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兰叶春葳蕤诗词取名
兰叶1春葳2蕤3,桂华4秋皎5洁6。
4.桂华:桂华用作人名喻指欣欣向荣、仕途昌达之意。
5.秋皎:秋皎用作人名喻指心思澄明、硕果累累之意。
6.洁:洁字含义为干净、廉明、高尚、品德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冰清玉洁、清正廉明之意;
欣欣1此生意2,自尔3为佳4节5。
1.欣欣:欣欣用作人名喻指喜笑颜开、乐观豁达之意。
2.生意:生意用作人名喻指生生不息、财源广进、生龙活虎之意。
3.自尔:自尔用作人名喻指古道热肠、不拘一格、自强不息之意。
4.为佳:为佳用作人名喻指善良谦虚、好运连连之意。
5.节:节字含义为节操、节省、礼貌、季节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正气浩然、彬彬有礼之意;
谁知林1栖者2,闻风3坐相悦4。
1.知林:知林用作人名喻指博古通今、朝气蓬勃、深明大义之意。
2.栖者:栖者用作人名喻指安身立命、才能兼备、自强不息之意。
3.闻风:闻风用作人名喻指雷厉风行、声名远播、德高望重之意。
4.相悦:相悦用作人名喻指长相出众、一帆风顺之意。
草木1有本2心3,何求4美人5折!
1.草木:草木用作人名喻指独具匠心、创家立业、抱朴含真之意。
2.有本:有本用作人名喻指见识高超、不忘初心、财源广进之意。
3.心:心字含义为心爱、心智、心静、心动等之义,用作名字寓意为忠肝义胆、才思敏捷之意;
4.何求:何求用作人名喻指不同凡响、积极进取之意。
5.美人:美人用作人名喻指材德兼备、指口皆碑、名满天下之意。
简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兰草逢春,枝叶茂盛,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生机勃勃,自然地顺应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因为闻到芬芳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注释
兰:此指兰草。
葳蕤(wēi ruí):枝叶茂盛而纷披。
桂华:指桂花。
生意:生机勃勃
自尔:自然地。自:自然。
佳节:美好的季节。
林栖者:山中隐士。
坐:因为。
本心:天性。
美人:观赏者,代指官府、官僚的上层人士。
闻风:闻到芳香。
坐:因为。
鉴赏
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此篇为其第一首。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诗的后四句从春兰秋桂芳香袭人的社会效果来委婉地说明自己行芳志洁并非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高名;象春兰秋桂的香气一样,它博得山林隐士的喜爱,只是客观效果而已;实际上,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兰、桂自况,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贴切自然,蕴含深厚,耐人寻味。
猜您喜欢
塘上行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永遇乐·春情
芳菲易老,故人难聚,到此翻成轻误。阆苑仙遥,蛮笺纵写,何计传深诉。青山绿水,古今长在,惟有旧欢何处。空赢得、斜阳暮草,淡烟细雨。