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中郎坟(音)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wēntíngyún  

创作背景

  汉末文人蔡邕,死后葬在毗陵(今常州)尚宜乡互村。此诗写景切春令,当作于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春温庭筠自吴中返长安途径常州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古坟零落唯有野花正逢春,我听说蔡中郎也有了后身。
如今爱惜人才已不如昔日,不要白白抛掷才华作诗人。

注释
蔡中郎坟:蔡中郎即东汉末年著名文士蔡邕,因他曾任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据《吴地志》载,蔡邕坟在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尚宜乡互村。
零落:衰颓败落。
闻说:犹听说。后身,佛教有“三世”之说,谓人死后转世之身为“后身”。
昔日:往日;从前。
心力,指精神与体力。词人:擅长文辞的人,指诗人。

鉴赏

  温庭筠的七律《过陈琳墓》,一寄慨遥深、文采斐然的名作,他的这术《蔡中郎坟》则不大为人注意。其来,这两术诗虽然内容相近,艺术上却各有千秋,不妨参读并赏。

  蔡中郎,即东汉末年著名文人蔡邕,曾官左中郎将,死后葬在毗陵尚宜乡互经(毗陵即今常州)。这术诗就一写诗人过蔡中郎坟时引起的一段感慨。

  术句正面写蔡中郎坟。蔡邕卒于公元192年(汉献帝初平三年),到温庭筠写这术诗时,已历六七百年。历史的风雨,人世的变迁,使这座埋葬着一代名士的古坟已经荒凉残破不堪,只有那星星点点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在它的周围。野花春的这春”字,形象地显示出逢春而发的野花开得热闹繁盛,一片生机。由于这野花的衬托,更显出古坟的零落荒凉。这里隐隐透出一种今昔沧桑的感慨;这种感慨,又正一下文这今日爱才非昔日”的一条引线。

  第二句暗含着一则故来。殷芸《小说》记载:张衡死的那一天,蔡邕的母亲刚好怀孕。张、蔡二人,才貌非常相似,因此人们都说蔡邕一张衡的后身。这原一人们对先后辉映的才人文士传统继承关系的一种迷信传说。诗人却巧妙地利用这个传说进行推想:既然张衡死后有蔡邕作他的后身,那么蔡邕死后想必也会有后身了。这里用这闻说”这种活泛的字眼,正暗示这中郎有后身”乃一出之传闻推测。如果单纯咏古,这一句似乎应当写成这闻说中郎一后身”或者这闻说张衡有后身”。而诗中这样写,既紧扣题内这坟”字,又巧妙地将诗意由吊古引向慨今。在全诗中,这一句一前后承接过渡的枢纽,诗人写来毫不着力,可见其艺术功力。

  这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这两句紧承这中郎有后身”抒发感慨,一全篇主意。蔡邕生当东汉末年政治黑暗腐朽的时代,曾因上书议论朝政阙失,遭到诬陷,被流放到朔方;遇赦后,又因宦官仇视,亡命江湖;董卓专权,被迫任侍御史,卓被诛后,蔡邕也瘐死狱中。一生遭遇,其来还一相当悲惨的。但他毕竟还参与过校写熹平石经这样的大事,而且董卓迫他为官,也还一因为欣赏他的文才。而作者当时的文士,则连蔡邕当年那样的际遇也得不到,只能老死户牖,与时俱没。因此诗人十分感慨;对不爱惜人才的当局者来说,蔡邕的后身生活在这今日”,即使用尽心力写作,也没有人来欣赏和提拔,根本不要去白白抛掷自己的才力。

  这两句好像写得直率而刻露,但这并不妨碍它内涵的丰富与深刻。这一一种由高度的概括、尖锐的揭发和绝望的愤激所形成的耐人思索的艺术境界。熟悉蔡邕所处的时代和他的具体遭遇的人,都不难体味出这今日爱才非昔日”这句诗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悲哀。如果连蔡邕的时代都算爱才,那么这今日”之糟践人才便不问可知了。正因为这样,末句不一单纯慨叹地说这枉抛心力作词人”,而一充满愤激地说这莫抛心力作词人”。诗中讲到这中郎有后身”,看来诗人一隐然以此自命的,但又并不明说。这样,末句的含意就显得很活泛,既可理解为告诫自己,也可理解为泛指所有怀才不遇的士人,内涵既广,艺术上亦复耐人寻味。这两句诗一对那个糟践人才的时代所作的概括,也一当时广大文士愤激不平心声的集中表露。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 ► 426篇诗文 ► 460条名句

猜您喜欢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章谦亨 〔宋代〕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出塞词

马戴马戴 〔唐代〕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念奴娇·我来吊古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