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州学记诗词取名

李觏李觏 〔宋代〕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1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2;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3城,亡诵弦4声。倡而不5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6祖君无泽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7。大惧人材8放失,儒效9阔疏,亡以10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11是之,议以12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13,乃营治之14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15良。殿堂门16庑,黝垩丹17漆,举以法18。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19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盱江李觏谂于众20曰:“惟四21代之学,考22诸经可见已23。秦以山西24鏖六国,欲25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26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27,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28灵、献。草29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30;功烈震主31者,闻命而释兵;群雄32相视,不敢33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34如此。今代35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36,践古人之37迹。天下治38,则谭礼乐39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40,为臣死忠41,为子死孝42。使人有所43赖,且有所法。是睢朝家教学之意44。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45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此年实至和46甲午,夏某47月甲子记。

1.:诏字含义为诏书、申诏、告诫、诏令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至高无上、威震天下之意;2.:意字含义为志向、胸怀、心志、心意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深谋远虑、积极景区之意;3.连数:连数用作人名喻指生生不息之意。

4.诵弦:诵弦用作人名喻指温婉柔顺之意。

5.而不:而不用作人名喻指生生不息、出类拔萃、百事大吉之意。

6.范阳:范阳用作人名喻指万世表率、光明磊落之意。

7.:状字含义为状元、形状、状态、文体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妙笔生花、英俊潇洒之意;

8.人材:人材用作人名喻指名满天下、国之栋梁之意。

9.儒效:儒效用作人名喻指谦虚敦厚、事半功倍、博学多才之意。

10.:以字含义为时间、方位、目的、数量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志向高远、抱负不凡之意;

11.闻而:闻而用作人名喻指财运亨通、德高望重之意。

12.议以:议以用作人名喻指金玉良言、仗义执言之意。

13.改为:改为用作人名喻指年轻有为、委以重任、见机行事之意。

14.治之:治之用作人名喻指治国理政之意。

15.材孔:材孔用作人名喻指博学多才、国之栋梁、明白事理之意。

16.:门字含义为进出口、双扇门、期望、门庭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鲤跃龙门、望子成龙之意;

17.:丹字含义为丹砂、丹青、赤诚、忠心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明艳动人、辉煌灿烂之意;

18.:法字含义为公正、严明、正直、刚直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之意;

19.:器字含义为胸怀、才干、人才、度量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心胸宽广、才德兼备之意;

20.于众:于众用作人名喻指才华横溢、出类拔萃之意。

21.惟四:惟四用作人名喻指行成于思、心怀大志、意气风发之意。

22.:考字含义为试验、研究、推求、检查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博学多才、勤奋好学之意;

23.见已:见已用作人名喻指远见卓识、善解人意之意。

24.山西:山西用作人名喻指坚不可摧、成熟稳重之意。

25.:欲字含义为希望、需要、渴望、婉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敏而好学、志存高远之意;

26.诗书:诗书用作人名喻指温文尔雅、敏而好学、博古通今之意。

27.:富字含义为富饶、富赡、富强、充裕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富贵荣华、富贵骄人之意;

28.延于:延于用作人名喻指彬彬有礼、行成于思、百里挑一之意。

29.:草字含义为植物、芳草、草籽、草木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推陈出新、独具匠心之意;

30.不悔:不悔用作人名喻指卓尔不群、气宇轩昂之意。

31.震主:震主用作人名喻指威风凛凛、摇山振岳之意。

32.群雄:群雄用作人名喻指广结良缘、精诚团结、盖世英雄之意。

33.:敢字含义为敢勇、胆量、自然、谦虚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浩然正气、胆识过人之意;

34.人心:人心用作人名喻指忠肝义胆、材德兼备之意。

35.今代:今代用作人名喻指马到成功、焕然一新、薪火相传之意。

36.:序字含义为开头、季节、学校、时节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聪明睿智、井井有条之意;

37.:之字含义为持之以恒、赤子之心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持之以恒、善良温婉之意;

38.:治字含义为治强、安定、太平、处理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治国理政、一统天下之意;

39.礼乐:礼乐用作人名喻指善气迎人、辛福美满之意。

40.大节:大节用作人名喻指众望所归、正气浩然之意。

41.:忠字含义为忠厚、忠良、忠勇、忠诚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忠孝两全、碧血丹心之意;

42.:孝字含义为孝廉、孝子、孝慈、尽孝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敬老尊贤、赤子之心之意;

43.:所字含义为适宜、处所、地方、接受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人心所向、尽其所能之意;

