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仁山铭(注释)
至仁山:梁宫中之小山。一说是画中之山。¹鹤岭:《豫章记》记载,江西鸾冈西有鹤岭,古仙人王子乔控鹤所经。²龙津:即龙门,又名禹门口,在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³瑞云:吉祥之云。⁴仙童两人:语出曹丕《折杨柳行》:“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轻举乘浮云,忽行万亿。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⁵三秋:秋天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⁶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⁷砌:台阶。⁸菊落秋潭:语出晋陆机《要览》:“酉阳山中有甘谷,谷中皆菊花,堕水中,居人饮之多寿,有及一百五十有馀岁者。”⁹桐疏寒井:语出魏明帝曹叡《猛虎行》:“双桐生空井。”¹⁰“仁者”句:语出《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一片: 数量词。用于平而薄的东西。数量词。用于地面、水面。数量词。用于弥漫散布的景色、气象。整片;整体。数量词。用于集聚在一起的声音。数量词。用于文字、语言。数量词。用于呈片状或连接成片的景物。数量词。用于人的心情、心地、心意。
三秋: 指秋收、秋耕、秋播。
九日: 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尧使后羿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仁者: 有德行的人。
仙童: 苏格兰民间传说中的棕仙童(夜间替人做家务等工作的仙童),常出没于与世隔绝的场所和清泉瀑布之间。
创作背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山横卧在鹤岭之间,水学了龙门河津。天上飘过祥瑞彩云一片,走出绰约仙童两人。深秋时节天高云薄,九月初九寒意新添。自然界的花儿暂已凋落,图画中的树木却永葆长青。横卧的岩石靠近着台阶,上翘的屋檐把峻岭当作枕头。壁上缠绕着野藤的枝蔓,窗前蕴含了山竹的疏影。菊花落入秋日的深潭,稀疏的梧桐枝丫伴着寒井。仁者自可观赏愉悦,由此悟入喜爱沉静。
注释
至仁山:梁宫中之小山。一说是画中之山。
鹤岭:《豫章记》记载,江西鸾冈西有鹤岭,古仙人王子乔控鹤所经。
龙津:即龙门,又名禹门口,在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
瑞云:吉祥之云。
两仙童:语出曹丕《折杨柳行》:“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轻举乘浮云,倏忽行万亿。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
三秋:秋天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砌:台阶。
菊落秋潭:语出晋陆机《要览》:“酉阳山中有甘谷,谷中皆菊花,堕水中,居人饮之多寿,有及一百五十有馀岁者。”
桐疏寒井:语出魏明帝曹叡《猛虎行》:“双桐生空井。”
“仁者”句:语出《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赏析
本文是一篇铭文。描绘了至仁山中的一派深秋景色。文章开篇两句从山水落笔,写出山水的超凡脱俗;三四两句是仰望,写山峦之上飘浮的祥云,并熔铸进丰富的想象,突出山幽水静;接下去点明时序是秋季;然后笔锋一转,写山中的建筑和陈设和宅旁的花木;结尾两句抒发了作者“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的心境,点明作铭的主旨。此铭融情入景,虚实结合;音韵谐美;用典多而通达,深而雅妍。
前四句写至仁山的峰、水、云、人,笔墨似实而虚,有意借助古代神话传说,渲染飘缈仙气,将山神圣化。横峰如鹤岭,有仙人驾鹤飞掠;激水似龙津,多群鱼逆流腾跃;山上瑞云缭绕,有仙童出现,可访求飞升仙丹,是一座神异之山,令人神思飞越,遐想联翩。继而笔锋一转,改用实笔描写山舍景观:远而望之,睹“飞檐枕岭”之雄姿;近而察之,悟“壁绕藤苗”之生气;自屋向外看,得“窗衔竹影”之幽趣;还能饮菊延年益寿,观桐玄思人生,赏心悦目,美不胜收。以上句句含景,如诗如画,将至仁山风光形容得出神入化,清绮无伦。最后顺势画龙点睛,濡毫点出山居的最高心得,亦即此铭的玄妙旨趣:“仁者可乐,将由爱静。”唯此山为静境,且惟仁者方知此静山之可乐也。
此铭融情入景,写景如画,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体察入微的观察力和点染神化的表现力。章法上,虚笔与实笔相辅相成,景语与情语相得益彰,尤堪玩味。
猜您喜欢
出自蓟北门行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孟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喜迁莺·霜天秋晓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