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诗词取名
曳杖危楼1去。斗垂2天3、沧波4万5顷,月流6烟7渚。扫尽8浮云风9不定10,未放11扁舟夜12渡13。宿雁落14、寒芦15深16处。怅望关17河空18吊影19,正人20间21、鼻息22鸣鼍鼓。谁伴23我,醉中24舞25。
4.沧波:沧波用作人名喻指齐头并进、深谷幽兰、众志成城之意。
5.万:万字含义为万千、万物、万幸、无数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万贯家财、扬名立万之意;
6.月流:月流用作人名喻指美轮美奂、才思敏捷之意。
7.烟:烟字含义为烟蔼、烟雾、烟草、烟尘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气势旺盛、高超玄妙之意;
8.尽:尽字含义为完毕、尽责、全部、尽情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全力以赴、兢兢业业之意;
9.云风:云风用作人名喻指志向高远、知书达理、正直不阿之意。
10.不定:不定用作人名喻指养尊处优、气定神闲、出类拔萃之意。
11.未放:未放用作人名喻指多姿多彩、性情豪迈、专心致志之意。
12.舟夜:舟夜用作人名喻指意志坚定、自立自强之意。
13.渡:渡字含义为渡越、渡过、渡江、渡船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勇往直前、坚强勇敢之意;
14.雁落:雁落用作人名喻指以礼相待、举止优雅之意。
15.寒芦:寒芦用作人名喻指朝气蓬勃、铮铮铁骨之意。
16.深:深字含义为深广、深蓝、深造、深仁厚泽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深情厚意、远见卓识之意;
17.望关:望关用作人名喻指细心陪伴、乐于助人、德高望重之意。
18.河空:河空用作人名喻指中流砥柱、志在千里之意。
19.影:影字含义为月影、清影、身影、射影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楚楚动人、婀娜多姿之意;
20.正人:正人用作人名喻指名满天下、清正廉明、聪明正直之意。
21.间:间字含义为间隔、间隙、参与、拔去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亲密无间、天衣无缝之意;
22.息:息字含义为繁殖、滋息、音信、出息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生生不息、和和美美之意;
23.伴:伴字含义为伴星、伴随、伴奏、陪同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相融以沫、和和美美之意;
24.醉中:醉中用作人名喻指情有独钟、励精图治、赤诚相待之意。
25.舞:舞字含义为舞蹈、飞舞、舞动、鼓舞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多才多艺、婀娜多姿之意;
十年一梦1扬州2路3。倚高4寒、愁生故国5,气6吞骄虏。要斩楼兰三7尺剑,遗恨琵琶旧语8。谩暗涩铜华9尘土。唤10取谪仙平章11看,过12苕溪、尚许垂纶13否。风浩荡14,欲飞举15。
1.一梦:一梦用作人名喻指专心致志、善始善终、鸿鹄之志之意。
2.扬州:扬州用作人名喻指口碑载道、连连称赞、赞不绝口之意。
3.路:路字含义为途径、思绪、聪明、志向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面面俱到、深谋远虑之意;
4.倚高:倚高用作人名喻指高风亮节、意指得贵人扶助、泰山可倚之意。
5.国:国字含义为天下、国家、祖国、疆域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宏图大志、满腹经纶之意;
6.气:气字含义为气质、气韵、气势、生气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朝气蓬勃、雍容雅步之意;
7.三:三字含义为三思、众多、多次、多数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意志坚定、永不放弃之意;
8.语:语字含义为出语成章、话语、探讨、讨论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伶牙俐齿、思如涌泉之意;
