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诗词取名

张仲素张仲素 〔唐代〕

丁丁1漏水夜2何长3,漫漫4轻云5露月67

1.丁丁:丁丁用作人名喻指得心应手之意。2.水夜:水夜用作人名喻指白水鉴心、孜孜不倦、温柔如水之意。3.何长:何长用作人名喻指积极进取、雄才大略之意。

4.漫漫:漫漫用作人名喻指柔情似水、心胸宽阔之意。

5.轻云:轻云用作人名喻指温柔娴熟、婀娜多姿、轻声细语之意。

6.露月:露月用作人名喻指出尘脱俗、珠圆玉润、冰雪聪明之意。

7.:光字含义为明亮、照耀、光彩、荣耀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功勋卓著、朝气蓬勃之意;

1逼暗虫通夕23,征衣4未寄5莫飞67

1.:秋字含义为秋天、秋季、秋收、收获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硕果累累、功成名就之意;

2.通夕:通夕用作人名喻指顺风顺水、好运好命、福泰康宁之意。

3.:响字含义为声音、声响、响彻云霄、洪亮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声名远播、雷霆万钧之意;

4.征衣:征衣用作人名喻指勇往直前、意气奋发之意。

5.未寄:未寄用作人名喻指相融以沫、大公无私、专心致志之意。

6.莫飞:莫飞用作人名喻指有口皆碑、随机应变之意。

7.:霜字含义为霜操、高洁、霜法、冷酷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高风亮节、不染纤尘之意;

创作背景

  张仲素于公元798年(贞元十四年)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在军中亲眼目睹边关战士征夫离人彼此之间思念离别的苦痛之情,心中感慨良多,遂作《秋夜曲》一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漏壶的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为何如此漫长?无边无际的薄云间漏下淡淡的月光。
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给出征在外的丈夫准备的寒衣还未寄出,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注释
丁丁:拟声词,形容漏水的声音。
何:何其,多么。
漫漫: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
暗虫:暗处的秋虫。
通夕:整晚,通宵。
响:鸣叫。
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
寄:寄送,寄达。
莫飞霜:千万不要下霜。

赏析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都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诗歌三四两句琅琅上口,照应了诗题,暗示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了思妇(作者)对征人的关切和思念。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没有寒衣,自然地引出了抒情的末一句。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赏析二

  这首诗写女子在月夜通宵听着滴水和虫鸣、看着天空中时时露出的月亮,因想到丈夫在外没有寒衣而求告上天不要降霜,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思念。

  这首七绝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开头两句中,分别连用了“丁丁”、“漫漫”两个叠词。前者形容漏水的声音,后者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表面上描写秋夜时间之长,实际上是为了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时间之长。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随着月光的露出,诗人又把笔转到了对秋虫的描写。这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极妙,它不仅透露了节气正在变化,深秋即将来临,对秋虫带来了威胁,冷得它们通宵哀鸣,同时也为末句的“莫飞霜”作了铺垫。这里的“暗虫”虽然很难说是对戍夫的一种直接比喻,但它被冷得整夜哀号的声音,却的确使这位少妇感到天气凉了,联想到了远在边塞戍守的丈夫身上衣裳还很单薄,该赶快寄衣服给他了。所以末句才发出了“征衣未寄莫飞霜”的乞求。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张仲素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 ► 31篇诗文 ► 21条名句

猜您喜欢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苏舜钦 〔宋代〕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卜算子·塞草晚才青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塞草晚才青,日落箫笳动,戚戚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
小语绿杨烟,怯踏银河冻,行尽关山到白狼,相见惟珍重。

塞上曲

裴说 〔唐代〕

极目望空阔,马羸程又赊。
月生方见树,风定始无沙。
楚水辞鱼窟,燕山到雁家。
如斯名利役,争不老天涯。

形式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