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因质疑

  痉病之因1,《素问》曰:“诸痉项强2,皆属于湿”。此湿字,大有3可疑,盖风字误传为湿字也。余少4读方中行先生《痉书》,一生5治病,留心痉证,觉六气皆能致6痉。风为百病之长,六气莫不由风而7伤人,所有痉病现证,皆风木8刚强屈拗 之象。湿性下行而柔,木性9上行而刚;单一湿字,似难包得诸痉。

  且湿字与项强字即不对,中行《痉书》一十10八条,除引《素问》《千金11》二条,余十六条内,脉二条,证十四12条,俱无湿字证据。如脉二条∶一曰13:痉夫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14行;二曰∶《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皆风木之15象,湿之反面也。余十四条:风痉致痉居其十,风家16禁下一条,疮家禁汗一条,新产亡血二条,皆无所谓17湿也者。即《千金》一条,曰:太阳18中风,重感于寒,湿则变痉也。上下文义19不续,亦不可以为据。中行注云:痉,自《素问》以来20,其见于《伤寒论》者,乃叔21和所述《金匮》之略也;《千金》虽有此22言,未见其精悉。可见23中行亦疑之。且《千金》一书24,杂乱无章,多有后人羼杂,难以为据。《灵枢25》《素问》二书,非神26圣不能道,然多述于战27国汉人之笔,可信者十之八、九,其不可信者一、二;如其28中多有后世官名地名,岂轩29岐逆料后世之语,而先言30之哉?且代远年湮,不无脱简错误之处31。瑭学术浅陋,不敢信此湿字,亦不敢直断其非32,阙疑以俟来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痉因质疑取名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