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二首诗词取名

王昌龄王昌龄 〔唐代〕

吴姬1越艳2楚王34,争5弄莲舟67湿衣8

1.吴姬:吴姬用作人名喻指登峰造极、婀娜多姿之意。2.越艳:越艳用作人名喻指超群绝伦、卓尔不凡、天生丽质之意。3.楚王:楚王用作人名喻指耳聪目明、德高望重之意。

4.:妃字含义为匹配、婚配、配合、辅佐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花容月貌、天作之合之意;

5.:争字含义为进取、争取、自强、目标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志向高远、力争上游之意;

6.莲舟:莲舟用作人名喻指冰清玉洁、自立自强之意。

7.:水字含义为收入、液体、河流、温柔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温柔如水、白水鉴心之意;

8.:衣字含义为衣服、上衣、仪态、仪表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风度翩翩、仪表堂堂之意;

来时12口花迎34,采5罢江头67送归8

荷叶910裙一色11裁,芙蓉1213脸两14边开15

1.来时:来时用作人名喻指顺水顺风、出类拔萃、鸿运当头之意。

2.:浦字含义为浦海、姓浦、善辩、说话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财源广进、意气激昂之意;

3.花迎:花迎用作人名喻指花容月貌、积极向上、婀娜多姿之意。

4.:入字含义为进入、入神、入时、入迷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天作之合、相融以沫之意;

5.:采字含义为谦虚、光彩、神色、接纳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玉树临风、神采飞扬之意;

6.江头:江头用作人名喻指抱负不凡、思维灵活之意。

7.:月字含义为月琴、月光、月色、月明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出尘脱俗、美轮美奂之意;

8.:归字含义为回到、聚拢、依附、并入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幸福如意、婚姻甜蜜之意;

9.荷叶:荷叶用作人名喻指如花似玉、一尘不染、古道热肠之意。

10.:罗字含义为罗绮、丝绸、衣裳、高贵华丽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大富大贵、吉祥如意之意;

11.一色:一色用作人名喻指专心致志、忠贞不渝、慈目善眉之意。

12.芙蓉:芙蓉用作人名喻指秀丽端庄、巧笑嫣然之意。

13.:向字含义为朝向、志向、方向、朝着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抱负不凡、长风破浪之意;

14.:两字含义为两翼、两珥、两仪、双方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相融以沫、吉祥如意之意;

15.边开:边开用作人名喻指积极豁达、有条不紊之意。

乱入池12看不见3,闻歌45觉有6人来7

1.入池:入池用作人名喻指眉目清秀、温柔如水、善良刚强之意。

2.:中字含义为忠心、中间、忠诚、当中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忠肝义胆、励精图治之意;

3.不见:不见用作人名喻指卓尔不群、气宇轩昂、善解人意之意。

4.闻歌:闻歌用作人名喻指活泼大方、交口称赞、声名远播之意。

5.:始字含义为开始、始终、最初、起头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紫气东来、生生不息之意;

6.觉有:觉有用作人名喻指明辨是非、明德惟馨之意。

7.人来:人来用作人名喻指温文尔雅、聪明正直之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夏,王昌龄被贬龙标时。当时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被其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其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她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
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采莲女的脸与盛开的莲花相映成趣。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注释
采莲曲: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吴姬”句: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浦(pǔ)口:江湖会合处。浦,水滨。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赏析

  第一首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

  吴姬、越艳、楚王妃三个词连用,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妍,美色纷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写采莲活动,从“争弄莲舟”来看,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唐汝询说:“采莲之戏盛于三国,故并举之。”(《唐诗解》)因为要划船竟采,顾不得水湿衣衫。采莲姑娘那好胜、活泼、开朗的情态就通过“水湿衣”这个细节表现出来。

  她们划着采莲船来到一个花的世界,而最后两句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采莲女来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所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而隐着一层写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近乎于享受。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

  这首诗通过几个动词淋漓尽致地将采莲女应有的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出来,并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小电影,对刻画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形象而别有韵味。

  第二首诗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巧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上,似从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中得到了灵感,让人感到荷叶与罗裙不仅颜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由此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感受到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灵。娇艳的芙蓉花似乎都朝着采莲女美丽的脸庞开放,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这两句诗本自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王昌龄的这篇较之则更胜一筹,意义更为隽永。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的第三句“ 乱入池中看不见” 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深入。它有两重含义: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 使人荷莫辨更真实可信;二是突出了观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其中“ 乱” 字用得十分微妙。末句“ 闻歌始觉有人来” 除了从另一面说明少女被荷田遮蔽与消融,难以被观望者发现以外,又写出一种声音的美,增添了诗的活泼情趣“。乱”字既指采莲女纷纷入池嬉笑欢闹的场面,也可指人与花同样娇嫩难以辨别,眼前一乱的感觉而“看不见”呼应上文,也更显荷叶罗裙,芙蓉人面之想像了,同时也虚写了荷塘中花叶繁茂,人在其中若隐若现之景,并引出下句:“闻歌始觉有人来。”这一句描写细腻入微,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始觉”与上句“看不见”呼应,共同创造出了一种“莲花过人头”的意境。“闻歌”也与“乱”字呼应,悠扬动听的歌声表现出她们活泼开朗的天性,同时也为整个采莲的场景添上了动人的一笔。

  这首诗句与句联系紧密,意蕴深远,精雕细琢却给人带来清丽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王昌龄炼字炼意的高超技艺,对中晚唐的诗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 ► 213篇诗文 ► 165条名句

猜您喜欢

汝坟

诗经·国风·周南 〔先秦〕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鱼藻

诗经·小雅·鱼藻之什 〔先秦〕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

李白李白 〔唐代〕

昔闻颜光禄,攀龙宴京湖。
楼船入天镜,帐殿开云衢。
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
延年献佳作,邈与诗人俱。
我来不及此,独立钟山孤。
杨宰穆清风,芳声腾海隅。
英僚满四座,粲若琼林敷。
鹢首弄倒景,峨眉缀明珠。
新弦采梨园,古舞娇吴歈。
曲度绕云汉,听者皆欢娱。
鸡栖何嘈嘈,沿月沸笙竽。
古之帝宫苑,今乃人樵苏。
感此劝一觞,愿君覆瓢壶。
荣盛当作乐,无令后贤吁。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