9.铜华:铜华用作人名喻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朱门绣户之意。
10.唤:唤字含义为呼唤、唤醒、唤起、觉醒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声如洪钟、口齿伶俐之意;
11.章:章字含义为文采、显著、花纹、规程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文采斐然、正直不阿之意;
12.过:过字含义为过硬、过人、胜过、经过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出类拔萃、才智过人之意;
13.垂纶:垂纶用作人名喻指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流芳百世之意。
14.荡:荡字含义为广阔、荡漭、荡荡、清除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安闲自在、随遇而安之意;
15.飞举:飞举用作人名喻指一飞冲天、宏图大志、兴旺发达之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词乃绍兴八年(1138)作于福州。南宋建炎元年(1127)五月,宋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建立南宋王朝,是为高宗。宋高宗起用李纲为宰相,张元干被召回,官为朝议大夫、将作少监、充抚谕使。李纲为相后,积极改革弊政,充实国库,整军备战,主张北伐,反对迁都江南,坚决抵抗金兵侵扰。张元干积极配合李纲。但高宗信任的仍是卖国的主和派,执意与金议和,以求偏安一隅。他们打击、排挤李纲,李纲仅任七十多天宰相就被罢免。建炎三年(1129)秋,张元干目睹国势日削,南宋王朝仅存江南一隅,义愤填膺,赋《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词,抒发了他收复中原的豪迈气概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并表达对李纲抗金斗争的支持,也遭朝廷奸臣之谤,幸汪藻援救得以免罪。绍兴元年(1131)春,江南战火渐息,宋高宗定居临安(今浙江杭州),无心收集失地,以求“苟安”,并任奸臣秦桧为参知政事,主战派被排挤,仁人志士都不愿与其同流合污,只得退隐林泉,啸傲山水。张元干也辞官回闽。绍兴八年(1138)冬,奸臣秦桧、孙近等筹划与金议和、向金营纳贡,李纲坚决反对,张元干闻之怒不可遏,作《再次前韵即事》诗,痛斥秦桧、孙近等主和卖国之权奸为“群羊”,表达自己请缨无路之悲愤。李纲在福州上疏反对朝廷议和卖国,张元干得知李纲上书事,作《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拖着手杖,独上高楼去。仰望北斗星低低地垂挂在夜天,俯视沧江正翻起波浪万顷,月亮流泻在烟雾迷漫的洲渚。浮云被横扫净尽、寒风飘拂不定,不能乘坐小船连夜飞渡。栖宿的鸿雁已经落在萧索的芦苇深处。怀着无限惆怅的心情,想望祖国分裂的山河,徒劳无益地相吊形影。这时只听到人间发出的鼾声像敲打鼍鼓,还有谁肯陪伴我乘着酒兴起舞?
事隔十年好像一场噩梦,走尽了扬州路。独倚高楼夜气十分冷寒,一心怀愁为的是祖国,恨不得一气吞下骄横的胡虏。要用这把三尺的宝剑亲手杀死金的统治者,才不会像王昭君弹出的琵琶怨语那般留下遗恨。让宝剑暗淡无光,白白地生锈化为尘土。我请您来评论看看,经过苕溪时,还能允许我们垂纶放钓否?大风浩荡,不停地吹着,我雄心勃发,要乘风飞举。
注释
贺新郎:词牌名。
李伯纪:即李纲。
鼻息鸣鼍鼓:指人们熟睡,鼾声有如击着用猪婆龙的皮做成的鼓,即有鼾声如雷之意。鼍鼓:用鼍皮蒙的鼓。鼍:水中动物,俗称猪婆龙。
“谁伴我”二句:用东晋祖逖和刘琨夜半闻鸡同起舞剑的故事。见《晋书·祖逖传》。
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杜牧诗“十年一觉扬州梦”,借指十年前,即建炎元年,金兵分道南侵。宋高宗避难至扬州,后至杭州,而扬州则被金兵焚烧。十年后,宋金和议已成,主战派遭迫害,收复失地已成梦想。
骄虏:指金人。《汉书·匈奴传》说匈奴是“天之骄子”,这里是借指。
