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州歌诗词取名

高适高适 〔唐代〕

营州1少年2厌原野3,狐裘蒙茸4猎城5下。(狐 一作6:皮)

1.营州:营州用作人名喻指纵横九州、文武双全、精诚团结之意。2.少年:少年用作人名喻指意气奋发、福寿康宁之意。3.原野:原野用作人名喻指胸怀宽阔、不忘初心、淡泊明志之意。

4.蒙茸:蒙茸用作人名喻指善解人意、兴旺发达、温柔善良之意。

5.:城字含义为坚毅、坚固、稳定、刚毅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坚如磐石、坚定不移之意;

6.一作:一作用作人名喻指专心致志、忠贞不渝、善始善终之意。

虏酒千钟1不醉23,胡儿4十岁56骑马7

1.千钟:千钟用作人名喻指名垂千古、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之意。

2.不醉:不醉用作人名喻指一心一意、情有独钟、气宇轩昂之意。

3.:人字含义为人豪、人和、人杰、人才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名满天下、材德兼备之意;

4.胡儿:胡儿用作人名喻指朝气蓬勃之意。

5.十岁:十岁用作人名喻指万事如意、老成练达之意。

6.:能字含义为能贤、本领、才干、本事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能人雅士、委以重任之意;

7.:马字含义为骏马、马姓、健壮、善跑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之意;

创作背景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于天宝中出塞燕赵从军,通过边塞所见所感写成此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0打猎。
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

注释
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
厌(yàn):同“餍”,饱。这i作饱经、习惯于之意。
狐裘(qiú):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0。
蒙茸(róng):裘毛纷乱的样子。语出《诗经·邶风·旌丘》:“狐裘蒙戎”。“茸”通“戎”。
城下(xià):郊野。
虏(lǔ)酒:指营州当地出产的酒。
千钟(zhōng):极言其多;钟,酒器。
胡儿:指居住在营州一带的奚、契丹少年。

鉴赏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这里的汉、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培育了这样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殊现象,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点。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 ► 254篇诗文 ► 43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蚕妇

张俞张俞 〔宋代〕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元日

王安石王安石 〔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古蟾宫·元宵

王磐王磐 〔明代〕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