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

  天子1无妻,告人无匹也。四海2之内无客礼,告无适也。足能行3,待相者然后进; 口能言4,待官人然后诏。不视而见,不听而聪,不言5而信,不虑而知,不动6而功, 告至备也。天子也7者,埶至重,形至佚,心至8愈,志无所诎,形无所劳,尊无9上矣。 诗曰:“普天之10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11,莫非王臣。”此之谓12也。

  圣王在上13,分义行乎下,则士大14夫无流淫之行,百吏官人无怠慢之事,众庶百 姓无奸怪之俗,无盗贼之罪,莫敢犯上之大15禁,天下晓然皆知夫盗窃之不可以16为富 也,皆知夫贼害之不可以为寿17也,皆知夫犯上之禁不可以为安18也。由其道则人得其 所好19焉,不由其道则必遇其所20恶焉。是故刑罚綦省而21威行如流,世晓然皆知夫为22奸 则虽隐窜逃亡之由不足以免也,故莫不服罪而请。书云23:“凡人自得罪。”此之谓 也。

  故刑当罪则威24,不当罪则侮;爵当贤则25贵,不当贤则贱。古者刑不过罪,爵不 踰德。故杀其父而臣其26子,杀其兄而臣其弟。刑罚不怒罪,爵赏不踰德,分然27各以 其诚通。是以为善28者劝,为不善者沮;刑罚綦省,而威行如流,政令29致明,而化易 如神。传曰30:“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之谓也。

  乱世则31不然:刑罚怒罪,爵赏踰德,以族32论罪,以世举贤。故一33人有罪,而三 族皆夷,德虽如舜34,不免刑均,是以族论罪也。先祖35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36 纣,列从必尊,此以世举贤也37。以族论罪,以世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诗曰: “百川38沸腾,山冢崒崩,高岸39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40人,胡憯莫惩!”此之谓也。 论法圣41王,则知所贵矣;以义42制事,则知所利矣。论知所贵,则知所养矣;事知43所 利,则动知所出矣。--二者是非44之本,得失之原也。故成王45之于周公也,无所往 而不听,知所贵也46。桓公之于管仲也,国事无47所往而不用,知所利也48。吴有伍子胥 而不能用49,国至于亡,倍道失贤也。故尊圣50者王,贵贤者霸,敬贤51者存,慢贤者亡, 古今52一也。故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53疏,序长幼,此先王之道54也。故尚贤使能, 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55,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56,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57,则 事业捷成而有所休。故仁者,仁此者也58;义者,分此者也;节者,死生此者也;忠 者,惇慎此者也;兼此而能之59备矣;备而不矜,一自60善也,谓之圣。不矜矣,夫故 天下不与争能,而致善61用其功。有而不有也,夫故为天62下贵矣。诗曰:“淑人63君子, 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64。”此之谓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君子取名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