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纪

  【仲冬1

  一曰:仲冬之2月,日在斗,昏东壁中,旦轸中。其日3壬癸,其帝颛顼,其神4玄冥,其虫介,其音羽5,律中黄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冰益6壮,地始坼,鹖鴠不鸣7,虎始交。天子居玄堂8太庙,乘玄辂,驾铁骊9,载玄旂,衣黑衣,服玄玉10,食黍与彘,其器宏以11弇。

  命有司曰:“土事12无作,无发盖藏,无起大13众,以固而闭。”发盖藏,起大众,地气14且泄,是谓发天地之房15。诸蛰则死,民多疾疫,又随16以丧。命之曰“畅月”。

  是月也17,命阉尹申宫令,审门闾,谨房室,必重18闭。省妇事,毋得淫,虽有贵19戚近习,无有不禁。乃命20大酋,秫稻必齐,麹糵必时21,湛饎必洁,水泉必香22,陶器必良,火齐必得23,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无有差忒。天子乃24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25、名原、渊泽、井泉。

  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者,牛马26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诘。山林27薮泽,有能取疏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导之28。其有侵夺者,罪之不赦。

  是月也,日短至,阴阳29争,诸生荡。君子斋戒,处必弇,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30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31所定。芸始生,荔挺出,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32。日短至,则伐林木,取竹箭33

  是月也,可以34罢官之无事者,去器之无用者,涂阙庭门闾,筑囹圄35,此所以35助天地之闭藏也。

  仲冬行36夏令,则其国乃旱,氛雾冥冥,雷乃37发声;行秋令,则天时38雨汁,瓜瓠不成,国有39大兵;行春令,则虫螟为败,水泉减竭[二],民多疾疠。

  【至忠40

  二曰:至忠逆于耳41,倒于心,非贤主其孰能听42之?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43之所诛也。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44之,恶之何益?今有树45于此,而欲其美也,人时46灌之,则恶之,而日伐其根47,则必无活树矣。夫恶闻忠言48,乃自伐之精者也。

  荆庄王猎于云49梦,射随兕,中之。申公50子培劫王而夺之。王曰51:“何其暴而不敬也?”命吏诛之。左右52大夫皆进谏曰:“子培,贤者53也,又为王百倍之臣,此必有54故,愿察之也。”不出三月55,子培疾而死。荆兴师56,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57者。申公子培之弟进请赏于吏曰:“人之58有功也于军旅,臣兄之有功也于车59下。”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60兄犯暴不敬之名,触死亡61之罪于王61之侧,其愚心将以忠于62君王之身,而持千岁之寿63也。臣之兄尝读故记曰:‘杀随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64之兄惊惧而争之,故伏其罪而死。”王令人65发平府而视之,于故记果有66,乃厚赏之。申公子培,其忠67也可谓穆行矣。穆行之68意,人知之不为劝,人不知69不为沮,行无高乎此矣。

  齐王70疾痏,使人之宋迎文挚71,文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72曰:“王之疾必可已也。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73,怒王则挚必死。”太子顿74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75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王必幸76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77勿患也。”文挚曰:“诺。请以78死为王。”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当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79,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80。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81已。王大怒不说,将生烹文挚。太子与82王后急争之,而不能得83,果以鼎生烹文挚。爨之三84日三夜,颜色不变。文挚曰:“诚欲85杀我,则胡不覆之,以绝阴阳之气?”王使覆之,文挚乃死。夫忠86于治世易,忠于浊世难。文挚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获死也,为太87子行难,以成其义也。

  【忠廉88

  三曰:士议89之不可辱者,大之也。大之则90尊于富贵也,利不足以虞91其意矣。虽名为诸侯,实有万92乘,不足以挺其心矣。诚辱则无为93乐生。若此人也,有势94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忠臣95亦然。苟便于主利于国96,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97徇之。国有士若此,则可98谓有人矣。若此人者固难得,其患虽得之99有不智。