要斩楼兰:用西汉傅介子出使西域斩楼兰王的故事。《汉书·傅介子传》载,楼兰王曾杀汉使者,傅介子奉命“至楼兰。……王贪汉物,来见使者。……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琵琶旧语:用汉代王昭君出嫁匈奴事。她善弹琵琶,有乐曲《昭君怨》。琵琶旧语即指此。
谩暗涩铜华尘土:叹息当时和议已成定局,虽有宝剑也不能用来杀敌,只是使它生铜花(即铜锈),放弃于尘土之中。暗涩:是形容宝剑上布满铜锈,逐渐失光彩,失去作用。铜华:指铜花,即生了铜锈。
垂纶:即垂钓。纶,钓鱼用的丝线。传说吕尚在渭水垂钓,后遇周文王。后世以垂钓指隐居。
赏析
上片写词人登高眺望江上夜景,并引发出孤单无侣、众醉独醒的感慨。此显示出自己的真实用意。
起首四句写自己携着手杖登上高楼,只见夜空星斗下垂,江面宽广无边,波涛万顷,月光流泻在蒙着烟雾的洲渚之上。“扫尽”三句,是说江风极大,将天上浮云吹散,江面因风大而无人乘舟夜渡。沉思间又见雁儿飞落在芦苇深处夜宿,并由此引起无限感触。
“怅望”两句,先是怅望祖国山河,徒然吊影自伤;这时正值深夜,“鼻息鸣鼍鼓”,这里以之喻苛安求和之辈,隐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慨。“谁伴我”两句,承上;“月流烟渚”、“怅望关河空吊影”,用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意,自伤孤独(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结句之“谁共我,醉明月”,与此意同)。李纲与己志同道合,而天各一方,不能在此月下同舞。同舞当亦包括共商恢复中原之事,至此才转入寄李纲本题。
下片运用典故以暗示手法表明对宋朝屈膝议和的强烈不满,并表达了自己对李纲的敬仰之情。
“十年”这一句,是作者想到十年前,高宗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同时,当时为建炎元年(1127年)。不久高宗南下,以淮南东路的杨州为行都;次年秋金兵进犯,南宋小朝廷又匆匆南逃,扬州被金人攻占,立刻被战争摧为一片空墟,昔日繁华现在犹如一梦,此处化用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遣怀》)诗句。而此时只剩残破空城,使人怀想之余,不觉加强了作者对高宗的屈膝议和感到不满,也加强了作者坚决抵抗金人的南下的决心。“倚高寒”两句,继续写作者夜倚高楼,但觉寒气逼人,远眺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不由愁思满腔,但又感到自己壮心犹在,豪气如潮,足以吞灭敌人。“要斩”两句,运用两个典故反映出对宋金和议的看法。前一句是期望朝廷振作图强,像汉代使臣傅介子提剑斩楼兰(西域国名)王那样对付金人。词中以楼兰影射金国,以傅介子比喻李纲等主战之士。后一句是借汉嫁王昭君与匈奴和亲事,影射和议最终是不可行的,必须坚决抵抗。杜甫《咏怀古迹》诗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作者在此用杜甫诗意,说明在琵琶声中流露出对屈辱求和的无穷遗恨与悲愤,以此暗示南宋与金人议和也将遗恨千古。“谩暗涩”句,这里运用比喻,以宝剑被弃比喻李纲等主战人物的受到朝廷罢斥压制。“唤取”两句,先以“谪仙”李白来比李纲,兼切李姓,这是对李纲的推崇。李纲自己也曾在《水调歌头》中说:“太白乃吾祖,逸气薄青云。”作者对他评论,即发表意见,面对和议已成定局的形势,爱国之士能否就此隐退苕溪(浙江吴兴一带)垂钓自遣而不问国事。结尾振起,指出要凭浩荡长风,飞上九天,由此表示自己坚决不能消沉下去,而是怀着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对李纲坚持主战、反对和议的主张表示最大的支持,这也就是写他作此词的旨意。
题解
这是一首送别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作者在胡诠遭贬后,不顾个人安危,写这首词为他送行,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以及对胡诠的深挚感情。这首词与寄赠李纲的《贺新郎》一样,写得慷慨悲凉、愤激,其忠义之气,溢于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刚正不阿,坚持正义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