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实第二

  (论一首1 方二十三首 脉四首 灸法一2首)

  脾实热3
  右手关上脉4阴实者,足太阴经者,病苦足寒胫热,腹胀满,烦扰不得卧,名曰5脾实热也

  泻热汤
  治舌本强6直,或梦歌乐而体重不能7行方。

  前胡8 茯苓 龙胆 细辛 芒硝(各三两) 杏仁9(四两) 元参 大青(各二两10) 苦竹叶 (切 ?

  上九味11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12,分三服,食后服。

  射干煎方
  主治同13前。

  射干(八两14) 大青(三两) 石膏(十两,一作15一升) 赤蜜(一升)

  上四味 咀,以水五16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下蜜煎取二升17,分三服。

  治脾热面黄目赤季胁痛满方18半夏 母姜(各八两) 枳实 栀子 茯苓 芒硝(各三两) 细辛(五两) 白术19 杏仁(各四两) 生地黄 淡竹叶(切,各一升)

  上十一20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治脾横方若21赤黑发如瓜大,煎羊脂摩之。

  又方22 赤小豆末和鸡子白23敷之。

  四肢寒热24腰痛不得俯仰,身黄腹满食呕,舌根直25,灸第十一椎及左右各一寸五分26,三处各七壮。

  脾胃俱实
  右手关上脉阴阳27俱实者,足太阴与阳明28经俱实也。病苦脾胀腹坚,抢胁下痛,胃气不转,大便29难,时反泄利,腹中痛,上冲肺肝,动五脏,立喘鸣,多惊,身热汗不出,喉痹精少,名

  三黄30泻热汤方
  大黄31 麻黄 黄芩(各四两) 杏仁 赤茯苓 甘草 橘皮 芒硝 泽泻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绞去滓,纳大黄,煮两沸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大黄泻热汤
  治脾脉厥逆大腹中热32切痛,舌强腹胀,身重食不下,心注脾急痛方。

  大黄(切,水一33升半,渍一宿) 甘草(各三两) 泽泻 茯苓 黄芩 细辛 芒硝 橘皮(各上八味 咀,以水七34升煮取三升三合,去滓,下大黄更煎二沸,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治脾热胁痛,热满不歇,目赤不止,口唇干裂方∶

  石膏(一斤35,碎) 生地黄汁 赤蜜(各一升) 竹叶(切、五升)

  上四味先以36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取七升,去滓,澄清37,下石膏,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下地黄汁煮两沸,次下蜜煎取三升,细细38服之。

  治脾热偏一边39痛,胸满胁偏胀方∶

  茯苓 橘皮 泽泻(各三两) 芍药 白术(各四两) 桂心40 人参(各三两) 石膏(八两) 半夏(六两) 生姜41(切) 桑根白皮(各一升)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若须42利下,加芒硝二两佳。

  脾虚冷右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太阴经也43。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胆,心烦44不得卧,肠鸣,名曰脾虚冷也。

  治虚胀胁痛肩息有时45发作悉补之方∶

  五加根46皮 丹参 橘皮(各一斤) 地骨皮 干姜 白术(各八两) 干地47黄 芎 附子(各五两) 猪椒根皮(二斤) 桂心 桔梗48(各四两) 甘草(三两) 大枣(五十枚)

  上十四49味 咀,以酒四斗渍五七日,服七八50合加至一升,日再服。

  槟榔散
  治脾寒饮食不消,劳倦气胀,噫满忧恚不乐方51

  槟榔(八枚,皮子并52用) 人参 茯苓 陈曲 麦 浓朴 白术 吴茱萸53(各二两)

  上八味治,下筛,食后酒服二方54寸匕,日再服。(一方55用橘皮一两半。

  温脾丸
  治久56病虚羸脾气弱,食不消喜噫方。

  黄柏 大麦57 吴茱萸 桂心 干姜 细辛 附子 当归 曲 大黄 黄连(各一两)