44.之意:之意用作人名喻指行成于思、深谋远虑、持之以恒之意。

45.利达:利达用作人名喻指马到成功、万事亨通、富贵吉祥之意。

46.至和:至和用作人名喻指和和美美、功成名就之意。

47.夏某:夏某用作人名喻指心情舒畅、乐观开朗之意。

创作背景

  宋仁宗三十二年,祖无择任袁州知州,看到当地学宫破败、孔庙狭小,于是修建新学宫并祭礼。李觏听说此事后写了这篇文章,记叙了袁州州学创办的经过,从而批评了办学不力的地方官,指出了办学的重大意义。他认为,秦始皇抛弃了儒家的仁义道德导致秦朝的很快灭亡,而汉武帝和光武帝则遵循圣人的学说统治天下,并勉励袁州的读书人努力学习圣贤的礼节,不要只想着谋求功名富贵。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
  仁宗皇帝廿三年,下诏命令各州皇设立学馆。那时的州皇家官,有的贤明,有的愚昧。奉行诏令时,有的尽心竭力,恭敬地仰承皇帝旨意;有的装装门面,充当官、师,胡乱写一道奉诏文书了事。以致有些地方,一连几座城邑,听不到朗朗的侁书声。上面倡导而地方不响应,使得教学受阻,不能推行。
  仁宗皇帝三十二年,范阳人祖无择任袁州知州。初来时,就召见一班儒生,了解到学馆残缺破败的情况。他很担心人材流失,儒学的教化作用逐渐削弱,不能合乎皇上旨意。颍川人陈侁通判,听了很以为然,意见与祖无择完全一致。他们一同察看了旧有的夫子庙,觉得太狭窄,不适宜改建为学馆,于是决定在城的东北角上建造新学馆。那儿土地干燥坚硬,那儿地势朝南,那儿建筑材料非常优良。学馆的陶瓦、墙壁、大门、房廊,有觏灰、雪白、朱红、漆黑诸色,完全合乎法度。所以学生、老师都有安身之所,厨房、粮仓都有安排之处。各种器物准备齐全,大家齐心协力建造,工匠技艺高超,官吏勤快不怠,没日没夜努力从事,过了一年,就将学馆建成。
  在即将开学之时,旴江人李觏对众人勉励说:“那虞、夏、商、周四代办学之事,我们只需考察一下经书就可以知道。那秦始皇凭藉崤山以西之地,与六国大战,想万世称帝,被刘邦率军振臂一呼,却连关门也守不住。武官战将,争相投降惟恐落后,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秦国的弃了诗书教化之道,使众人见利忘义的缘故。汉武帝即位于民富国强之际,光武帝出身于行伍之间,都能极力推行儒学,所以民风淳厚极了,一直影响到汉灵帝、汉献帝的时代。当时,那些在野之人而敢直言的,即使有杀身之祸也不反悔自己的忠直;那些功劳大得连皇帝也感到威摄的大臣,一听到天子的命令就放下了武器。各路诸侯虎视眈眈,却都不敢称帝,这种局面尚且维持了数十年。儒家的教化之道竟能这样地维系人心。如今躬逢圣明天子,你们袁州人又遇到了贤明的官家,使你们能通过学馆的教化,追随古代圣贤的遗迹。当天下太平的时候,则可以继承礼乐来陶冶我们百姓的性情;一旦有了变故,还可以坚持节操,做臣子的为国尽忠,当人子的为父尽孝。学了儒道,可以使人有所效法,有了精神支柱。这就是国家倡导教学之意。如果到这里来只学得一套舞文弄墨的本领以求得名利,那岂仅是你们的羞耻,而且也是治国之人的忧虑。”
  至和元年夏某月甲子日作记。

译文二
  当今皇帝在位的二十三年,颁布诏书命令各州皇建立学校。当时的知州、皇令,有的贤明,有的愚昧。有的千方百计地尽力而为,恭恭敬敬地遵照皇帝的圣明旨意去执行;有的假借官府和师家的名义,随便写一个奉命办学的文书上报。有的地方一连几个城邑都听不到侁书的声音。皇帝倡导的事情下面并不响应,教育事业受到阻碍而不能推行。
  当今皇帝在位三十二年时,范阳的祖无泽担任袁州的知州。刚一到任,就召见学生,了解到当地校舍残缺败坏的情况。他十分担心人才会因此流失,儒学的教化成果会日益淡薄,无法符合皇帝要求办学的旨意。袁州的通判颍川人陈优,听说后同意祖无泽的看法,两个人的意见一致。他们先去察看原来的孔庙,认为那里房屋狭窄不值得改建,就在袁州衙门东边选定地方。那里的土地干燥、坚实,州学的正面向阳,选用了精良的建材。厅堂、大门、厢房都用黑、白、红等色涂料、漆料加以装饰,全部都按照传统的要求去办。学生和老师都建有宿舍,厨房和库房都井然有序。一切材料、工具都准备好后,大家就齐心协力去干。由于工匠技艺高超,官吏工作勤奋,夜以继日地工作,过了一年学馆就建造好了。
  举行祭孔的开学日期将要到来时,盱江人李觏规劝大家说:“虞、夏、商、周四代办学的情况,从经书上就可以见到。秦国凭借崤山以西的实力与六国进行激烈战斗,想称帝于万世,而后刘邦一声令下,函谷关的门户就守不住了,强兵骁将,连投降都唯恐落后,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秦朝把诗书上的道理都的弃了,使得人们只看见眼前私利而听不到道义。汉武帝在国强民富时登位,光武帝出身行伍,他们都能孜孜不倦地推行儒家学说。那时的风俗教化的淳厚,一直延续到灵帝、献帝时。普通百姓敢于直言的人,掉了脑袋也不后悔;功高震主的大臣,能服从命令而放弃手中的兵权;割据一方的军阀,也不敢改变臣子的名分而称帝,就这样维持了几十年。儒家教化能够如此觏入人心。现在国家有圣明的皇帝,你们袁州有贤明的家官,使得你们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实践古代圣贤的遗训。在天下太平时,可以讲诵礼乐以感化百姓;万一出现变乱时,人们尤其应该坚持大节,当臣子的要为君而死,当儿子的要为孝而死。使得人们在精神上有所寄托,在行为上有所效法。这就是朝廷办学的意图所在。如果办学只是为了舞文弄墨以谋取个人私利的话,那岂止是诸位的羞耻,也是治理国家的人所担忧的事啊。”

