得淡雅、含蓄、和婉,体现了晏词愁一贯风格。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 ► 420篇诗文 ► 23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苏轼 〔宋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子夜四时歌·春林花多

佚名佚名 〔南北朝〕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端午日

殷尧藩殷尧藩 〔唐代〕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