  吴王欲杀王子庆忌而莫之能杀,吴王患之。要离曰:“臣能之。”吴王曰:“汝恶能乎?吾尝以六马逐之江上矣,而不能及;射之矢,左右满把,而不能中。今汝拔剑则不能举臂,上车则不能登轼,汝恶能?”要离曰:“士患不勇耳,奚患于不能?王诚能助,臣请必能。”吴王曰:“诺。”明旦加要离罪焉,挚执妻子,焚之而扬其灰。要离走,往见王子庆忌于卫。王子庆忌喜曰:“吴王之无道也,子之所见也,诸侯之所知也。今子得免而去之,亦善矣。”要离与王子庆忌居有间,谓王子庆忌曰:“吴之无道也愈甚,请与王子往夺之国。”王子庆忌曰:“善。”乃与要离俱涉于江。中江,拔剑以刺王子庆忌。王子庆忌捽之,投之于江,浮则又取而投之,如此者三。其卒曰:“汝天下之国士也,幸汝以成而名。”要离得不死,归于吴。吴王大说,请与分国。要离曰:“不可。臣请必死!”吴王止之,要离曰:“夫杀妻子,焚之而扬其灰,以便事也,臣以为不仁。夫为故主杀新主,臣以为不义。夫捽而浮乎江,三入三出,特王子庆忌为之赐而不杀耳,臣已为辱矣。夫不仁不义,又且已辱,不可以生。”吴王不能止,果伏剑而死。要离可谓不为赏动矣,故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廉,故不以贵富而忘其辱。

  卫懿公有臣曰弘演,有所于使。翟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予位禄者,鹤也;所贵富者,宫人也。君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翟人至,及懿公于荣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啼,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襮。”因自杀,先出其腹实,内懿公之肝。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为无道也。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于是复立卫于楚丘。弘演可谓忠矣,杀身出生以徇其君。非徒徇其君也,又令卫之宗庙复立,祭祀不绝,可谓有功矣。

  【当务】

  四曰:辨而不当论,信而不当理,勇而不当义,法而不当务,惑而乘骥也,狂而操吴干将也,大乱天下者,必此四者也。所贵辨者,为其由所论也;所贵信者,为其遵所理也;所贵勇者,为其行义也;所贵法者,为其当务也。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有道乎?”跖曰:“奚啻其有道也?夫妄意关内,中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时,智也;分均,仁也。不通此五者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无有。”备说非六王、五伯,以为尧有不慈之名,舜有不孝之行,禹有淫湎之意,汤、武有放杀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世皆誉之,人皆讳之,惑也。故死而操金椎以葬,曰:“下见六王、五伯,将毃其头矣!”辨若此不如无辨。

  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者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闻之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若无信。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勇若此不若无勇。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之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用法若此,不若无法。

  【长见】

  五曰: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故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也。

  荆文王曰:“苋譆数犯我以义,违我以礼,与处则不安,旷之而不穀得焉。不以吾身爵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穀。”于是爵之五大夫。“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与处则安,旷之而不穀丧焉。不以吾身远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穀。”于是送而行之。申侯伯如郑,阿郑君之心,先为其所欲,三年而知郑国之政也,五月而郑人杀之。是后世之圣人使文王为善于上世也。

  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平公曰:“工皆为调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是师旷欲善调钟,以为后世之知音者也。

  吕太公望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二君者甚相善也。相谓曰:“何以治国?”太公望曰:“尊贤上功。”周公旦曰:“亲亲上恩。”太公望曰:“鲁自此削矣。”周公旦曰:“鲁虽削,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齐国。鲁日以削,至于觐存,三十四世而亡。

  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而望西河,泣数行而下。其仆谓吴起曰:“窃观公之意,视释天下若释躧,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抿泣而应之曰:“子不识。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吴起果去魏入楚。有间,西河毕入秦,秦日益大。此吴起之所先见而泣也。

  魏公叔痤疾,惠王往问之,曰:“公叔之疾,嗟!疾甚矣[四]!将奈社稷何?”公叔对曰:“臣之御庶子鞅,愿王以国听之也。为不能听,勿使出境。”王不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今谓寡人必以国听鞅,悖也夫!”公叔死,公孙鞅西游秦,秦孝公听之。秦果用强,魏果用弱。非公叔痤之悖也,魏王则悖也。夫悖者之患,固以不悖为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仲冬纪取名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