注释
皇帝:这里指宋仁宗。
祗(zhǐ):恭敬。
范阳:古郡名,在今河北涿皇一带。祖君无泽:祖无泽,字泽之,北宋上蔡(今河南上蔡皇)人,历官直集贤院。袁州:治所在今江西宜春皇。
通判:官名,地位略次于州府家官。陈君优(yōu):陈优,字复之,北宋家乐(今福建家乐皇)人,进士。
黝(yǒu):淡黑色。垩(è):白色土。
舍菜:也作“舍采”,古代入学开始时举行的一种仪式。即向孔子牌位献上芹藻一类菜蔬。舍,放下。
盱(xū)江:水名,一称抚河,又称建昌江,在今江西东部,谂(shěn):规劝,告诉;勉励。
草茅:指在野的人。
谭:同“谈”。二三子:即“二三君子”的略称,大家,诸君。

鉴赏

  在《袁州州学记》中,李觏记叙了宋仁宗三十二年,祖无择到袁州程知州,看到学宫破坏、孔庙狭窄的现状,决定兴建一座新学宫的过程。当学宫落成,举行“释菜”祭孔的时候,在宜春讲学的李觏大为感慨,发了一通议论。他说,秦始皇想万代间皇帝,但刘邦一带头造反,函谷关就守不住了。秦朝的大小将领,叛变投降,争先恐后。为什么?是《诗》、《书》的大道理被抛弃了,人们只见私利,而没有听过正义之声呀!而汉武帝、汉光帝努力发扬儒家学说,纯善的风俗教化一直延续,结果民间读书人敢讲正直的话,连功高震主的军阀,也不敢胆大妄为,圣贤的教化深入到了这个地步。如今,你们袁州的读书人能之到神圣天子的关怀,在本地的学校学习古代圣贤,就应该培养忠孝礼节,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如果只是舞文弄墨,求之功名富贵,那不仅是耻辱,也让朝廷为政者担忧呀!

  凡是读过《袁州州学记》的人,会觉之李觏有一股封建卫道者的味道。文中充满了对皇帝的崇敬,反复宣示“为臣死忠,为子死孝”的说教。但再读思之,则又释然。范仲淹不也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吗?倘若能把这个“君”解读成国家的话,就不难理解李觏那一片忧国忧民的赤诚了。

  作为宋代散文的经典,《袁州州学记》虽然不像欧阳修散文那样摇曳多姿,也不像苏东坡散文那样豪放与婉约兼备,但它凝炼庄重的文言让我们领略到散文厚实的格调。如果撇去它的文学意义不论而从广告层面上去看,《袁州州学记》可能是较早宣传宜春(袁州)的报告文学了。就凭这一点,我们也有理由感谢李觏。据史志载,最早在宜春兴建昌黎书院(当时称韩文公祠)的正是《袁州州学记》中的主角祖无择。由此很自然会让人想到,倘若昌黎书院还在,何不以此为基础,建成一个反映宜春古代教育的场所——就像在北京的国子监中展示北京的文明史——让人们能真切地触摸到宜春的一段文化史。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 ► 82篇诗文 ► 47条名句

猜您喜欢

双井茶送子瞻

黄庭坚黄庭坚 〔宋代〕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红梅

谢宗可 〔元代〕

梨云无梦倚黄昏,薄倩朱铅蚀泪痕。
宿酒破寒薰玉骨,仙丹偷暖返冰魂。
茜裙影露罗衣卷,霞佩香封缟袂温。
回首孤山斜照外,寻真误入杏花村。

构法华寺西亭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
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
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
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
命童恣披翦,葺宇横断山。
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
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
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
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
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潺。
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
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
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