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诗词取名

沈约沈约 〔南北朝〕

眷言访1舟客2,兹川3信可45

1.言访:言访用作人名喻指言而有信、乐于助人、明察秋毫之意。2.舟客:舟客用作人名喻指意志坚定、彬彬有礼、勇往直前之意。3.兹川:兹川用作人名喻指抱负不凡、玉树临风、眉清目秀之意。

4.信可:信可用作人名喻指眉开眼笑、一诺千金、心地善良之意。

5.:珍字含义为珍惜、珍贵、珍宝、掌上明珠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视如珍宝、绝无仅有之意;

1澈随2清浅3,皎镜4无冬56

1.:洞字含义为透彻、通晓、通达、贯穿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独具慧眼、通情达理之意;

2.澈随:澈随用作人名喻指洞察秋毫、高节清风、随遇而安之意。

3.清浅:清浅用作人名喻指洁身自好、知书达理、大雅君子之意。

4.皎镜:皎镜用作人名喻指顶天立地、细心慎重、明察秋毫之意。

5.无冬:无冬用作人名喻指一尘不染、心无旁骛、冰清玉洁之意。

6.:春字含义为春天、生机、生命力、春季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年轻活泼、朝气蓬勃之意;

1仞写乔树2,百3丈见游45

1.:千字含义为博大、宽广、众多、丰富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千伶百俐、名垂千古之意;

2.乔树:乔树用作人名喻指成熟稳重、衣着不凡、光明磊落之意。

3.:百字含义为很多、数名、优秀、百炼成钢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百折不挠、出类拔萃之意;

4.见游:见游用作人名喻指从容自如、怡然自得之意。

5.:鳞字含义为鳞波、鳞浪、鳞叶、鳞鸿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坚韧不拔、吉祥如意之意;

沧浪1有时2浊,清济3涸无津4

1.沧浪:沧浪用作人名喻指博学多才、聪明伶俐、深谷幽兰之意。

2.有时:有时用作人名喻指鼎鼎有名、财源广进、顺水顺风之意。

3.清济:清济用作人名喻指知书达理、洁身自好、丰功伟业之意。

4.无津:无津用作人名喻指温婉如玉、赤子之心之意。

岂若1乘斯2去,俯映石34磷。

1.岂若:岂若用作人名喻指心怀若谷、美若天仙之意。

2.乘斯:乘斯用作人名喻指温文尔雅、谦谦君子、仪表堂堂之意。

3.映石:映石用作人名喻指声名远播、不饶不折、厚德流光之意。

4.:磷字含义为磷磷、不磷不缁、磷烂、磷磷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出尘不染、天生丽质之意;

纷吾1隔嚣滓,宁2假濯衣34

1.:吾字含义为吾侪、吾爱、预防、无畏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坚若磐石、固若金汤之意;

2.:宁字含义为安宁、宁静、平安、宁谧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平安喜乐、宁静致远之意;

3.濯衣:濯衣用作人名喻指花容月貌、仪表堂堂、风度翩翩之意。

4.:巾字含义为手巾、头巾、巾帼、巾带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义薄云天、海纳百川之意;

愿以12湲水3,沾4君缨5上尘6

1.愿以:愿以用作人名喻指抱负不凡、豪情壮志之意。

2.:潺字含义为潺湲、水声、潺潺、溪水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孜孜不倦、惜时如金之意;

3.湲水:湲水用作人名喻指上善若水、白水鉴心之意。

4.:沾字含义为沾露、沾沐、沾渥、浸润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胸有成竹、安心定志之意;

5.君缨:君缨用作人名喻指温文尔雅、有担当、责任之意。

6.上尘:上尘用作人名喻指心细如尘、朝气蓬勃之意。

创作背景

  据《梁书・沈约传》记载,隆昌元年(公元494年)沈约除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新安江源出安徽婺县,流经浙江,是自建康赴东阳的必由之路。这诗就是此行途中所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回忆拜访友人的情景,新安江确实值得珍视。
无论深乔还是浅乔,江水都清澈缥碧;无论春天还是冬天,江水都皎若明镜。
千仞高的乔木在岸边生长,万丈深的水底可以看见游鱼。
沧浪之水有时也会浑浊,清澈的济水干涸时也失去了渡口。
县如乘船顺流而去,俯身看见映在水中的鳞次栉比的石头。
自己既然离去京邑,和嚣尘相隔,县必借此水洗濯衣巾。
希望用这缓缓流淌的水,拭去你帽缨上的尘土。

