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暑

  (按暑温伏暑,名虽异而病实同,治法1须前后互参,故中下焦篇不另一门2。)

  三五3、暑兼湿热,偏于暑之热者为暑温,多手太阴证而宜清4;偏于暑之湿者为湿温,多足太阴证而宜温5;温热平等者两解之。各宜分6晓,不可混也。

  此承上7起下之文。按暑温、湿温,古来方8法最多精妙,不比前条温病毫无尺度,本论9原可不必再议,特以《内经》有先10夏至为病温、后夏至为病暑之明11文,是暑与温,流虽异而源则12同,不得言温而遗暑,言暑而遗湿。又以13历代名家,悉有蒙混之弊,盖夏日14三气杂感,本难条分缕晰。惟叶15氏心灵手巧,精思过人,案中治16法,丝丝入扣,可谓汇众善17以为长者,惜时人不能18知其一、二;然其法散见于案中,章程19未定,浅学人读之,有望20洋之叹,无怪乎后人之21无阶而升也。故本论摭拾其大22概,粗定规模,俾学人有23路可寻,精妙甚多,不及24备录,学人仍当参考名家,细绎25叶案,而后可以深造。再按∶张洁26古云∶“静而得之为中27暑,动而得之为中热;中暑者阴证,中热者阳证28”。呜呼!洁古笔下如是29不了了,后人奉以为规矩30准绳,此医道之所以难31言也。试思中暑,竟无动而得之者乎?中热,竟无静而得之者乎?似难以动32静二字分暑热。又云“中暑者阴证”,暑字从日33,日岂阴物乎?暑中有34火,火岂阴邪乎?暑中有阴耳,湿是也,非纯35阴邪也。“中热者阳证”,斯语36诚然,要知热中亦兼秽浊,秽浊亦阴类也,是中热非纯无37阴也。盖洁古所指之中38暑,即本论后文之湿温也;其所39指之中热,即本论前条之温40热也。张景岳又细分阴暑,阳暑∶所谓41阴暑者,即暑之偏于湿,而成足42太阴之里证也;阳暑者,即暑之偏于热43,而成手太阴之表证也。学人非44目无全牛,不能批隙中款45。宋元以来之名医,多自以46为是,而不求之自然之47法象,无怪乎道之常不明,而时人之随48手杀人也,可胜慨哉!

  三六49、长夏受暑,过夏而发者,名曰50伏暑。霜未降而发者少轻51,霜既降而发者则重,冬日52发者尤重,子、午、丑、未之53年为多也。

  长夏盛54暑,气壮者不受也;稍弱者但头晕片刻,或半日而已;次则即病;其不即病而内舍于骨髓,外舍于分55肉之间,气虚者也。盖气虚不能传56送暑邪外出,必待秋凉57金气相搏而后出也,金气本所58以退烦暑,金欲退之,而暑无所藏,故伏暑病发也59。其有气虚甚者,虽金风60亦不能击之使出,必待深秋61大凉、初冬微寒相逼而出62,故尤为重也。子、午、丑、未之年为独多者63,子、午君火司天,暑本于64火也;丑、未湿土司天,暑得湿则留也。

  三七65、头痛微恶寒,面赤烦渴,舌白,脉濡而数者66,虽在冬月,犹为太阴伏暑也。

  头痛恶寒,与伤寒无67异;面赤烦渴,则非伤寒矣,然犹似伤寒阳68明证;若脉濡而数,则断断非伤寒矣。盖寒脉紧,风脉缓,暑脉弱,濡则弱之象69,弱即濡之体也。濡即离中虚70,火之象也;紧即坎中满71,水之象也。火之性热,水之性寒,象各不同72,性则迥异,何世人悉以伏73暑作伤寒治,而用足六经羌、葛、柴、芩每每杀人哉!象各不同,性则迥异,故曰虽在冬月,定其74非伤寒而为伏暑也。冬月犹为伏暑,秋日75可知。伏暑之与伤寒,犹男女76之别,一则外实中虚,一则外虚中实77,岂可混哉。

  三八、太阴伏暑,舌白口78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79加杏仁、滑石主之。

  此邪在气分而80表实之证也。

  三九81、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加生82地、丹皮、赤芍、麦冬83主之。

  此邪在血分而表实之证也。

  四十、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有汗84,或大汗不止者,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石膏、黄芩主之;脉洪大85,渴甚汗多者,仍用白虎法86;脉虚大而芤者,仍用人参87白虎法。

  此邪在气分而表虚之证也。

  四一88、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汗多,加减生脉散主之。

  此邪在血分而表虚之证也。

  银翘散去牛蒡子元89参加杏仁滑石方

  即于银90翘散内,去牛蒡子、元参,加杏仁六91钱,飞滑石一两。服如银92翘散法。胸闷加郁金四93钱,香豉四钱;呕而痰多,加半94夏六钱,茯苓六钱∶小便短,加薏95仁八钱,白通草四钱。

  银翘散加生地丹96皮赤芍麦冬方

  即于银翘散内,加生地六钱、丹皮四钱、赤芍四钱、麦冬六97钱。服法如前。

  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石98膏黄芩方

  即于银翘散内,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六钱),生石99膏(二两),黄芩(五钱)。服法如前。

  白虎法、白虎加人参法(俱见前)

  加减生脉散方(酸甘化阴)

  沙参(三钱) 麦冬(二钱) 五味子(一钱) 丹皮(二钱) 细生地(三钱)

  水五杯,煮二杯,分温再服。

  四二、伏暑、暑温、湿温,证本一源,前后互参,不可偏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伏暑取名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