  上十一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58,每服十五丸,空腹酒服,日三59

  麻豆散
  主脾气弱不下食饵,此以当60食方。

  大豆61黄卷(二升) 大麻子(三升,熬令香62

  上二味治,下筛,饮和服一合63,日四五,任意多少。

  脾胃俱虚
  右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病苦胃中如64空状,少气不足以息,四逆寒泄注不已,名曰脾胃俱虚也。

  治腹胀善噫食则欲呕,泄 溏下,口干,四肢重,好怒不欲闻人65声,忘误,喉痹,补之方∶

  黄连(一两) 禹余66粮(二两) 白术 干姜(各三两) 大麻子(五两) 桑白皮(八两) 大枣(二十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四次67服。

  治脾胃俱虚苦饥寒痛方∶

  人参 当归 桂心 茯苓 桔梗 芎 (各五两) 浓朴 甘草 橘皮 吴茱萸(各二两)白术(五两) 麦 (一升)

  上十二68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白术散
  治脾胃俱虚冷方69

  白术 浓朴 人参 吴茱萸 茯苓 麦 曲 芎 (各三两)

  上八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食后服,日三。(一方加70大腹、橘皮。

  平胃丸
  凡身71重不得食,食无味,心下72虚满,时时欲下,喜卧者,皆针胃脘,太仓73宜,服建中汤及此方。

  杏仁(五十枚) 丹参(三两) 苦参 元参 葶苈74(各二两) 芎 桂心(各一两)

  上七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以知75为度。

  又方 治丈夫小76儿食实不消,胃气不调,或温壮热结,大小77便不利者,有病冷者服露宿丸,热药后当进此丸调胃方,(露宿丸见后十六78卷胃腑痼冷积热门)。

  大黄(二两) 小草79 甘草 芍药 芎 葶苈(各一两) 杏仁(五十枚)

  上七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饮服五丸,日三。一岁80小儿二丸,渐加之。(《翼方81》无杏仁,有菖蒲、当归、干姜、茯苓、麦门冬、细辛,为十三味)。

  论曰∶凡病宿食在上82脘,当吐之,脉数而滑者实也。有宿食不消,下之愈83。胃中有 食冷物,即痛不能食,有热物即欲食。大腹有宿食,寒栗84发热如疟状。宿食在小85腹者,当暮发热,明旦86复止。寸脉紧即头痛风寒87,或腹中宿食不化。寸口脉紧者,如转88索左右无常。脾胃中有宿食不消,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微89而涩,故知宿食。

  大曲90
  主消谷断下温和91又寒冷者,常服不患霍乱方。

  大麦 曲(各一升) 附子 干姜 当归 人参(各三两) 赤石脂(一两) 桔梗 女萎(各二两) 吴茱萸 皂荚(各五两) 蜀椒(二两半) 乌梅(五十枚)

  上十三味为末,蜜酢中半渍梅一92宿,蒸三斗米下,去核捣如泥,和药蜜,和捣二千93杵,服十丸,日三。下甚者,加龙94骨、阿胶、艾各三两。

  消食断下丸
  寒冷者常服之方。

  曲 大麦 (各一升) 吴茱萸(四两)

  上三味为末,蜜和,服十五丸如梧子,日三服。

  干姜散
  治不能食,心意95冥然忘食方。

  干姜 法曲96 蜀椒 豉 大麦 (各一升)

  上五味合治97,下筛,食后服三方寸匕,日三,以能98食为度。

  消食丸
  治数99年不能食方。

  小麦 曲(各一升) 干姜 乌梅(各四两)

  上四味为末蜜和服十五丸,日再加至四十丸。寒在胸中及反胃翻心者皆瘥。

  曲丸
  主消谷能食,除肠中水气胪胀方。

  法曲 麦 杏仁(各五两)

  上三味治,下筛,食后酒服一合,日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脾虚实第二取名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