注释
新安江:源出江西省婺源县西北率山,东流经休宁、歙县入浙江省境至建德县合兰溪水东北流为浙江。
眷言:犹“睠然”,怀顾貌。
沧浪:水名。《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济:济水,源出河南省王屋山,其故道过黄河而南,东流入山东省境,与黄河并行人海。《战国策·燕策》:“齐有清济浊河。”
嚣滓:犹“嚣尘”。这两句是说自己既然离去京邑,和嚣尘相隔,县必借此水洗濯衣巾。

赏析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点,写景抒情,形神兼备。在对新安江清澄空明的景色的描写中,实际上渗透着诗人对喧闹都市和仕途的厌倦之情。

  古诗开始两句破题,诗人乘舟溯流,泛临新安江上,发现江上风景非常优美,心情为之一振,不由发出“兹川信可珍”的由衷感叹。

  接下四句,即承“兹川信可珍”意,铺陈描写。无论深处还是浅处,江水都清澈缥碧,略无一点一滴浑浊;无论春天还是秋天,江水都皎若明镜,不沾一丝一毫尘埃。江水简直清澈透了。所以,透过千仞江水,沿江山峰上苍松碧树的身影仍然清晰可见;俯视百丈水府,神情自若、倏忽往来的游鱼也络绎分明。“千仞”、“百丈”,极言江水之深——江水深深如许,而仍能映见乔树,忽闪游鱼,则一湾碧如玉清如月的新安江水,宛然可见。“写”、“见”二字,逼现水底奇景异观,直将江水之清莹缥碧反映出来。总此四句,诗人通过绘写江水之“深”,衬写出江水之“清”,以至使人感到虽深犹浅。这就是诗题中点出的“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的韵致。新安江之“信可珍”,正在于它的“清”。

  京官外发,一般都具有贬的意味。沈约此后曾致书徐勉,中有“出守东阳,意在止足”之语(见《梁书》本传),颇有点自宽自慰自我解嘲的意思,可见当时他的心情还是比较低沉的。世事浑沌,祸福难倚,万物皆空矣,由此,修行励志、洁身自好的独善其身的念头便油然而生。接下六句便是抒发这一情怀。

  七、八二句分用两个典故。沈约用此二典,前句顺用,后句反用,都为一意:沧浪之水有混浊的时候,清济之水也有干涸的时候。既然如此,那么“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诗人想到,既然自己时运如此不济,既然自己不能随世沉浮,那么,此次前往东阳,便与京师嚣世自然隔绝了,可以自由自在徜徉山水,泛咏皋壤,过上一段清静优闲的日子了,就不必还要假藉沧浪之水来洗濯衣巾、涤神爽志了。正点出此旨。细加品味,诗人言语之间颇有些“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般的庆幸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自“沧浪”句以下,诗已转入抒情;但紧跟“岂若乘斯去”,却落“俯映石磷磷”一句,又回到写景,似颇突兀。实际上,这正是匠心独运之笔。抒情伊始,嵌入一句写景,首先便将诗意荡漾开去,在诗法上,恰似淡云出岫,显得舒展自如,张弛有度,而且,磷磷水中之石,棱角分明,自有一种清峻坚劲的品格在,诗人俯瞰其貌,不期然唤起了崇敬和向往之意,仿佛从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依托,映现出了自己的影子。所以,突入此句,实在是一种精神的宣言和戛戛独造的峥嵘品格的展现,暗寓了诗人此去东阳的人生追求。谓之神来之笔,殆不为过。

  最后,诗人似乎意犹未尽,寄语京城中的朋友:“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言语之中,颇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得。此句收束全篇,照应诗题,显得周到而严密。诗人的精神似乎获得了解放,他不但洋溢出一种远离尘嚣的轻松愉快之情,更抑制不住透露出一种俯视人寰的超脱和自豪之感。

  诗人是久经官场沉浮了,对于一般的荣辱升迁,似乎并不特别放在心上。他以极平静的心情,欣赏新安江的清绮风光,描绘新安江水的清浅透澈,从而折射出诗人的清思洁想。而只是在游览的观想和反思之中,才逐渐流露出了身世之感和隐退之意,并由此反映出由苦闷、沉郁到解脱、轻松的复杂的思想历程,沉稳,老到。反映到文思上,便显得从容不迫,纡徐有致。从写景到抒情,从构句到用典,笔调细腻,婉转多姿,转换贴切自然,景、情、理络绎生辉。在庄重、澹淡的风貌中,显现出圆熟、深沉和隽永的神韵。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 ► 426篇诗文 ► 63条名句

猜您喜欢

杵声齐·砧面莹

贺铸贺铸 〔宋代〕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葛藟

诗经·国风·王风 〔先秦〕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满江红

史达祖史达祖 〔宋代〕

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更无人擫笛傍宫墙,苔花碧。
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