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道源流

  《素问1》十二卷,世称黄帝歧伯问2答之书,及观其旨意,殆非一3时之言,而所撰述,亦非4一人之手。刘向指为诸韩公子5所著,程子谓出战国之6末,而其大略正如《礼记7》之萃于汉儒,而与孔子8、子思之言并传也。盖灵兰9秘典、五常正大、六元10正纪等篇,无非阐明阴阳11五行生制之理,配象合德12,实切于人身。其诸色脉病名、针刺治要13,皆推是理以广之,而皇甫14谧之《甲乙》、杨上善15之《太素》,亦皆本之16于此,而微有异同。医家之17纲法,无越于是书矣。然按《西汉18艺文志》,有《内经》十八19卷及扁鹊名。白氏云:『《内经》凡三20家,而《素问》之目乃不21列。』至《隋经籍志》始有《素问》之名22,而指为《内经》。唐王冰23乃以《九灵》九卷,牵合《汉志24》之数,而为之注释,复以阴阳大25论,托为师张公所藏,以补26其亡逸,而其用心亦勤27矣。惜乎朱墨混淆,玉石28相乱,训诂失之于迂疏,引援或至于29未切。至宋林亿、高若30讷等,正其误文,而增其31缺义,颇于冰为有功。

  《难经》十三32卷,秦越人祖述《黄帝内经》,设为问33答之辞,以示学者。所引经言34,多非灵、素本文,盖古有其35书,而今亡之耳。隋时有36吕博望注本不传,宋王惟37一集五家之说,而醇疵或相乱,惟虞38氏粗为可观。纪齐卿注稍密,乃附辨杨玄39操、吕广、王宗正三子40之非,周仲立颇加订易,而考证未明41,李子野亦为句解,而无所启发42,近代张洁古注后附药,殊非经43义,王少卿演绎其说,目曰重玄44,亦未足以发前人之蕴45,滑伯仁取长弃短,折衷以己意,作《难经本46义》。

  《子午47经》一卷,论针灸之要48,撰成歌诀,后人依托扁鹊者。

  《铜人针49灸图》三卷,宋仁宗诏50王维德考次针灸之法,铸铜人为51式,分腑脏十二经,旁注俞穴所会,刻题其名52,并为图法,并主疗之术53,刻板传于世,夏竦为序54,然其窌穴,比之《灵枢55》本输、骨空等篇,颇亦繁56杂也。《明堂针灸图》三卷,题曰:『黄帝论人身俞穴及灼灸禁忌。』曰:『明堂者。』谓雷公57问道,黄帝授之,亦后58人所依托者。

  《存真59图》一卷,晁公谓杨介60编,崇宁间泗州刑贼于市,郡守李61夷行遣医并画工往,亲决膜摘膏肓,曲折62图之,尽得纤悉,介校以古63书,无少异者。比《欧希64范五脏图》过之远矣,实有益65医家也。王莽时,捕得翟义党66王孙庆,使太医尚方与67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脏,以竹68筳道其脉,知所终始,云可69以治病,亦是此意。

  《膏肓灸法》二卷,清源70庄绰季裕所集。

  《千金71方》三十卷,唐孙思邈72所撰。用药之方,诊脉之诀,针灸之穴,禁忌之法,以至73导引养生之要,无不周74悉。曰千金者,以人命75至重,有贵千金。议者谓其未76知伤寒之数。

  《千金翼77方》三十卷,孙思邈掇拾遗帙,以羽78翼其书。首之以药录,次之以妇人、伤寒、小儿79、养性、辟谷、退居、补益、杂病、疮痈、色脉、针灸,而禁术终焉。

  《外台秘要》,唐王焘在台80阁二十年,久知弘文馆,得古81方书千百卷,因述诸症候,附以方82药、符禁、灼灸之法,凡一83千一百四门。天宝中出守房84陵、及大宁郡,故名焉。

  《金兰85循经》,元翰林学士忽泰必86列所著,其子光济铨次。大德87癸卯,平江郡文学岩陵88邵文龙为之序。首绘脏腑前后89二图,中述手足三阴、三阳90走属,继取十四经络流注,各为注释,列图于后91,传之北方,自恒山董92氏锓梓吴门,传者始广。

  《济生93拔萃》十九卷,一卷取《针经节94要》,二卷集《洁古云歧95针法》、《窦氏流注》,三卷《针经摘英》。首针法,以仿96古制也。延佑间杜思敬97所撰者。

  《针经指南》,古肥窦汉卿98所撰,首标幽赋,次定八穴指法及叶蛰宫图,颇与《素问》有不合者。

  《针灸杂说》,建安99窦桂芳类次,取《千金》禁忌人神及离合真邪论,未能曲尽针灸之妙。

  《资生经》,东嘉王执中叔雅,取三百六十穴,背面巅末,行分类别,以穴属病,盖合《铜人》、《千金》、《明堂》、《外台》而一之者也。

  《十四经发挥》三卷,许昌滑寿伯仁,传针法于东平高洞阳,得其开阖流注交别之要。至若阴、阳、维、蹻、带、冲六脉,皆有系属,而惟督、任二经,则包乎背腹,而有专穴,诸经满而溢者,此则受之,宜与十二经并论。通考邃穴六百五十有七,而施治功,以尽医之神秘。

  《神应经》二卷,乃宏纲陈会所撰。先着《广爱书》十二卷,虑其浩瀚,独取一百一十九穴,为歌为图,仍集治病要穴,总成一帙,以为学者守约之规。

  南昌刘瑾校。

  《针灸节要》三卷、《聚英》四卷,乃四明梅孤高武纂集。

  《针灸捷要》,燕山廷瑞徐凤着集。

  《玄机秘要》,三衢继洲杨济时家传着集。

  《小儿按摩经》,四明陈氏着集。

  《古今医统》、《乾坤生意》、《医学入门》、《医经小学》中取关于针灸者,其姓氏各见原书。

  《针灸大成》总辑以上诸书,类成一部,分为十卷,委晋阳靳贤选集校正。

目录 下一章

针道源流取名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